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水表信息网!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供水新闻
 
供水新闻

宁波水资源情势最新发布!有你想知道的

字体: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3-03-20  来源:宁波发布  浏览次数:368
 3月17日下午,市政府新闻办举行2022年宁波市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新闻发布会,邀请市水利局、市水务环境集团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情况并答记者问。一起来看↓

图片

图片

现场发布

宁波市水利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新闻发言人吕振江介绍相关情况↓

2022年水资源

总体情况及主要指标特征

2022年,全市水资源总量94.2亿立方米,同比减少38.7%,比多年平均值多13.2%,总体处于平水年份。全市共有乡镇级以上公共水厂56座,总供水能力499.69万吨/日。全市供水、用水总量22.18亿立方米(不包括河湖生态配水量),比上年增加1.7%。城乡居民生活用水水厂的供水量中,水库水的供水比例为97.6%,其中向市区供水的江东水厂等五座水厂,水库水的供水比例为100%。全年供水保障情况总体良好。

从水资源公报数据分析,2022年水资源情势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特点。

一是降水年内分布极不均匀。2022年汛期先枯后丰,台风雨集中。梅雨期短(6月10日—6月26日),雨量仅127毫米,比常年偏少53%,为近15年来最少;出梅后高温少雨,6月至8月累计雨量338毫米,为历史同期倒数第三;9月份受到“轩岚诺”、“梅花”连续两场台风影响,月降水量达458毫米,占到年降水总量的28%,为常年同期的2.3倍,位列历史同期极值第三位。降水的时空分布不均给水资源的调度利用带来了较大的考验。

二是用水结构进一步优化,生态环境配水量持续增加。2022年全市城乡居民生活用水量5.37亿立方米(占总用水量的24.2%),工业用水量6.57亿立方米(占总用水量的29.6%),农业用水量6.87亿立方米(占总用水量的31%)。另外,通过江河湖库合理调配,积极开展河湖生态调水促进水环境改善,全市河湖生态配水量达到6亿立方米,比上年增加了9.7%,其中市区实现平原河网生态配水3.37亿立方米,比上年增加9.4%。

三是节水工作成效明显,用水效率继续领先全省和全国水平。通过深入实施节水行动,2022年全市节约水资源量达到0.75亿立方米,全市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15.5立方米,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10.8立方米,按可比价计算,分别比2020年下降8.3%和9.2%,两项指标均超额完成上级下达的年度目标任务。用水效率继续领先全省、全国水平。

2022年取得这些成果

2022年,全市水利系统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水利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部署,深入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大对水资源节约保护和开发利用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努力增强全市水资源、水生态保障能力,促进了经济结构转型升级。

水源及引调水工程强势推进。清溪水库提前三个月开工建设,葛岙水库主汛期前已下闸蓄水,柏坑水库扩容工程基本完成老坝拆除,水库群东西线联通工程主体工程招标工作基本完成,杭州湾引水工程进入扫尾阶段。同时,全市完成水库除险加固49座,山塘整治82座,改造提升灌溉机埠317处。

供水工程取得实效。2022年,我市第二工业水厂新建开工,余姚姚东水厂二期完成建设,新增供水能力4万吨/日,姚江工业水厂二期、奉化岭丰水厂二期等2座水厂扩建开工。全市新建(改造)城镇供水管网150公里,改造农村供水管网275公里,改造二次供水设施57个,相关工作任务均超额完成省级部门年度考核任务并位于全省前列。

再生水利用取得突破。去年10月,水利部、国家发改委、住建部等6部委正式发文公布宁波市为首批国家典型地区再生水利用配置试点城市,市政府相应建立了以分管副市长为总召集人的再生水利用联席会议制度,全面领导和推进我市的再生水利用工作。试点期间计划实施“污水收集与再生水能力提升工程、再生水输配设施工程、再生水工业供水工程、工业园区循环化改造工程、水环境综合治理示范工程”等五大工程25个项目,积极拓展“城市第二水源”。2022年已实现完工5个,在建16个,完成投资18.4亿元,占总投资20%。

智慧赋能水资源调度。利用数字化手段,开发上线“区域旱情预警及调度”应用,整合了全市供水水库及56座供水水厂数据信息,并构建了水库-水厂供需预警分析模型,通过城镇供水从“源头到龙头”的全链路动态分析,实现城镇供水能力的科学计算及预测预警,为我市联网供水调配、打赢抗旱保卫战提供科学支撑。

2023年准备这样干

2023年及今后一段时期,我们将深入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水利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着力打造高质量供水安全网,进一步提升水资源的统筹调配能力、供水保障能力。

一是加大水源及引调水工程建设力度。加快推进象山白仙山水库、奉化柏坑水库(扩容)、宁海清溪等水库工程建设,加大境外引水力度,全年计划境外引水6亿立方米以上。加快水库群东西线联通工程建设进度,建成宁波至杭州湾新区引水工程,同时,积极推进甬舟供水一体化项目前期工作。

