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水表信息网!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供水新闻
 
供水新闻

创新管理见实效 饮水安全有保障——陇西县创新“1+4”模式提升农村供水保障能力

字体: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3-10-17  来源:陇西乡村振兴  浏览次数:272
        近年来,陇西县主动顺应农村供水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坚持问题导向,率先破题攻坚,全面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建设。目前,全县农村供水干管、支管、分支管线达到2870公里、村级管网达到6231公里,合计9101公里,修建各类调蓄水池471座,总容积7.328万立方米,现有自来水用户90362户,全县农村供水管网到村到社覆盖率实现100%,自来水入户率达到96.4%,供水保障率达到95%以上。

为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农村饮水安全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陇西县创新提出推行了“1+4”农村供水模式(1即全面推行“三级”管理模式,4即在全面推行“三级”管理模式的基础上,配套形成农村供水责任保险、农村饮水安全信息收集快速处置、农村饮水安全负面清单、乡村水管员队伍建设等4项制度),健全完善长效管理机制,着力提升农村供水保障能力。

一是推进产权移交,明确管护主体。针对工程产权不清、管理主体缺失、管护职责不明等原因造成的农村供水管网及设施被随意破坏,且发生问题后配合不积极,出现推诿扯皮,严重影响群众正常生产生活用水的问题,制定印发《陇西县农村饮用水供水管理实施方案》,遵循“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谁负责”的原则,全力推行“三级”管理模式,对工程产权进行明确,其中国有资产(干管、支管、分支管及附属工程)由县专管机构负责维修管护;村集体资产(村级管网及附属工程即智能总表以下入户三通以上)由乡镇负责统筹协调村社维修管护;私有财产(从自然村分户水表井起到户内的所有管道及检查井内外设施)由农户自行管理。通过工程管护权属移交,彻底明晰农村供水工程产权归属,明确并落实工程管护责任主体,初步实现“共建、共管、共享”的目标。同时,针对安装的机械水表需定期进行人工抄表,抄表周期长,群众水费上缴不及时等导致水费收缴难度大的问题,积极创新水费收缴方式,按照村级每吨上交2.5元,提留0.6元的水费计收标准,全面推广物联网智能水表和IC卡水表农村供水计量设施的安装,推动农村群众用水“先缴费、后用水”制度的落实。通过全面推行智能水表预售,不仅彻底解决水费收缴难的问题,而且使得农村群众用水情况能够得到及时了解掌握。

二是组建管护队伍,加强工程管理。针对农村供水工程点多、线长、面广和管护力量不足、经验不足,造成的管理任务繁重,管线巡检不专业、频次不高,维修不及时的问题,尤其入户设施和村级管网得不到及时有效管理的问题,组建成立由县农村供水管理所专业力量为骨干的应急抢险队,所属各供水管理站和公益性村级管水员组成的农村供水专业管理队伍,其中:县农村供水管理所应急抢险队主要负责全县境内干支管及附属设施的抢险维修,并对支管以下工程提供技术指导;所属各供水管理站主要负责管辖范围内供水管道、调蓄工程、各类闸阀井等工程设施的巡查和抢险维修;公益性村级管水员主要负责各自管辖区内户内设施和村级管网的巡查和一般性维修。通过管水员队伍的组建,壮大管理队伍,加强农村供水工程管护力量,切实增强全县村级供水工程的建后运行管理,尤其是提高了工程末级涉水事务管理水平,使得各级管护实现无缝对接。同时,为提高管水员业务能力,陇西县还积极开展“理论+实操”的全覆盖业务技能培训,有效解决各级管水员政策不熟、职责不清、业务不精、责任不强的问题,有力推动农村供水工程从“有人管”向“管得好”的转变。

三是引入保险机制,增进群众满意。针对农村供水不时发生的管网破裂,且赔偿责任不明,赔偿能力不足,造成的群众财产损失,引发群众频繁上访的实际难点问题,率先在供水工程管理中引入保险理赔机制,建立“灾毁+管养”的农村供水设施商业保险模式,形成“灾前预防、灾中抢险、灾后抢修”的全过程保障机制。遵照“政府引导、农户自愿、分级负责、全面覆盖”的原则,按照用水户每年每户5元/10元、行政村每年每村1000元/2000元、专管机构每年2万元的标准收缴保费。通过引入保险理赔,充分利用保险在防灾减灾、民生保障和社会管理等领域的功能作用,有效提升农村供水体系安全管理能力和应急保障能力,减轻因供水管网破裂等造成的群众财产损失,最大限度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群众切身利益,并有效化解水毁矛盾纠纷,为用水户提供全面风险保障和优质保险服务,提高农村用水户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真正实现“小保险”解决民生供水“大问题”的目的。

四是畅通反馈渠道,确保及时处置。针对工程分布广、埋设地下,发生跑冒滴漏现象不易察觉,且隐患问题发现后,反馈渠道不畅,得不到及时、妥善处置和不能及时高效处理群众投诉的问题,紧紧围绕省水利厅印发的《农村供水投诉问题处理办法(试行)》,建立农村供水工程信息收集快速处置机制,建立问题清单和整改台账,确定专人负责农村供水各类问题收集答复和转办工作。对排查发现和群众反映的涉水问题,在1小时内进行上报、2小时内进行处理,一般问题24小时内处置完成、48小时内进行销号,对48小时未能处置或未完成销号的72小时内进行督办。针对各级有计划的停水,要求在停水48小时之前通知相关乡镇,并充分利用各级各类媒体平台进行告知,引导群众做好储水准备。同时,对农村饮水安全监督电话进行及时更新和公开,进一步畅通问题反馈渠道。通过建立健全问题快速发现和响应机制,不仅规范农村供水投诉问题处理工作,确保各方面反馈和群众反映农村供水问题得到及时、有效、妥善处置,而且降低工程水损,做到农村供水安全问题早发现、早解决,也进一步提升广大群众对农村供水服务的满意度,真正做到了“小问题不出村、大问题不出县”。

五是建立负面清单,确保责任落实。针对工程管理中可能出现的责任不够重视,责任落实不到位、靠的不实的问题,陇西县结合工作实际,建立农村供水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将农村供水管理责任落实情况纳入县政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考核重要内容,全部列入负面清单进行管理约束,在每季度县上开展的政府履责考核“实施乡村振兴农村供水保障工作考核”指标中予以扣分,并责令全年考核分值较低、排名靠后的管理单位主要负责人在全县相关大会上进行表态发言,充分发挥检查考核“指挥棒”作用,倒逼管护责任落实。通过建设负面清单,进一步完善监督机制,有效杜绝农村饮水安全状况监测不力、问题整改不彻底、工程管理不到位、漠视群众利益等工作作风不严不实问题的发生,切实将责任和压力层层传导下去,推进农村供水保障政府主体责任、水利等部门行业监管责任、供水单位和用水村社、用水户运行管理责任这“三个责任”从有名向有时有效转变,推动管理责任落细落实落到位,并且通过负面清单的推动作用,提升管理效率和效能,倒逼一些农村群众急难愁盼的饮水难点问题的解决,让负面清单发挥了最大的正面效用。

 
免责声明:
本站所提供的文章资讯、图片、音频、视频来源于互联网及公开渠道,仅供学习参考,版权归原创者所有! 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通知我们,我们会遵循相关法律法规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


 
[ 行业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