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一条条硬化的渠系在绵阳市游仙区的农村延伸,一个个规范的农民用水户协会在此建立。对这一切,绵阳市游仙区魏城镇青杠村农户王加全感慨地说:“2003年村上成立用水户协会后,指定了专人管水放水。全村实现了计量供水,水费已由以前每年4万多元降到2万元左右。”
像王加全一样,全省还有很多农户正享受到农民用水户协会带来的好处。14日,在绵阳举行的全省农民用水户协会建设现场会传出消息,目前全省已有18个市(州)组建农民用水户协会1487个,管理有效灌溉面积279万亩,参与农户101万户,涉及农业人口353万。
各地通过成立农民用水户协会,实行用水户参与灌溉管理,将工程的所有权、使用权、管理权和用水的决策权交给农民用水户。灌溉供用水双方直接见面,采用合同制形式,明确了各自的责任,建立了透明的水费收缴渠道,使农民用上“明白水”,交了“放心钱”,农民水费负担大大减轻。但作为一个新生事物,我省农民用水户协会目前仍存在不少问题:一是我省水利工程灌区大多建设于上世纪50-70年代,工程基础比较薄弱,直接制约了协会的发展;二是不少协会缺乏正常的运行经费,运转困难;三是用水户协会组建、运行有待进一步规范,协会管理人员的素质还有待提高。四是用水户协会的发展在地区分布上不平衡。
为解决这些问题,我省当前将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简化农民用水户协会的审批登记程序,登记时只收工本费;在水费分配时,适当考虑末级渠系的管理维护费用或者在今后调整水价时优先考虑末级渠系水价;制订激励政策,对用水户协会在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节水灌溉、灌区改造、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建设上给予倾斜支持,争取到“十一五”末,全省由农民用水户协会参与管理的有效灌溉面积达到80%。
(本报记者周金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