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枣庄市委书记张宏伟表示,枣庄以三年为一个周期确立“三步走”发展目标,围绕“2024年示范区建设取得初步成果”,谋划开展五大行动,细化42项创建指标,打造25个示范典型,建设100个重点项目,形成了具体清晰的路线图和任务书。同时,启动十亿元财政资金、百亿元专项基金、千亿元金融资本的“十百千计划”,加快构建扎实有力的保障机制。
张宏伟介绍,枣庄设立了由30名院士和行业科学家组成的专家咨询指导委员会,先期注入引导资金7.8亿元,启动重大科技工程项目97个,撬动社会投资106亿元,征集70余项产业化示范类项目“揭榜挂帅”攻关,重点引育22个高层次平台和21个人才团队,为示范区建设提供强劲创新动能。
枣庄市紧扣创建主题,聚焦破解“农业资源价值实现不充分、乡村发展要素集聚能力不足”两大瓶颈,打造绿色转型先行区、城乡融合引领区以及和美乡村样板区。
张宏伟表示,枣庄坚持以工补农、以工促农,发挥工业门类齐全、底蕴深厚的优势,推动资本链、创新链、产业链在乡村融合发展。围绕铸链强群夯支撑,积极培育百亿级产值农业龙头企业,创建滕州马铃薯、峄城石榴、山亭甘薯等10个全产业链标准化示范基地,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此外,主动融入国家“双碳”战略布局和山东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突出锂电产业首位度,抓住全市域纳入国家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机遇,推进34个锂电项目、总投资862亿元,带动光伏、储能、智能电网等配套卡位入链,持续塑造乡村发展新优势。
围绕产研对接增动能,集成应用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加快转化科研成果,重点打造10个省市级创新创业共同体,力争到2024年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6%以上,研发经费支出占比超过2.5%,每万名就业人员拥有研发人员45人,国家和省级创新平台超过300家。
围绕改革攻坚激活力,纵深推进农村产权、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新型经济组织等重点改革任务,盘活用好“沉睡资源”,增强乡村发展内生动力。开展省级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成立区域性生态产品交易市场和生态银行,让绿水青山“美丽颜值”转化为金山银山“经济价值”。
张宏伟说,未来15年是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的窗口期,枣庄市以建设共同富裕先行市为主线,推进城乡要素顺畅流动、公共资源合理配置,实现城市乡村相互融合共同发展。
据悉,枣庄重点培育10个乡村振兴示范镇和10个乡村振兴特色镇,努力把乡镇建成服务农民的区域中心。抓牢乡村建设,深入实施数字乡村发展行动,搭建农业农村大数据平台,率先在全国实现5G镇村全覆盖,推动农民生产生活更加便捷。提档升级“农村基础设施网”,全面完成农村公路户户通、清洁取暖改造、供水供电供气设施管网更新等任务,让农民就地过上现代文明生活。
郴州“四水联动”“八水共治” 探索可持续发展“郴州样板”
2019年5月,国务院批复同意郴州市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绿色发展”为主题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支持郴州打造“绿水青山样板区、绿色转型示范区、普惠发展先行区”,探索形成可操作、可复制、可推广的郴州模式、湖南样板。
全国人大代表、郴州市市长阚保勇表示,示范区获批3年多来,郴州聚焦“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绿色发展”主题,以示范区建设统领全市经济社会全局,坚持护水、治水、用水、节水“四水联动”,推动水安全、水生态、水环境、水资源、水产业、水科技、水文化、水管理“八水共治”,探索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模式,创响了“郴州好水·生活更美”价值品牌,获评国务院生态文明督查激励地市。
“建设示范区,郴州有迫切的现实需要和坚实的基础条件,但也面临着不少困难和挑战。”阚保勇表示,以智慧水利为例,郴州市作为湘江、北江、赣江三大水系源头地区和山丘城市,做好水资源保护和高效利用、雨水情监测预警和洪水预报等尤为重要。当前,郴州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监测分析能力与示范区建设要求仍存在较大差距,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等方面亟须加强。
“构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监测分析体系,非常必要。”阚保勇希望,将郴州市列入智慧水利试点城市,共享涉郴水利数据资源,提升郴州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监测分析能力,打造示范区建设科技创新样板。
除了做好水的文章,郴州将加快建设“世界旅游目的地、国家创新示范区、开放发展排头兵、湖南重要增长极”。阚保勇表示,为贯彻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郴州将加强国际化平台建设,加强沟通、增进了解、互助共进,讲好郴州故事、推介郴州经验。
桂林智慧化服务推动景观资源可持续利用擦亮世界级旅游城市金字招牌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处理好发展和保护的关系,不断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
截至目前,国务院已分三批批复建设11个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多地通过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全国两会期间,《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了全国人大代表、枣庄市委书记张宏伟,全国人大代表、郴州市市长阚保勇,全国人大代表、桂林市市长李楚,全国人大代表、临沧市市长杜建辉。四位代表围绕各自城市在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的实践介绍了经验。
