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水表信息网!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行业资讯
 
行业资讯

国家发改委:新建一批节水型、生态型灌区,持续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

字体: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3-06-05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浏览次数:630
 

粮食生产根本在耕地,命脉在水利。

灌区工程是发展农业灌溉、保障粮食生产的重要基础设施。5月2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农村经济司司长吴晓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近十年来,我国加快推进大中型灌区建设和改造,累计恢复和新增灌溉面积6000万亩,改善灌溉面积近3亿亩,全国农田有效灌溉面积从9.37亿亩增加到10.44亿亩,新增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约600亿斤。

现阶段,我国农田灌溉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54%,但生产了全国75%的粮食和90%以上的经济作物。

日前,《国家水网建设规划纲要》(后简称《规划纲要》)印发,围绕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的稳定供给这个关键点,进行了统筹谋划,以充分发挥国家水网建设在夯实农田灌溉基础、保障粮食生产安全方面的重要作用。

吴晓介绍,相关举措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优化水资源总体配置格局。我国基本水情一直是夏汛冬枯、北缺南丰,水资源时空分布极不均衡。降水灌溉不同季、水土资源不匹配是影响我国部分地区农业生产的重要因素。

《规划纲要》从全局高度通盘优化水资源配置的总体格局,促进水资源在时间层面以丰补枯、跨期平衡,在空间层面南北调配、东西互济,有效增加农业灌溉水量和面积,切实提升灌溉水源保障程度,促进地尽其力、水尽其用。

二是加快推进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现代化改造。目前,全国已建大中型灌区共7330座,是全国粮、棉、油生产的主力军,在农业强国建设中发挥着重要支撑作用。一些灌区因为早期建设标准低、运行时间久,存在设施老化、能力下降、用水效率不高等问题。

“十四五”期间,中央预算内投资重点支持开展120多处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和现代化改造,项目完成后,预计可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约8800万亩,新增年节水能力约70亿立方米。

三是新建一批现代化灌区。以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为重点,结合国家骨干网水源工程和输配水工程,新建一批节水型、生态型灌区,同步开展灌排骨干工程和田间配套工程建设,优先将大型灌区建成高标准农田,使更多的农田从“望天收”转变为旱涝保收、稳产高产。

同时,持续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加强灌区标准化现代化管理,提高灌排工程运行管护水平和服务能力,促进灌区工程长期稳定发挥效益。

 
免责声明:
本站所提供的文章资讯、图片、音频、视频来源于互联网及公开渠道,仅供学习参考,版权归原创者所有! 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通知我们,我们会遵循相关法律法规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


 
[ 行业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