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水表信息网!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行业资讯
 
行业资讯

建体系强共治 提高水务执法社会效能

字体: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3-11-22  浏览次数:246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不断夯实基层社会治理这个根基。围绕这一目标要求,北京市水务局牢记新时代首都治水使命、定位和要求,深入推进社会水治理的规范化、法治化建设,以普及“普、执、宣、服、总、长”执法六字诀执法新模式、强化全社会共建共治共享为抓手,促推行业管理向社会共管转化,制订省际、政府部门、用水户、市民互动、闭环考核等的制度及机制4类,搭建促进社会共治的实践平台16个,通过顶层制度设计、实践平台运行,联结各行业群体、动员发挥社会力量,强化水法制建设社会效果,降低水行政执法治理成本,提升用水管水社会效能,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2021年以来,市水务局以行政执法体制结构性重塑为契机,将提高社会效益、服务首都高质量发展作为战略目标,不断强化社会治理理念,通过体系化的建章立制和多措并举的实践载体,将政府、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社区农村、个人等多种主体对涉水的规范化、法治化进行引导规范,织细社会治理网格,营造主动治理氛围,形成社会合力,推动建立高效的水务执法融入社会基层治理的工作模式,全面提高水行政监管能力水平,其中的体现执法服务与社会共治的“六字诀”执法新模式已在全市水务执法领域推广,探索的“水务执法进社区赋能基础微治理”的实践平台获2022年水利部全国“10大基层治水经验。

水务基层社会治理模式其核心点在于水务搭台、社会唱戏,重点是着力激发各涉水主体的内在动力,营造学法、守法、用法的社会管理及监督氛围,在实践探索中,水务执法瞄准短板弱项,主动融入社会基层治理,通过社会治理体系的完善,共同提高北京超大城市的治理能力及水平。

提高政治站位,强化理念转化

深学细悟笃行习近平法治思想,按照看北京首先从政治上看的要求,将水务执法“以人民为中心”的要求落地实践,执法理念由过去的以执为主,以宣为辅转变为体现社会共治、标本兼治、执法为民、改善营商理念的“六字诀”多目标均衡式执法新模式,开启由重数量向重质量、重效益、重效能转化;执法实践中,以行业监管为主向社会共管转变,深入践行共建、共治、共享的理念,建立配套制度、运行机制及实践平台确保“三共”理念落地生根、务求实效。

注重顶层设计,完善体系建设

为确保水务综合执法新理念落实生根,市水务局加强了相关配套的制度及机制建设,根据社会主体不同,逐步建立了4类制度及1项闭环措施。在省际层面上,建立京津冀联合巡查执法、联席会议制度,与怀来、保定、香河、滦平分别开展大流域执法检查、边界河长联合巡查行动;在市级部门层面上,与市级公检法司协同,与市、区其他执法队、属地互动,制订了水行政执法衔接制度、巡查线索移送制度、案件溯源分析制度、大数据库共享制度等;在行政监管对象层面上,建立包容审慎、首违不罚制度,明确9项常见情形列入柔性执法清单,督改免罚,增加执法温度,减少温差,促推用水户学法、守法、用法的内生动力;实行案件满意度回访制度,增加社会监督透明度,倒逼执法人员文明、公正、廉洁、规范执法。在市民互动层面上,建立社会涉水有奖举报办法,列入了涉及水资源、水环境、水安全等37项线索类型,并公布非奖励事项的热线及邮箱,打通社会共治的主渠道。在闭环管理层面上,将上述制度、机制的落实情况进行量化考核,季度通报,保障制度和机制严格落实、见到实效。

搭好实践平台,提升社会效益

新的理念及制度机制需要通过试点探索进行具体实践,在实践中总结提升及优化,再进行普及推广。市水务局根据水务执法社会共治不同的参与群体,建立了五类宣传品牌、四类法规科普基地、叁类规范化探索、两类治水短板实践区、两类社会志愿者服务队等16种不同形式的实践平台,从不同维度促进社会治理体系建设,提高执法效能。

五类宣传品牌

每年两次的普法云直播,参与人数达140万人次以上;年内四次的社会有奖水务法规知识竞赛,近万人参加学习;每年在百姓喜闻乐见的《法制进行时》栏目进行案例警示教育10次以上,在主流媒体刊登执法案例100次以上;利用社会资源,与郭守敬纪念馆合作进行寓教于乐的社会普法宣传;开展普法“十进”活动,编写水务法规科普图书,每年普法人次2万人以上。

