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南市水务局局长司保平、区水务局局长张宏录一行在甘泉镇、三河镇负责人的陪同下检查农村饮水情况 一是坚持高位推动,强化制度保障。为了确保全区农村饮水安全管理工作落实到位,按照省、市有关要求和《条例》规定精神,武都区切实发挥主体责任,不断强化制度机制保障,建立健全管理责任体系,在全面落实农村饮水安全管理“三个责任”和“三项制度”的同时,成立了武都区农村自来水总公司。印发了《武都区人民政府关于对全区农村饮水安全管理责任人进行公示的公告》,先后出台《武都区农村饮水安全养护基金管理办法》《武都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办法》《陇南市武都区农村饮水安全应急预案》等文件。区乡村三级责任体系不断健全,供水工程管理机构、管理办法、管护资金“三项制度”和水费收缴、投诉处理、应急保障“三项机制”不断完善。
武都区委副书记苏浩一行在高寒阴湿的马营镇、池坝乡安排饮水保障工作 二是坚持规划先行,加快提升改造。武都区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遵循自然规律总要求,坚持总体规划、合理利用、节约集约用水的原则,优先发展城乡一体化和规模化集中供水工程。“十三五”期间,全区饮水安全项目共完成投资3.2亿元,解决了全区36个乡镇,689个行政村,48.08万人安全饮水问题。“十四五”期间,我区立足农村供水实际,着眼长远,统筹谋划,以“巩固、提升、发展、优化”农村饮用水供水工程为目标,对水量充足、水质稳定的水源工程进行改扩建,不断提高供水能力、扩大供水规模,着力增强区域水网络服务能力。共规划建设农村饮用水供水工程12处(新建工程7处,改造工程5处),覆盖人口20.67万人,规划总投资4.16亿元。
陇南市人大副主任冯醒民、武都区人大主任贾周云一行调研《甘肃省农村饮用水供水管理条例》贯彻落实情况并在安化镇现场检查座谈。 三是创新管理模式,提高管理水平。近年来,武都区立足饮水安全“硬指标”,狠抓管理运营“硬保障”,积极探索农村供水管理运营模式,以互联网大数据技术为支撑,坚持分类施策,实行精准化,清单化管理,不断推进农村供水“企业化、标准化、信息化”管理水平。规模以上供水工程全面落实水价批复和水费收缴制度,小型及单村工程采取“一事一议”方式,由村组负责定价和日常收费管理,全区供水工程水价水费机制基本形成。目前,在角弓、安化、两水等6个集中供水乡镇,实行公司化管理模式,对其他分散供水工程,以镇、村为单位采取属地管理模式。
2023年安化水厂饮水安全巩固提升项目实施进展情况。 四是坚持常态监测,保障饮水质量。为了扎实做好农村供水水质监督检查,确保农村供水安全,武都区成立了陇南市武都区水质检测中心,建立水质检测、关键岗位持证上岗制度,共配备专业人员5人,安装专业设备5套以上,实行对日供水1000㎥以上集中供水工程月检测,千人以上供水工程年检测和全区所有供水工程年检测的工作机制,严格按照相关技术标准(GB2006-5749标准),加强对全区水源水质和末梢水水质定期检测,实现了对全区所有农村供水工程水质检测的全覆盖。
省疾控中心、水利厅在马街镇马槽沟村、樊家坝水厂调研农村供水工程水质保障工作 下一步,武都区从“从源头到龙头”,供水保证率实现高水平、“从有水到好水”,水质达标率达到高水平、“从初心到民心”全力保障农村供水安全,着力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着力破解水资源分布不均问题。合理开发水资源,立足长远解决北峪河流域、马营、池坝、裕河、洛塘片区水资源总量不足、工程水量不稳定、供水保障率低的突出问题。
二是切实加强水源保护和水质管理。合理划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和工程管护范围,落实水源保护制度,加快推广应用水质在线检测技术,严格对原水、出厂水和管网末梢水的日常检测,不断巩固提高农村饮用水水质合格率。
三是统筹解决工程运行中的突出问题。持续实施好农村饮用水供水巩固提升工程,更好地发挥供水工程的规模效益,加大农村供水基础设施和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资金投入,强化供水工程运行管护,提升工程运行管理水平。
四是积极推进农村饮用水供水管理体制及水价改革。坚持强基础、补短板、提水平、全覆盖、规范化的原则,积极推进供水体制改革,将管理与服务、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加快构建责权明晰、各负其责的管理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