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充分发挥“先进定额示范引领、通用定额约束规范”的标尺作用,促进全社会节水,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自2007年以来,市水务局在服务领域共计制定了12项用水定额地方标准,主要适用于公共机构、商务楼宇、健身娱乐、轨道交通等服务行业日常用水管理和节水考评工作,成为贯彻落实“节水优先”方针、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度支撑。
《用水定额标准》从上海特色出发,成为国内第一次制定和发布的商业楼宇等特色用水定额。根据用水情况细化行业分类,全国首创提出定额基准值+调整系数的定额体系,增强标准的刚性约束和管理适用性。标准发布后,通过线上、线下多途径开展标准宣贯,并广泛应用于节水规划的编制、水资源论证、节水评价、工程建设项目的节水设施设计方案审核、节水型社会载体建设、以及单位内部用水管理,为规划的源头控制、节水、过程管理以及用水单位节水技改的取、供、用等全过程节水提供支撑。
《用水定额标准》的实施和推广,加快了节水生产和节水生活方式的转变,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果。
一、为“以节水扩大发展空间”提供基础支撑
自2007年上海市发布首部服务业用水定额地方标准DB31/T391,至2022年DB31/T 680.10发布期间,通过《用水定额标准》引领和规范,城市公共用水以4.8%的水量增长支撑了服务产业345%的产值增长,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以节水扩大发展空间”理念。
二、为政府社会治理政策出台提供技术依据
市发展改革委等四部门联合印发《建立健全上海市城镇非居民用水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的实施方案》,明确自2020年12月1日起上海全面推行非居民用水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用水定额标准》为非居民用水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带来更加科学、合理的核定依据。同时,用水定额作为水效指标纳入了《上海市产业能效指南》,指导全市产业效能提升和产业结构优化工作。
三、为节水型社会(城市)载体创建提供评价依据
服务业用水定额标准基本覆盖了学校、医院、旅馆、洗浴、商务楼宇、地铁等主要服务业行业,行业水量覆盖率超过80%。上海积极开展节水型社会(城市)建设,将用水定额达标情况作为重要技术评价指标。2007年至今,全市共创建节水型学校598家,节水型单位(医院、机关、事业单位、宾馆)584家,进一步夯实上海“节水型城市”建设基础。
四、为单位节水数字化改造实现智慧管理提供目标导向
为加快推动本市节水领域数字化转型,市水务局以定额管理为支撑,有效推进服务行业合同节水+智慧节水管理。如联合市教育委员会积极推动高校智慧节水平台建设,目前有13所高校开展合同节水+智慧节水管理。上海地铁利用智慧化手段完善节水管理,逐步搭建“计划用水+用水定额”的智慧水务平台用水管理数字化底座,形成智慧化“管、控、析、馈”的节水运维新态势。部分车站、基地节水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如蒲汇塘基地2022年用水量从原年均18.8万立方米降低至13.2万立方米,节水幅度高达30%。
上海将继续深入贯彻节水优先治水思路,践行人民城市理念,进一步发挥《用水定额标准》的引导作用,打造节水示范标杆,助力城市节水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