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刘晶
制度规定提质,构建农村供水保障“硬支撑”
规划引领,完善制度规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供水条例》,以及水利部《城乡供水应急预案编制导则》《山东省城乡供水系统重大事故应急预案》《济南市城市供水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等有关规定和预案,结合商河县城乡供水实际,4月,完成《商河县城乡供水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初稿编制;8月,出台《商河县城乡供水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为做好供水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提供科学方案。同时,完成《商河县给水专项规划》(2021-2035)报批工作,为供水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强化考核,提升服务水平。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严格按照《商河县水务局农村供水规范化管理考核办法》,对供水企业、各镇街农村供水管理进行考核,加强对供水行业的监管和指导,推动管理服务工作提质增效,持续提升农村供水保障水平。
基础设施提效,筑牢农村供水保障“压舱石”
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强化项目谋划,抢抓政策机遇,加大策划包装和协调争取,投资7.05亿元实施从“水源地”到“水龙头”农村供水工程,加快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全面筑牢农村供水保障基础。
提高供水安全性。投资1.96亿元建成丰源湖水库水源工程,有效解决了丰源湖水库入库水量不足、水质不优等问题,实现了引黄水量水质的可管可控,丰源湖水库与清源湖水库的互联互通、互为备用,以及全县四座水厂间的供水互补。同时,为确保饮水安全,按照《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城市供水水质管理规定》《济南市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等文件要求,我县水质检测严格按照供水企业自检和行业部门抽检执行。
增强供水保障力。投资3.06亿元建成碧源水厂、实施丰源水厂和开源水厂提升改造工程,新增日供水能力8万立方米,全县日供水总能力提升到13.5万立方米,有效满足了全县居民用水需求。
提升供水稳定性。投资3.3亿元完成2200公里的农村供水管网提升改造,有效解决了农村管网跑冒滴漏问题,实现了农村供水管网“主动脉”和“毛细血管”的全面畅通。同时,清源水厂、开源水厂、丰源水厂、碧源水厂4座市政水厂根据每天用水量的大小分时段设定出厂水压力,城区水压到小区保证不小于0.26MPa,农村水压到村头保证不小于0.14MPa;为保证末梢水压力,城区居民小区5楼以上进行二次加压,农村地区在管网中间和末端设置了3处加压泵站,全县城乡水压均能达到规范要求。
智慧水务提档,塑造农村供水保障“新模式”
牢固树立创新思维,投资1.05亿元搭建县级智慧供水平台1个、镇街管理平台12个,安装农村入户智能水表14.7万块,实现农村智慧供水全覆盖。
供水运行数字化。建成覆盖水源、水厂、管网和终端用户的供水自动监控系统,依托4G远传超声波技术,实现管网“一张图”可视化。
“一网通办”便捷化。依托智能供水平台,抄表无需人工作业,缴费实现线上自助,群众可以远程查信息、足不出户交水费,实现从接通到缴费“零跑腿”。
预警报告精准化。设置供水压力监测点150个、在线水质检测设备30台,实时在线监测传输、管网漏损等情况,及时发出预警提醒,自动确定漏损范围和可能点,第一时间查处管网设施故障,有效提高抢修效率。
管护服务提能,打造农村供水保障“优环境”
下足“绣花功夫”,做好精细文章,不断提升供水服务效能,持续优化用水营商环境。
变多级管理为两级管理。实施管理机制改革,建立县镇两级扁平化管理体系,推动农村供水降本增效,全县水价统一降至3元以内,并实现城乡供水同源、同网、同质、同服务。
变粗放运行为专业维护。成立12个镇街供水服务公司,将原来每村一名水管员整合为镇域统一管理,更好发挥专业优势,提高运行维护水平。
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开通热线服务电话,建立群众诉求分级受理、协同联动机制,镇街服务电话10秒无人接听,自动转接至县智慧水务平台24小时调度值班室,做到有呼必应、直通快办。
下一步,商河县水务局将持续优化完善制度规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迭代升级智慧供水平台,精细做好供水服务管理,推动农村供水保障工作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