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有水喝”到“喝好水”,
高要农村供水“三同五化”
改造提升工程实现
从供水“面的覆盖”迈向“质的提升”,
成为群众受益最直接、
受益人口最多的民心工程之一。
△黄绮雯 摄
近年来,
高要区加快推进农村饮水安全
向农村供水保障转变,
全力推进农村供水规模化发展。
截至目前,全区集中供水覆盖率达100%,累计完成597条自然村集中供水改造,实现74万农村人口同饮干净水。
01
源头保障供水
拧开水龙头,
清澈的自来水哗哗流进洗菜盆,
高要区新桥镇莫一村村民莫叔感叹,
自从村中实现集中供水后,
水量足、水质好,
好水滋润了村民的好生活。
△区若琳 摄
村民莫叔
在喝上自来水之前,莫一村的水源来自2公里以外的山上露天坑塘。在用水高峰期及季节性缺水时,停水便成了家常便饭。而如今,一条条新铺设的管网,将充足、干净的自来水送入村民家中,再也不用担心用水问题,大家纷纷对这件民生实事点赞。
莫一村的用水之变,
缘于去年8月竣工通水的
村内管网改造提升工程。
这一工程让高要形成
以西江水源为中心辐射至
全区各镇村的供水格局,
让74万农村人口共饮干净水。
△区若琳 摄
02
供水设施改造
村内管网改造提升,
是实施农村供水“三同五化”
改造提升工程的一项重要内容。
高要区已投入3.06亿元,
对区域内“老旧残破,
失管失修,瓶颈管网”的
城乡供水设施进行提升改造。
△区若琳 摄
在新桥镇珠江村委会下辖的冯村
推进村内管网改造过程中,
该村统一使用柔性好、漏损小、
寿命长的PE管道,
并安装上智能水表,
进一步方便村民实现手机随时缴费,
节省供水管理人力物力。
△以上两图 区若琳 摄
新桥镇珠江村委会“两委”委员 冯清华
以前村里的供水主要来源于水塔,由于塔内的水管是铁制的,放出来的水会带有些许铁锈,经检测,更是发现水内微量元素超标,于是立刻改管用上了临时自来水。今年得知高要开展管网改造提升这一民生工程,村里立马推进落实该工程,得到了村里群众的大力支持。
03
智慧化供水管理
如何让农村饮用水更有保障?
高要区有一座
全区范围的“数字水厂”。
△高要区东区供水公司。赖家乐 摄
只要鼠标轻轻一点,
实时水质、主干线流量、
重点区域内的水压监测、管网运行状态等
一系列全区城乡供水调度信息,
便汇集在高要区东区供水公司
智慧化“一张图”里。
借助数字化管理技术,
现有农村供水长出了“智慧芯”。
预计到今年12月底,全区城乡供水智慧化管理覆盖率将提升至90%以上。
用大水源、建大水厂,
农村供水“三同五化”提质改造工程
以西江水源水厂管网为骨架,
从城区中心向城镇周边村庄
“能延则延、能扩则扩”,
实现供水管网互联互通,
让该区的农村供水更有保障。
△高要金龙水库。陈彦成 摄
目前,
高要区集中供水覆盖率达100%,
水质合格率94%以上。
该区已建成规模化水厂9宗,
日均供水规模超36万吨,
约占全区供水量97%。
稳定的水源,规模化的水厂,
充分保障了群众饮用水的持续稳定。
高要区水利局副局长 蒋传平
接下来区水利局将积极推进农村供水“三同五化”提质改造第二期工程,继续对全区的供水管网进行改造,进一步构建“大水源、大水厂、大管网、大联通、大管理”的高要供水格局,为高要乡村振兴贡献水利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