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个地表水断面中,Ⅰ—Ⅲ类水质断面114个,占100%;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国家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100%……年终将至,成都市水环境治理公布前11个月的“成绩单”,成都市地表水水质总体呈优,此外还取得3个100%的成绩。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推动重要江河湖库生态保护治理。治水兴水是兴城之基、富民之本的根本性遵循。“我们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持续推动全市水生态治理。”成都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系统谋划、水源保护、生态修复等,铁腕治水、用情护水、实干兴水,使蓉城大地水更清、河更畅、湖更美,展现出中国式现代化的成都河湖万千气象。
黑臭水体“动态清零”
“早几年毗河常在枯水期会发臭,洪水期还容易有灾。”家住新都区三河街道的杨华平谈及变化,表示现在不仅河堤牢固了,河水也干净了,还打造成了远近闻名的泥巴沱森林公园。环境好了,住得也舒心了。
无独有偶,居住在郫都区老锦水河河畔的张宏也有同样的感叹。“以前窗户都不怎么想开,总能闻到臭味,但这些年变得清澈见底了。”他说,还有很多鸟飞来捕食,生态环境很安逸。
百姓的切身感受源于成都市近年来持续开展的黑臭水体治理工作。“我们制定印发《成都市深入打好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实施方案》,按照控源截污、内源治理,活水循环、清水补给,水质净化、生态修复的技术路线,细化责任、标本兼治。”成都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已持续巩固城市43段、农村109段黑臭水体治理成效,还建立了常态化黑臭水体排查治理,健全防止返黑返臭长效机制,实现黑臭水体“动态清零”。
摸清水生态家底
水清了,水域的“神奇动物”悉数登场,水草翩翩、鱼翔浅底、飞鸟展翅的水生态图景成为蓉城常见的风景。
“我们全面摸清水生态家底,在全市19个行政区、岷沱江成都段44条主要干支流布设水生态监测点位70余个,重点监测藻类、浮游动物、鱼类等水生生物。”据该负责人透露,目前已初步构建成都市水生生物基础数据库,将为后续精准科学进行全市水生态修复奠定基础。
建成水质预警自动站63座
好的水源是健康之本,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是“第一道防线”。水质好不好,对外界特征相对敏感的画家比较有发言权,国家一级美术师吴小融就是其中之一。
“一看见这条河,我就被迷住了,水那么清那么绿,于是就决心在这里定居了。”谈到当初为什么把家和工作室安在都江堰市聚源画家村,她坦言,正是由于一旁走马河的“翡翠绿”,难以拒绝这样的吸引力。
据悉,都江堰是成都平原主要的饮用水来源地,境内柏条河、徐堰河等均持续保持II类水质,还荣登中国净水百佳县市第一名。
目前,成都市沿紫坪铺水库、磨儿潭、走马河、徐堰河、柏条河至沙河刘家碾的地表水型水源地已建成水质预警自动站63座、视频监控设备600余套,实现全流域水质预警全覆盖、取水口和重要节点处24小时电子实时监控。
“为提升突发饮用水污染事件应急响应和处置能力,近年还在柏条河、走马河和紫坪铺水库等重要水源地增设7个应急物资仓库,组织开展重点河流‘一河一策一图’应急演练。”成都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正立足城乡供水一体化,优化水源布局,加快李家岩水库、三坝水库、久隆水库、白鹿湖水库等重要水源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