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问题导向,突出需求牵引,高起点谋划
为进一步提升阳谷县农村供水保障水平,持续巩固脱贫成果、推动乡村振兴更快发展,在已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基础上,继续提升农村供水工程标准,规范管理与服务机制,全面提升农村供水工程管理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深化调查研究,将“四下基层”作为重要抓手,针对农村经常性停水、输水管道漏损、用水成本增加等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组织工作人员进村入户开展“解剖麻雀式”调研,经摸排发现,早期建成的部分农村供水工程,受限于资金投入、施工工艺等条件,加之经过十几年运行,造成设备设施老化、运维力量薄弱。为解决这些问题,以《“十四五”农村供水保障规划》《关于大力推进智慧水利建设的指导意见》等文件为指导,在全县实施城乡供水一体化提升改造工程,以农村供水工程建设硬件为基础、软件为支撑、平台为载体、服务为根本,把原来一户一井的机械式水表升级改造为集中式水表井,推行一户一管建设模式,安装智能远传水表,实现居民水质、水量、水压全程在线监测,彻底解决了农村供水工程跑冒滴漏、水费增加、管护困难的问题。
坚持两手发力,突出市场运作,科学高效管理
用好政府“看得见的手”和市场“看不见的手”,坚持两手发力,既全面履行政府职能,拓宽项目建设资金筹措渠道,强化项目谋划,强化政策落实、项目服务、项目监管,又用好市场机制,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筹集资金3.5亿元,其中争取专项债券资金1.57亿元、农发行贷款1.6亿元以及企业自有资金对农村供水工程进行提升改造。
一是建立市场化主体。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原则,在县政府的主导下,明确农村供水管理主体为县属国有平台公司山东阳昇发展有限公司,对全县农村供水工程统一建设、统一运营、统一维护、统一管理、统一服务。二是推动市场化运行。阳昇公司充分发挥供水主体作用,对全县农村供水工程融资、建设、运营、管理、服务全部实行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建立管理科学、定价合理、服务到位可持续的管理模式,确保农村供水工程沿着市场化的路子健康发展。三是实行市场化管理。按照“补偿成本、合理收益”的原则,实行有偿供水、计量收费,确保农村供水工程长期发挥效益。
坚持应用至上,突出数字赋能,智慧化服务提效率
构建能够自主监测、故障预警与自处理、运行管理优化、各业务系统交互耦合的具有“四预”功能的先进系统,有效实现了农村供水“从水源头到水龙头”的“全智控”。
一是数字化载体降成本。农村供水提升改造采用集中式水表井、一户一管建设模式,安装智能远传水表20余万块,实现用水远程计量到户、精准计量,取代以往“一村一水管员”管理模式,降低人力成本达90%。铺设PE管道2.58万公里,“跑冒滴漏”现象得到了根治,每年可节水约135万吨,整体运行成本大幅度降低。二是智慧化运维提效率。搭建农村供水智慧云平台,建立县、乡、村、户4级垂直管理体系,实现农村供水全覆盖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智慧管理。采用数字孪生技术,依托远程压力监控点、流量监测点,远传智能水表等在线监测设备和GIS系统,建立起从水源到用户终端的全过程控制系统,实时动态监控,发现问题第一时间通过巡线系统就近派单给巡线人员,确保农村供水问题“动态清零”,提升了运维效率,保障了农村供水工程运行安全。三是便民化服务暖人心。以农村供水智慧云平台为载体,实现农村供水缴费、查询、报装、报修等业务的全流程智慧化,并开通微信、支付宝、银行代收等多种线上缴费方式,让农村群众足不出户即可办理全部业务。同时,将智慧平台拓展应用至基层治理领域,重点关注独居和孤寡老人用水情况,发现数据异常联系网格员及时上门查看,对于特殊群体关心关注起到了良好效果。
坚持提升能力,突出专业素养,建一流服务队伍
镇级服务中心配备3—5人服务团队,人员持证上岗,为群众24小时提供线下服务,定期开展专业技能培训,将水网维护、综合水损、群众满意度等作为考核依据,持续提升服务保障水平;严格落实农村供水政府主体责任,行政主管部门切实扛牢行业监管责任,公司实行统一调度维修、统一考核监管、统一物资调配,全面落实农村供水系统运行管理责任;不断完善城乡供水应急预案,有效预防公共供水安全事故的发生,加强专业抢修队伍建设,建立紧急情况下快速、有效的事故抢险和应急处理机制,正确应对和高效处置突发性事件,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