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作为黄河流域国家中心城市,2020 年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 193m3,约为全省的 1/5、全国的 1/10,远低于国际公认的维持一个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必须达到人均占有水资源量1000 m3的临界值和人均 500 m3的严重缺水限值,属水资源严重匮乏的城市,水资源供需矛盾始终是制约城市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面对水资源短缺的现状,西安市近年来不断拓宽水资源利用空间,再生水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作为城市废水“再就业”的再生水,因其水量大、水质稳定、受季节和气候影响小,被称为“城市第二水源”。
7月16日,历时十多年建设的引汉济渭工程实现先期通水,长江与黄河实现跨时空“握手”,引发广泛关注。引水增源和再生水的循环利用齐头并进方能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作为全国五个回用水示范项目,“第二水源”如何为城市解渴呢?近日,记者走进西安市唯一一家供应再生水的国有企业——西安清远中水公司探寻答案。
城市废水“再就业”变城市“补水”主力军
再生水也称“中水”,水质介于污水和自来水之间,是城市污水、废水经净化处理后达到国家标准,能在一定范围内使用的非饮用水。可应用于园林绿化、冲洒道路、公园湖池补水、工业冷却等用水项目中。巧妙利用再生水,能为城市生态补水解忧“止渴”。
实际上想真正实现再生水的“一水多用”,高效运转的污水处理厂是这条循环链上的关键环节。
据了解,目前西安市污水处理率达96.9%以上,县城污水处理率达91.5%以上,全市再生水利用率达34.3%,高于国家标准。清远中水公司目前已建成再生水管网84公里,再生水处理设施5座,日设计处理能力30万吨,平均日用量6万余吨,全市设置消防栓取水点97个,再生水利用示范点3座,再生水用户57家,其中工业用水占到39.5%,景观用水52.9%,市政杂用水7.6%。
道路“洗澡”绿化“降温” 开启花式“解渴”
记者在清远中水公司朱宏路再生水利用示范点,看到有不少市民在使用再生水自助洗车。再生水洗车相较于传统洗车,洗车花费少,每辆车清洗完成大概花费10元,五分钟左右便可完成清洗。
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里的水是经过再生水厂工艺流程处理,水质达到清洁排放标准,通过配套管网输送的再生水。市民洗车使用过的再生水在排水槽汇集后将再次汇入再生水厂,经过净化处理之后又流回到这里,一直在循环利用。经过专业测试验证,再生水完全可以用作车辆冲洗,不会对车辆、自然环境及人身造成影响。
记者注意到,在路边还设置了便于市政补水的多功能“水鹤”,洒水车可以在此取水点取水。利用再生水进行洒水作业,不仅提高了市政杂用水利用率,也解决了洒水车加水难、加水慢、成本高等问题。
记者在护城河西南城角、玉祥门再生水补水口实地查看再生水补水情况时,工作人员介绍说,护城河、幸福河、汉城湖、未央湖等景观河湖的景观水补水均来自清远中水公司。护城河现有再生水补水口6处,分别位于玉祥门南、西门、护城河西南角、南门东、建国门、护城河东南角。供水规模为每天4万吨,水质保持在地表准Ⅳ类,实现了芳草摇曳、鱼游浅底,让人心旷神怡的“一池碧水绕古城”。
科技畅通“循环链” 玩转“膜”法工艺
在西安市清远中水公司北石桥厂区,记者跟随北石桥膜处理车间班长赵晨进行观摩、了解“再生水”蜕变的全过程。
赵晨介绍说,污水厂二级出水要先进到反应沉淀池进行初步过滤、再通过超滤膜系统过滤达到废水微米级处理、最后通过反渗透膜系统达到地表准Ⅳ类标准。产出的再生水可以满足工业冷却循环、景观绿化灌溉、河湖水系补充、市政杂用等。北石桥膜处理车间主要以超滤+反渗透双膜法(UF+RO)为主要技术的深度处理工艺。其中超滤设备一共有11组,每组大概产量是每小时200立方米,11组一小时大概就能产2000立方米,一天大概在46000立方米左右的产水量。而二楼的膜处理车间既是反渗透设备间,也是再生水最终的处理环节,车间采用的是美国陶氏卷式反渗透膜处理工艺,其过滤效果远超过普通的RO反渗透滤芯,性能更加稳定,出水水质更优。
赵晨用量杯向记者展示了出水水质,量杯中的再生水清晰可见,清澈无异味,单从外观和气味上看与自来水没有区别。
河湖是城市的血脉,是支撑西安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近年来,西安市正在逐步完善再生水配置管理体系,多举措激发再生水利用潜力,“再生”的水流向越来越多的用户。再生水是将污水资源化利用,把再生水作为“城市第二水源”替代常规水资源,对优化供水结构、增加水资源供给、缓解供需矛盾和减少水污染、保障水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具有可观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现场采访期间,恰逢西安市水务局在清远中水公司召开全市再生水利用工作技术交流会,记者从会议了解到,加大再生水利用既是国家大政方针,也是国家环保督察整改项目。西安市水务局污管处副处长李忠社强调,各区县、开发区涉水单位要提高政治站位,依法履职尽责,严格按照《西安市城市再生水利用“十四五”规划》中的任务目标,抓好落实,持续推进再生水管网布局和建设,不断提升再生水供水能力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推广再生水利用,用“第二水源”为城市解“渴”,擘画出焕然一新的城市水景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