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烂泥塘”变“水乐园”
2015年,青鱼社区水患困境是制约海口街道乡村产业发展的一大难题。经过研究,海口街道联合青鱼社区在多方咨询业内专家、广泛论证的基础上,根据社区特有的自然禀赋和文化资源,提出“以水兴水”、结合实际开发乡村旅游项目的思路,为后续建设明确方向。2015年,位于海口街道的昆明清石旅游投资有限公司成立,作为项目开发建设主体,投资2.6亿元建设占地139亩的青鱼湾水上乐园乡村旅游项目,将“冷水”资源建成螳螂川漂流、青鱼湾水上乐园以及农家乐、停车场等配套服务设施。在建成项目的基础上,社区开发利用“热水”资源建设温泉度假山庄、“夜间经济”美食餐吧等休闲娱乐经营场所,不断提升片区吸引力。截至目前,累计接待游客260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2.9亿元,纯利润2.1亿元。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党组织“主心骨”作用得到显著体现。项目建设初期,海口街道党工委带领青鱼社区党委书记、“两委”班子成员、党员干部用土地、资金入股,用于维持项目建设,缓解资金紧缺的问题。为让发展成果惠及更多村民,同时控制村民的投资风险,街道合理设置每股5000元、每户入股最多不超过200股的投资规则,共筹集资金2050万元,村民入股率达92%。随着项目有效运营,每股账面价值由5000元提高到5万余元,增长10余倍。村民所持股份分红逐年提高,村民收益持续提升。
针对少部分群众有心入股却无力出资的问题,海口街道提出用15%的集体股份收益投入村内基础设施建设、关爱困难群众、救助孤寡老人等公共服务支出,保障社区困难群众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对60岁以上老年人给予每月300元至1300元的补助,并纳入居规民约长期执行。对于没有参与入股的群众,街道帮助他们在项目点周边发展特色餐饮店等服务项目,共同分享社区发展红利。
“新产业”促“大发展”
项目有了,如何带动群众就地就业、创业增收也是需要考虑的问题。对此,海口街道就地吸纳劳动力,共吸纳300余名青鱼社区村民入职工作,人均月收入达5000元;培养的80余名经营人才均已独立创业。在管理上,多次组织干部员工到华侨城、万达、长隆等知名水上乐园学习先进管理理念和运营经验,提升经营管理能力;引进一批具有丰富管理经验的管理人才参与项目经营管理,共培养260余名当地年轻人作为后备人才,建成一支专业化管理人才队伍。
结合当地实际,海口街道拓展提升青鱼社区产业内涵,解决项目经营单一的现状,在水上乐园、温泉河谷项目基础上,规划实施彩色水稻、稻花鱼养殖基地、休闲无动力乐园、荷塘花海田园基地、千亩红枫林生态观光区、星光露营地、山地越野等农文旅融合项目,进一步提升项目建设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并委托专业机构设计品牌Logo,开发钥匙扣、冰箱贴等文创产品,大力提升项目品牌价值。
为更好地应对风险调整,提升市场竞争力,海口街道完善相关规划,将引导青鱼社区整合资源,拓展餐饮、民宿、观光旅游等项目建设,将生态旅游与健康产业深度融合,主推以水上乐园“冷水经济”建设为主、温泉康养“热水经济”为辅、乡村美食“夜间经济”为补的三大经济体系建设。未来,街道将规划创建国歌学院乡村振兴课程观摩实训点、乡村振兴学院现场教学点、乡村人才工作站点,建成集人才培训、住宿餐饮于一体的生动教学现场,为长远发展筑牢基础,并聚焦石龙坝等红色文化资源,打造集乡村体验游、红色文化游、休闲娱乐游于一体的农文旅融合项目,着力挖掘项目潜力、提升项目品质、丰富项目内涵,构建乡村振兴发展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