四类法规及科普基地。在3家自来水厂及再生水厂挂牌“社会供水户、排水户法规教育实践基地”;在国家级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区鹫峰公园挂牌“水土保持措施科普教育及法规学习基地”;在玉渊潭公园内建设涉水普法景廊,推动水法治公园建设;完善自来水博物馆、排水展馆、节水展馆、水保科技示范园区展厅的普法社会教育功能。

 

三类规范化探索试点

2023年北京市水务局开展的“万名水务店长、千名水务村长”的水法规“明白人”培养工程,通过行业协会及乡镇培训,加入相关的涉水法律知识的学习及考试,加强带头人的节水意识及规范化用水管理的能力,从而带动行业的规范管理。目前已经有1.7万名店长,600余村干部接受水务法规专项培训。北京市水务局还建立了“七个一”水务下沉事项乡镇试点,在编制“一区一策”指导手册的基础上,与门头沟龙泉镇开展下沉事项“三级联创”实践基地,通过七个联动事项探索推动职权下沉工作,确保基层执法队伍接得住、用得好。北京市水务局与建设施工大户开展结对活动,通过协议方式,与北京建筑、水务施工企业等结对,强化水务普法宣传、案例教学、执法交底,推进企业内部规范管理,保障生产及工程质量安全。

 

两类治水短板实践区。

针对社会基层水治理的两大短板社区和农村开展水务执法进驻赋能试点,已在5个区30个社区街道、10个农村进行了探索,通过每周1次进驻了解水务问题、每季一次开展联合执法、每半年一次开展社区管理者普法讲堂及田间地头小课堂,订单式培训及综合执法改善居住区的营商环境,提升规范用水管水能力。

两类社会志愿者服务队。

为提升首都水务保水护水效能,北京市水务局建立了两类社会志愿者服务队。一类是青年水务普法讲师团,水务执法搭台,社会热心人士、在校大学生、律师及水务执法青年骨干参与,每年利用水日水周、质量宣传月、节水宣传周、124宪法日、全国生态日等契机,通过十进进行宣法普法,日常以订单式培训的方式,通过行业协会进行普法及案例教学。另一类是在试点区建立社区农村的志愿者护水队,强化问题发现端、做强涉水管理端,并通过扫码反映涉水违法问题,提高用水自治能力的同时,强化用水的法规保障,营造良好的用水氛围。截至目前已招募志愿者百余名。

蓄足内生动力 健全社会监督体系

通过一系列的组合拳,企事业单位及个人学法、用法、守法、护法的意识增强,主动学习、整改、规范的内生动力有很大增长,今年主动受邀赴企业、单位线下线上授课70余次,同比有较大增长,受教人员近5万人。社会监督体系进一步健全,政府、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基层自治单元、个人等编织的社会涉水防护网逐步完善密实,预防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遏制力度、长效机制建设均有较大提升,年内热线举报案件近百件,呈明显上升趋势,响应率、解决率及满意率达到85%以上,年内解决社区农村的用水违法问题40余件,延伸服务解决历史积存问题4项,基层用水短板得到有效改善。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执法效能

北京市水务局包容审慎推进有温度的执法,一年来减免罚2800余万元,每年百万人次的宣传普法前置推进违法源头治理,执法服务多措并举的拓展促进了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基层治理的建设,试点推动依法行政、依法治理、遵规守纪、规范经营、全社会共治,降低执法温差,减少行政成本,收到标本兼治、长治久安之效。大流域执法、多部门联动,综合查一次,在改善营商的同时,加大执法力度,形成强大执法合力。年内多部门综合检查执法400余次,行刑衔接3次,拘留近30人,生态补偿4次,疑难案件共同分析溯源4次,线索移送10余次,利用检察院大数据检查特种作业证600余件。

今后,北京市水务局将继续在加强社会规范用水管水的氛围建设、强化志愿者队伍建设管理、增强政府依法行政、强化宣传与警示教育的结合上下功夫,通过社会共治制度机制的不断完善,试点引领普及推广,不断推进水务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免责声明:
本站所提供的文章资讯、图片、音频、视频来源于互联网及公开渠道,仅供学习参考,版权归原创者所有! 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通知我们,我们会遵循相关法律法规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


 
[ 行业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