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1966年、1983年、1985年、1998年……这一连串的数字标注的不单单是一个个水厂的建立和供排水管线的延伸,更多的是体现了乌鲁木齐市水务事业日新月异的发展。
“刚刚能从水站提水喝的时候,虽然冬天管子老冻上,但大伙还是挺开心的。后来有了不冻水栓,冬天打水也不发愁了。感觉就在一转眼间,这不,水龙头就都已经入户了!”在68岁的甘福祥老人的记忆里,乌鲁木齐市的供水管道从1958年开始铺设,次年开始建设排水管道,1978年自来水首次进家入户,供水管网逐步延伸到了中心城区的每一个角落。
历史资料与老人的记忆吻合,改革开放使城市水务事业翻开了新的篇章。上世纪80年代起,市政府把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改善城市水务环境提到一个新的高度,对城市水务建设统筹安排,优先投资,使城市水务事业逐步适应了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求。
据统计,从1989年至2004年底,乌鲁木齐市以政府投资、企业贷款的形式,开发新水源,建设新水厂,改造管网布局,先后建成了三处大型骨干水源工程。同期还新建、改建了近400公里直径100毫米以上的供水管网及配套设施。到2004年底,已形成每日67万立方米的供水能力,供水管网总长度达700公里;市区供水普及率达92%以上;人均生活用水量近每日120升,基本缓解了乌鲁木齐市供水紧张状况。
同期,城市排水事业也在生生不息地发展着。改革开放初期,乌鲁木齐市排水管线仅有近百公里,排水建设在城区的很多地方还是空白。从上世纪90年代起,市政府加大投资,统筹规划,城市排水管线迅猛递增,到2005年,首府排水管网形成了以乌鲁木齐河为界的河东、河西污水排放系统和水磨沟到卡子湾以及头屯河区排放系统,中心城区市政排水管网覆盖率达到8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