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水表信息网!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供水新闻
 
供水新闻

水处理央企“一把手”被查!为何近期央企领导纷纷落马?

字体: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3-04-07  来源:环保水圈  浏览次数:722
 摘要:近日,5名中央企业领导人员被查。不仅登上了热搜,还成了圈里热议话题。不仅如此,其中有一位是国家能源集团科环集团国能朗新明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原党委书记、董事长徐志清。由此可见,央企已经成为反腐风暴的重点对象,水处理央企更是难逃法网。

近日,5名中央企业领导人员被查。不仅登上了热搜,还成了圈里热议话题。不仅如此,其中有一位是国家能源集团科环集团国能朗新明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原党委书记、董事长徐志清。由此可见,央企已经成为反腐风暴的重点对象,水处理央企更是难逃法网。

图片


01

水处理央企“一把手”主动投案,靠水吃水终落水!

 

据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报道,国家能源集团科环集团国能朗新明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原党委书记、董事长徐志清涉嫌严重违纪违法,已主动投案,目前正接受国家能源集团纪检监察组和北京市平谷区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徐志清简历


1966年出生,大学本科学历,高级工程师;


2017年8月任北京朗新明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党委委员;


2018年10月任北京朗新明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


2020年5月任国能朗新明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执行董事;


2021年7月任国能朗新明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2021年11月任国能朗新明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和金瓷科技实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


2022年2月至今任国电科技环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节能减排有限公司正处级干部。


2022年3月,徐志清退出国能朗新明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职务,梁超接任。

 

国能朗新明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隶属于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为上市公司国电科环全资子公司。现为国家能源集团专业从事水处理工程和水务投资、建设、运营为主的环保型科技公司。注册资金5亿元,总资产规模近40亿元。


而徐志清作为国能朗新明环保的党委书记、董事长,按道理来说他的收入应该是不低的。但是却贪心不足蛇吞象,最终走向了歧途受到了惩罚。


值得一提的是,在2022年10月朗新明公司组织环境事业部干部及员工学习反腐专题片《零容忍》。让大家深刻认识到违规违纪违法成本巨大,深切领悟到欲求一旦放松将深陷泥足。可以看出公司严重意识到反腐倡廉的重要性,要不然还会有人落马。


当然,徐志清反映的不只是水处理央企的问题,也是央企领导班子背后的问题。

 

 

02

央企领导纷纷落马,问题究竟出在哪里?


随着两会召开和反腐风暴的来袭,多位央企领导人纷纷落马,其中被查的人多是“一把手”。这些人身居高位,权力相对集中,很容易将手中的权力作为满足私欲的工具。此前公开的被查的央企领导班子,从他们的职位上验证了所谓的“权利的游戏”。

 
中国大唐电力燃料有限公司原副总经理张志刚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中国大唐纪检监察组和山东省滨州市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中国大唐北京大唐燃料有限公司原总经理盛晓明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中国大唐纪检监察组和山东省滨州市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国机集团恒天集团恒天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原总经理孙晓东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国机集团纪委和浙江省温州市泰顺县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国家电网特高压事业部计划处副处长曲辉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国家电网纪检监察组和陕西省汉中市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这些领导人的落马不仅让小编想到“高处不胜寒”,但是高处究竟寒在哪里呢?据相关数据显示,落马领导普遍具有以下特点:

1)权力寻租现象严重
 
央企领导人员很容易出现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行为,有的甚至搞关联交易、利益输送。同时,因为是央企,是国家用来发展谋民生的大企业,所以自然也是一些企业送钱送礼选择走捷径的对象。
 
2)重点岗位容易腐败
 
有的央企在项目工程招投标、业务承揽、物资采购、销售等重点领域腐败风险大。这些环节容易成为权、钱交易、为亲友谋利等贪腐问题的高发地,因此容易出现腐败现象。
 
3)体制机制不够健全
 
由于改革不彻底、制度不完善、监督不到位,导致央企违规盲目决策问题多发,“三重一大”(指重大问题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项目投资决策、大额资金使用)流于形式,造成很多国有资产流失。
 
4)党建工作落实不足
 
一些央企存在只抓业务不抓党建的现象,有的党组长期不研究党建工作,有的落实“两个责任”不力,与之相伴的就是纪律松弛。管党治党失之于宽、松、软,这是央企所有问题的总病根所在。

 

03

环保行业腐败现象乱生,或许跟外来者入场有关?

 

近年来,伴随着外来跨界者的入场,不仅降低了环保行业的门槛,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市场风气。众所周知,环保专业性比较强,具有一定封闭性,因此当不专业的人进场,问题就出现了。

 

据了解,部分落马官员的问题涉及环评审批、工程承揽、科研项目管理等多方面,相关领域利益丰厚且自由裁量权较大,这也使得处于“要害”岗位的环保干部容易抱有侥幸心理,认为“外行人查不出问题”,不惜铤而走险。
 
不仅如此,有专家表示,生态环保系统中一人分管一片,一人负责一类或几类项目情况较多,环保验收合格不合格、一个项目能不能上,人为主观因素往往起很大作用,话语权也集中于个别干部,造成环保系统内部监督难度较大,集体决策容易演变为走过场。

由此可见,当市场监管加严时,一方面会淘汰一部分人,另一方面也不可避免的出现一些“蛀虫”。因此相关部门在抓蛀虫上也是下了力气,近日二十届中央第一轮巡视开始,将对30家中管企业开展常规巡视,巡视企业中包括大唐集团、三峡集团、中粮集团、国家能源集团等。毕竟对于环保行业来说,不仅仅要做好环保治理工作,还要治理人心变污这件事。

 

结语


对于监管部门来说,从一个不起眼的监管开始放松,最终会助长起一股不正之风。对于“一把手”来说,从一个不起眼的细节开始放松,最终会一步步滑向罪恶的泥潭。

 
免责声明:
本站所提供的文章资讯、图片、音频、视频来源于互联网及公开渠道,仅供学习参考,版权归原创者所有! 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通知我们,我们会遵循相关法律法规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


 
[ 行业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