二是加快城市供水设施建设。今年全市计划改造公共供水管网70公里,续建第二工业水厂、姚江水厂扩建、前湾新区自来水厂,新增供水能力32万吨/日。提高管网末端水质保障能力,改造二次供水设施40个,全市二次供水设施改造完成率达到97%。

三是全力推进再生水回用工程建设。今年将继续推进实施五大工程,有序开展鄞西污水处理厂、新周污水处理厂等二期项目建设,做好综合管廊再生水管道工程前期准备和对接,推进第二工业水厂、岚山净化水厂“双膜”扩建工程建设,推进甬江公园灌溉、南环高架滴灌等的再生水利用。

四是全面推进“应通尽通”和农业灌溉基础设施提升改造。今年计划提升改造123座农村水站,开展水源保障提升、制水设施提升、供水管网更新,计划年末城乡同质化供水率达到97%。同时,全年更新改造堰坝水闸、泵站机埠556座,筑牢农业灌溉基础设施,有力保障我市粮食安全。

五是加快构建美丽河湖生态体系。全面实施“甬有碧水”攻坚行动,加快建设鄞西污水处理厂二期等净化水厂工程,新增污水处理能力9万吨/日。完善生态引调水网络,加快推进清水环通一期工程进度,核心区净水补河能力达到108万方/天,再生水回用河道能力达到26万吨/天。实施全域美丽(幸福)河湖建设,建成30条(个)省市级美丽(幸福)河湖,完成20个美丽(幸福)河湖片区建设,覆盖河道超过800公里。

答记者问

水资源与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生活品质、生产发展息息相关,人民群众对水的需求已从“有没有”转向了“好不好”。现在水库周边的“网红红杉林”“网红公路”“网红鱼鳞坝” 等玩水胜地深受百姓喜爱,请问在统筹水资源开发与保护方面有什么措施?

吕振江答:“十一五”以来,为进一步保障全市人民用水安全,水利局按照“境内挖潜,境外引调” 开发思路,新建续建了一批高质量水源工程,包括4条境外引调水线路,2022年境外引水9.4亿方。通过“内外结合”两条腿走路,我市用水保障能力大幅提升,与此同时,水利部门统筹安全与发展、开源节流并重,开发保护两手发力,让我们宁波的水更清、更美、更加可持续。主要有几方面措施:

首先坚持节水优先。近年来我市在开源挖潜同时也大力发展节水事业,荣获国家节水型城市称号,通过管理手段、工程措施,在满足生活生产优质用水需求的前提下,更加科学合理的用水,这既是对水资源的高效利用也是对自然水资源的重要保护措施。明年我市将迎来第四次节水型城市复查,请社会各界继续支持节水工作,把这块金字招牌擦的更亮。

第二是坚持绿色发展。随着水利工作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我市对资源开发由保供单一目标已经转变为供水保障、生态环境、亲水美景相结合的多维度发展。 通过开展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达标建设,实施水库库尾湿地、上游清洁型溪道、生态渔业等项目,强化生态保护、生态治理和生态修复,使水源地兼具供水保障、自然景观、生态修复等多功能。2018年我市获评全国第一批水生态文明城市。广受赞誉的打卡地“网红红杉林”“网红公路”“网红鱼鳞坝”,就是坚持绿色发展的成果之一。还有很多治理后的河道再现江南水乡“水清、流畅、岸绿、景美”的风貌,成为居民休闲、健身、纳凉、娱乐的好去处。

三是促进共同富裕。水源地所在地区为保护水源作出了积极贡献。为促进共同富裕,我局建立用水城区与供水库区挂钩结对机制。根据“谁受益谁支持”的原则,中心城区饮用水水源地用水城区每年通过支付一定的资金或其他途径,帮助供水库区做好水源地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同时进一步深化合作,积极探索山区“造血”发展、生态发展、水源安全保障新模式。自2009年起,至今已经开展四轮结对12组,累计帮扶资金超2亿元。

去年,典型地区再生水利用配置试点城市落地宁波,再生水从污水摇身一变成为城市的“第二水源”,水务集团在再生水利用方面有什么新的举措以及技术应用等创新?

杨钻答:大家都知道宁波是一个水资源紧平衡的城市,再生水作为“第二水源”,是城市发展的重要要素保障,去年我市申报国家再生水利用配置试点城市成功后,市水利局牵头全面开展了全市域的系统谋划与部署工作,我们集团作为再生水利用的主力部队,同样大力推进和实施了一些列创新举措:

一是技术研究和利用场景的突破。宁波的再生水技术研究起步较早,2013年我市就已经开展了再生水回灌河道的场景应用,用于改善生态水环境,相关技术研究课题于2017年通过国家住建部验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并在全国具有一定的示范意义。在此基础上,集团继续开拓创新,2021年我们推出了目前行业最高品质的再生水,可满足工业企业高品质用水需求,广泛应用于高压锅炉用水、精密电子产品制造用水等领域,在工业用户中的市场潜力还是相当可观的。

