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记者在调研松江新城重大项目推进落实过程中发现,从“水票”到“水权”,新城建设中通过一连串水务领域的改革创新,不少过去“老大难”的问题批量得到解决,让企业和施工单位都拍手称快。
“松江枢纽”项目是沪苏湖铁路沿线最大新建站,也是松江新城建设的王牌,计划于2024年底完工。但松江新城建设开发集团起初接手项目时,就陷入困境——松江枢纽主体工程松江站服务中心新建工程的正下方是水域面积不小的向阳河。
根据沪苏湖铁路(上海段)交通中心用地及其周边铁路控制范围布局安排,场站区内的永丰街道向阳河13462平方米的河道面积需填埋。但建设项目施工要严格落实“占补平衡”和“先开后填”原则:如果填埋河道,需要事先在相关区域内重新开挖一条水面积达到1︰1.06开填比的新河道,满足生态环保和防台防汛等刚性要求。同时,为严格落实政策,项目建设主体开填河要满足“先开后填”时序要求,即先开挖出新河道,由相关部门审定确认后,才能填埋向阳河。
“按正常‘先开后填’程序走,预计需要一年半到两年时间,工期等不及。”松江新城建设开发集团总经理谢国权说。
如何破解矛盾?过去出现这种情况,多是由属地松江区政府请市级职能部门支持,还经常要通过“一事一议”的方式走特殊路径,渠道不畅也难以复制推广。转机出现在去年上海出台资源性要素指标“六票”统筹政策,支持五个新城建设,建立土地、水面积、绿地、林地、征收安置房源、工程渣土消纳指标库;在指标平衡方案明确后,项目方可与“六票”主管部门通过简化手续、优化流程等方式,限时完成行政许可审批。
随后,松江区水务局根据相关文件精神出台《松江区关于实施水票制度支持政府投资重大工程建设的实施细则(试行)》,推出可以“借”的“水票”,用于填堵河道面积补偿的临时过渡性河湖面积指标。根据政策说明,“水票”是通过年度河道(湖泊)报告认定的新增河湖面积扣除年度新增考核指标后,加上由鱼塘生态化改造、小微水体改造等产生未用于补偿的河湖面积。
“列入区重大工程项目库的基础设施类、公共事业类政府投资工程项目,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项目,以及区政府组织实施的土地储备项目等,都是‘水票’适用范围。”松江区水务局局长陈龙表示,因施工工艺、场地布置等特殊原因无法满足“先开后填”时序要求的,只要确保防洪除涝、水环境质量等功能不受影响,可借用“水票”进行预平衡。
这意味着,松江枢纽项目可以先行“填河”,由区水务局和属地永丰街道出面向附近的石湖荡镇“借用”14450平方米的“水票”,解决“先开后填”的时序问题。
一张“水票”,破解了不少困扰重大项目多年的瓶颈问题。今年以来,松江区水务局继续细化“水票”政策,强化“还”的概念,建立了松江区“水票”审批使用督查工作制度,通过月报、例会、现场检查、约谈亮灯等形式,确保河湖补偿项目及时推进。
相比“水票”,由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有限公司进行交易的水权(即交易水资源使用权),更像是股票。日前,松江区的佘山世茂洲际酒店将结余的数万立方米水资源,以取水权交易协议转让方式,受让给亟待用水的上海振亭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上海泾东建筑发展有限公司。这意味着上海市首单水权交易正式落地,填补了之前水权交易市场的空白。
上海泾东建筑发展有限公司的项目临近河湖,直接引河水进行建设作业,是最高效和节省水资源的方式。可根据水资源保护相关政策,如果引河湖水资源,需要申请专门的取水许可证;如果直接使用公共供水管网内水资源(比如自来水),价格贵且浪费水资源。
在这种情况下,松江区水务局主动对接,为企业精准定制“服务包”,将佘山世茂洲际酒店结余闲置的水资源转让给企业,仅4天就顺利完成交易。
松江区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水权交易的意义在于无须变更企业的取水许可证及年最大许可水量,创新实现短期水权交易,有效解决企业的临时用水需求,实现了用水效率和节水单位经济效益的“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