欢迎光临水表信息网!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供水新闻
 
供水新闻

2025年前四川省直大型灌区“六化”建设全面完成

字体: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01-19  来源:四川新闻网  浏览次数:187
                2023年,四川6个省直大型灌区供水量近100亿立方米,占到全省总供水量的四成多;其中,向工业、生活、生态供水40余亿立方米,占总供水量45%,多元供水持续增加。这是记者从1月17日召开的全省大型灌区高质量发展大会上获悉的。

  据了解,在四川省6个省直大型灌区中,都江堰灌区运行已2280年;上世纪60年代以来,武引、升钟、玉溪河、长葫、青衣江灌区先后建成投运,覆盖成都平原、川东北、川南经济区13个市70个县(市、区),有效灌面、粮食产量、供水人口、供水总量在全省占据重要地位。

  与此同时,一些历史上形成并长期存在的管理体制机制也制约着大型灌区发展。例如,都江堰灌区内的黑龙滩、通济堰灌区,武引、升钟等灌区地跨2至4个市(州),均委托主要受益市代管,市(州)间有时相互掣肘,管理不顺、机制不畅,存在省上和市(州)“两管两不管”的问题;此外,工程维养投入不足,水资源调度缺乏统筹,市(州)间难以实现均衡受益。

  对此,2021年以来,水利厅党组立足大型灌区历史原因和矛盾问题,着眼长远、系统谋划,以一体化为统揽,以管理体制机制调整为关键,全面实施一体化、信息化、标准化、规范化、企业化、半军事化“六化”建设,大型灌区由内及外系统性重塑、整体性提升,新优势全面构建、新形象全面树立。

  一方面,原有体制壁垒彻底打破。改革以来,原委托代管的黑龙滩、通济堰、武引、升钟、青衣江灌区收归省管、挂牌运行;强化龙泉山灌区三岔水库的过水功能,实现水资源一体化管理。亭子口、向家坝灌区收归省级统一建设、统筹推进。与此同时,四川省大型灌区工程短板加快补齐,落实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项目资金40余亿元,争取增发国债资金15余亿元,已改造提升重要枢纽350余座,骨干工程2300余处。

  当前,省直大型灌区正处于“上半篇”与“下半篇”文章转段过渡时期。上述负责人表示,“下半篇”文章主要任务是发挥统筹管理的一体化优势,高效调度配置厅机关、市州、灌区管理单位等各方力量,进一步完善灌区运转机制,纵深推进“六化”建设,重在“补短板、锻长板、树样板、增效益”,加快一体管理“化学反应”,以高效管理模式和先进技术装备实现灌区“减员增效”、提档升级,建成现代化灌区。

  根据大会安排部署,2025年前,省直大型灌区“六化”建设全面完成,都江堰“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灌区榜样成功打造,灌区管理机制科学高效,数字化、标准化、规范化水平大幅提升,保障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全面增强,整体水平走向全国前列。增量灌区“一体化”管理效益充分发挥,全省骨干水网运管水平大提升,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免责声明:
本站所提供的文章资讯、图片、音频、视频来源于互联网及公开渠道,仅供学习参考,版权归原创者所有! 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通知我们,我们会遵循相关法律法规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


 
[ 行业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