二是输配模式全国领先。宁波是目前全国为数不多正在谋划实施再生水纳入综合管廊的城市之一,我们通过系统布局,与综合管廊同步规划同步实施,远期市区将形成超过90公里的再生水输送环网,这是宁波市除供水环网以外的第二条“供水高速公路”,凸显了水资源的集约输配效应,也提升再生水作为“第二水源”的资源利用效能。

三是水环境治理模式的创新应用。我们致力于为全市市民打造优美宜居的水环境,再生水作为重要载体,在水环境治理方面,可以实现跨区域、长距离、大范围的系统综合治理模式,使水环境改善更加可持续、生态化、安全可靠,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可以实现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优美水环境。

近年来,暴雨、洪涝、干旱等极端灾害天气呈现突发、频发趋势。城乡居民用水安全也面临考验,请问水利局在保障我市城乡居民生活、生产、生态、农业用水方面开展了哪些工作?

吕振江答我市是江南水乡,但季节性、资源性缺水问题依然存在,人均水资源量不足全省的60%、全国的50%。“八八战略”实施二十年来,我市通过大型水源、引调水、供水工程,采取更加科学精准的调度,全面提升了水资源优化配置和供给能力,有效应对2021、2022年的旱情,顺利化解供水危机。主要有几方面的做法:

一是联网联调供水。树立水资源“二次分配”理念,打破地域界限,创建“多水源联合调度、多管道联网供水、多水源互为备用”的供水保障工程体系。目前市区建立了两张网,一张是把白溪、横溪,周公宅、皎口,钦寸、亭下、溪下等供水水库都连起来,形成水库群联网联调;另外一张是把水厂连起来,形成了高速供水网。通过科学调度,基本实现区域互济,破解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以丰补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应急互保能力。与常规供水相比增加优质水资源利用效益达3500万立方米/年,相当于新建一座中型水库。

二是分质供水体系。按不同需求,分水源供水。老百姓生活用水都是水库优质水,工业企业以河道水为主,农业灌溉是姚江水和水库水。分质供水有效解决了相互“抢水”的矛盾,也为企业降低了生产成本。通过姚江、航丰等工业水厂,累计为大型工业企业供水约8.5亿吨,约占城市供水量的18.5%,几乎腾出了5个白溪水库的优质水,同时帮助企业节约水费支出近17亿元。目前,宁波第二工业水厂项目正在加速推进,规模50万m³/d,投资22亿,预计2026年建成投产。

三是河道生态调水。近年来,从“消除黑臭河”到“剿灭劣V类水体”,从“生态环境补水”到“再生水回用河道”,广大市民可以发现身边河道水环境越来越好。我们通过境外引水、再生水回用河道、雨洪资源、应急引水等多种方式,最大限度提升水资源供给保障。坚持数字赋能,建立城区河道生态调水系统,推进管理数字化、智能化、精细化,提高沿线河道、闸泵科学系统调度水平。2017-2022年,全市河道生态环境调水逐年递增,分别为3.6亿方、4.1亿方、4.9亿方、5.2亿方、5.5亿方、6亿方。

宁波在全国营商环境城市排名中连续4年处于第一方阵,请问水务集团今年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有什么新举措?

杨钻答:今年市水务环境集团响应宁波“打造一流城市、跻身第一方阵”的奋斗目标,提出了“为城市发展提供优质要素保障;为广大市民提供优质水务服务”的2个企业愿景。今年,我们将着重实施3方面工作,进一步助推宁波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实现突破。

一是共富先行,打通优质公共服务的最后“一公里”。集团将积极配合政府推进各区行政服务中心“四窗合一”改革进程,加强水电气数业务融合,为群众提供“一体化”集成式服务,打通公共服务“最后一公里”。预计“四窗合一”改革完成后,10余项水务业务可实现一窗通办,切实让甬城老板姓尽快享受到更加优质便捷的公共服务。

二是数字赋能,打造用户身边的水务“管家式”服务。集团将进一步升级数字服务系统,打通用户报装、营业管理、清泉热线等业务系统,推进智慧供水平台各功能场景服务应用,实现“单位用水申请、过户办理、信息修改”等业务“掌上通办”。通过微信公众号等途径实现精准传递,用户动动手指就能获得用水信息,企业足不出户就能享受水务全流程优质服务。

三是助力发展,实现“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集团将继续秉持全国领先的分质供水理念,优水优用、水尽其用,既保障广大市民能喝上好水,也为企业用户提供各种级别的工业用水,降低企业生产成本。集团将紧紧围绕我市“甬有碧水”专项攻坚行动,依托自身产业链优势,做好水环境质量的综合提升,积极向外擦亮宁波现代化滨海大都市金名片,让宁波因水的生命力而变得更加宜商宜居。

 
免责声明:
本站所提供的文章资讯、图片、音频、视频来源于互联网及公开渠道,仅供学习参考,版权归原创者所有! 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通知我们,我们会遵循相关法律法规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


 
[ 行业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