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明寺水韵
水映甲秀楼
南明河水景
2012年以来,贵阳市按照“控源截流、内源治理、疏浚活水、生态修复”的思路,坚持营造宜居水环境、打造良好水生态、维护优质水资源、提升先进水文化的策略,制定强有力的整改措施,持续推进南明河综合治理,致力于将水清河畅、岸绿景美、鱼翔浅底的“母亲河”还给市民。
在水环境综合治理上“下功夫”
贵阳市投入75.91亿元,新建再生水厂20座,污水处理能力从之前的99万立方米/日提高到183.5万立方米/日。结合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累计实施了40条排水大沟整治,治理长度97.06千米,有效降低截污沟污水负荷。
优化调整城区产业结构,实施工业企业“退城进园”行动,将工业污染“拦”在主城区外。新建7套截污沟除臭系统,改善沿河空气环境质量。开展河湖“清四乱”行动,排查整改“四乱”问题125个,基本实现了“四清四无”。
开展南明河入河排污口规范化建设,建立贵阳市排污口整治动态化管理平台,实现排污口规范化整治工作全流程信息化管理,市民可通过扫描标志牌二维码,获取入河排污口的相关信息,既便于现场执法又接受公众监督。
在水生态保护上“动真格”
2012年起,贵阳市大力开展南明河干、支流河道整治及沿线生态修复、打造工作,新建浅滩湿地1.53 万平方米、生态驳岸3万余平方米,完成生态构建及局部生态修复7.3 万平方米,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004平方公里,水土流失治理率达55.28%。
遴选部分重大危害入侵物种,在集中暴发区、新发区等重点区域,布设样地开展系统调查监测,对重点入侵物种扎实开展防除。通过对底栖动物、湿地植物和浮游生物的样本初步鉴定,目前南明河发现底栖动物16目29科44属49 种,湿地植物18目42科66属140种,藻类7门86 属 163 种。
对南明河开展河湖健康评价,南明河从2019年部分断面不健康、亚健康,到2022年达到全河段健康状态。
在水资源管理上“求突破”
出台《贵阳市南明河保护管理办法》,进一步对南明河水体、设施和景观等实行加强保护。印发实施《南明河流域断面考核及奖惩办法》,累计收取生态补偿资金3959.558万元,统筹分配后用于南明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
实施再生水厂提标改造,准Ⅳ类尾水补充河道,保障了南明河充足的生态基流,有效提升河流自净能力。
充分发挥河长制作用,通过签发河长令等形式,协调解决突出问题,建立定期巡河制度,制定实施南明河“一河一策”。
严厉打击违法行为,将南明河纳入生态环境执法要点。2017年以来,组织开展专项执法行动800余次,出动执法人员3680余人次,累计查处违法行为107起,罚款金额809.9万元,以铁的手腕护好南明河一湾清水。
深入推进大数据与环境保护相融合,建设南明河水质自动监测站14座,建立河湖大数据平台,实现对河流的精准监控。
在水文化提升上“做文章”
结合贵阳市人文历史、民族风情、科普教育,建设了河滨公园、筑城广场等一批亲水设施,打造了休闲步道、沿河座椅等一批便民设施,形成了水环境科普馆、生态科普馆、沿河文化墙等一批宣传教育设施。
着力谋划打造“南明河流域文化圈和文化带”,使河湖生态与经济发展、文化挖掘、自然生态、人文生态等方面得到有机统一,进一步彰显南明河人文底蕴,实现了文化特色与水、城、人、景合一。
每年发动近万名环保志愿者和市民开展“行走南明河”“保护母亲河”等活动,让市民“不做旁观者,要做参与者”,营造出社会各界共治共享、人水和谐的文化氛围。
目前,南明河全流域25处黑臭水体全面消除,干涸了近20年的贯城河重现生机,优美水环境得以彰显。7条主要支流稳定达标,麦穰国控断面10年来首次达到优良,2017年到2022年,高锰酸盐指数由4.13mg/L下降到2.8mg/L,氨氮由1.84下降到0.33mg/L,总磷由0.34mg/L下降到0.17mg/L,优质水资源充分凸显。干流沉水植物覆盖率到达80%,河流自然岸线占比达到90%,生态流量达标率100%。鱼类恢复到22种,发现底栖动物49种、湿地植物140种、藻类163种。发现贵州特有、国家二级保护鱼类多斑金线鲃,贵州特有水生生物宽头林氏鲃、贵州拟䱗,实现了“有河有水、有水有鱼、有鱼有草”水环境治理目标。
南明河综合治理的成功实践,也让贵阳创造了多个全国第一:全国第一个喀斯特地貌下成功实践分段式污水治理思路的城市、第一个建设分布式下沉污水处理生态系统的城市、第一个水环境治理领域先行先试PPP模式的城市、第一个在城市内河治理中提出并使用浅层好氧生态河道治理技术的城市。
当前,贵阳南明河治理创新实践已在全国22个省份进行推广应用,该技术体系是国家发改委、科技部等五部委推荐的绿色新基建水领域唯一技术,获评国家三部委城市“母亲河”黑臭水体治理示范,为流域水环境治理提供了综合解决方案。
南明河按照“水环境、水资源、水生态、水文化”综合提升治理的思路,探索出一条流域生态与城市发展深度融合的治水兴水之路,实现了生态环境和民生福祉互惠共利,为喀斯特地区流域治理打破“反复治、治反复”的局面提供宝贵经验。如今行走在南明河畔,可观一河清水缓缓流淌,两岸植被郁郁葱葱,三五好友休闲漫步。昔日“失去生命的河流”正朝气勃勃,焕发着无穷的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