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渭分明”
出自《诗经·邶风·谷风》
意思是泾河水清,渭河水浑
泾河的水流入渭河时,清浊不混
比喻界限清楚或是非分明
为什么会出现
泾渭分明的情况呢
泥沙
在其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
陕西省西安市北郊,有两条河流在那里交汇。一条叫泾河,河里泥沙很少,水很清;另一条叫渭河,河里泥沙很多,水很浑。这两条河流到一块后,有很长一段仍然是半边清半边浑、界限分明。这就是成语“泾渭分明”的来历,这个现象的制造者,是水文中一个重要研究对象——泥沙。
泥沙是颗粒状的,很细小。其中个头最小的,常常得意洋洋地悬浮在流动的水中,是把河流弄浑的家伙,被称为悬移质。还有一种个头稍大,但却比较“懒惰”,老是趴在河床上,水推一下,它才向前移动一下,所以干脆就叫它推移质。

悬浮在水中的泥沙被称为悬移质,趴在河床上的泥沙被称为推移质
泥沙顺水而下,随着流速变小,它们渐渐沉积在河床上,特别是下游平原河口,形成了大片河滩,营造了肥沃的土地,滋养了生物,催生了农业,为人类文明产生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它还是应用广泛的建筑材料。
然而,泥沙多了也不是好事,常见的危害就有河流改道、水库淤积、工程报废。航道不畅、船只搁浅等。
面对大自然,水文要做的,就是为兴利除害、化害为利,寻找科学对策。监测泥沙,成为走向这一目标的第一步。

西汉时期的张戎提出了解决河流泥沙问题的方法
对泥沙的监测,古已有之。公元4年,因治水有方而名声大振的张戎,就向朝廷建言,黄河的水十分之六都是泥沙,应当利用水流速度解决泥沙问题。这个方法,被当今黄河上游高洪泥沙监测,以及利用水库等水利工程调水调沙的效果所印证。古人的治水智慧由此可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