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理事、国家住宅与居住环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张晓彤表示,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在城市类型的多样性和示范主题的丰富性方面有了较大提升。各示范区按照“国际视野—国家意志—地方实践”的思路,主动对标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严格按照示范区建设方案的指引,发挥政府指导、管理、服务、协调等职能,通过创新机制体制并配套实施相应的建设项目,积极落实示范区可持续发展规划中的既定目标,取得成效。
近年来,桂林市全力统筹各类创新资源,推动景观资源可持续利用,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简称“示范区”)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形成了景观、环境、产业融合发展新模式,为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探索可持续发展路径和模式。
全国人大代表、桂林市市长李楚介绍,桂林坚持以制度机制保障示范区建设,颁布施行《桂林市漓江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桂林市喀斯特景观资源可持续利用条例》《桂林市灵渠保护条例》,为桂林可持续发展提供法律法规支撑。持续推进漓江“三统”改革,健全漓江经营管理制度,组建漓江旅游投资运营公司、桂林市生态资源开发集团,漓江管理水平和融资能力不断提升。
同时,桂林坚持以科技创新支撑示范区建设,积极构建可持续发展创新平台。成立广西首个可持续发展研究专门机构——广西师范大学可持续发展创新研究院,获批建设中国—斯洛文尼亚“一带一路”岩溶地质国家联合实验室、广西漓江流域景观资源保育与可持续利用重点实验室等国家、自治区级创新平台,设立可持续发展科技专项。
“目前在资源保护方面已形成企业、科研院所、社会团体及公众等多元参与、良性互动的局面。”李楚表示,景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生态产业协同发展、5G场景“旅游+”智慧化服务等方向逐步形成技术解决方案,桂林已打造了一批典型场景应用。
桂林还进一步加大生态文明建设,重点对漓江进行保护,累计投入40多亿元。设立“漓江保护日”,在全国率先建立健全公安系统生态环境保护机制,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持续推进以漓江为核心的景观资源可持续利用,实施漓江截污一、二期工程,全面清理整顿漓江城市段网箱养鱼、畜禽养殖场,提升改造岸线码头,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近100%,黑臭水体基本消除。
目前,桂林地表水考核断面水环境质量排名稳居全国前列,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71.62%,桂林喀斯特地区生态脆弱状况逐步改善,环境变得更优美,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典范。
生态变好,发展方式也加快绿色转型升级。李楚表示,桂林建立了漓江游船环保准入标准和星级游船管理体系,完成漓江游船30年来最大规模的提档升级改造,新建星级游船采用了节能环保的动力系统,实行统一配餐,实现船上烹饪油烟零排放,既保护了漓江水质,又提升了漓江旅游品质。
此外,桂林积极探索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大力推广“生产—生活—生态”新三位一体乡村发展模式。建设康养休闲胜地。大力培育休闲度假、康养、医美、电竞、时尚设计等新业态新模式,桂林医学院国际医美中心、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桂林医院挂牌成立。
“下一步,桂林市将以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为统揽,持续激活示范区建设原动力。”李楚指出,桂林将加强景观资源保育与利用,打造可持续发展环漓江示范带,把“桂林山水甲天下”的金字招牌擦得更亮,为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提供桂林经验。
临沧破解“大资源小产业”困境探索欠发达地区发展新路径
临沧,地处云南西南部,23个民族居住于此。2019年,国务院同意临沧市以“边疆多民族欠发达地区创新驱动发展”为主题,建设临沧市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
全国人大代表、临沧市市长杜建辉表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虽然临沧特色农业资源十分丰富,但农业资源开发利用还处在卖原料阶段,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比仅为1.34:1.因此,如何依靠科技创新,破解“大资源小产业”发展困境是关键。
“我们深入实施农业现代化三年行动,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换应用力度,建专家团队、制技术标准、抓科技示范,促进农业产业从种养环节向加工流通等二三产业延伸,切实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产业优势。”杜建辉说。
在此背景下,临沧打通了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双向转换通道,以绿化美化为基础的“绿美+”经济全产业链加快补齐,生物资源保护利用不断加强,被命名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除了农业资源产业化,临沧加快中缅印度洋新通道建设,促进口岸经济由“通道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变。
杜建辉表示,临沧是中国连接印度洋最近的陆路通道,具备发展口岸经济得天独厚的条件。临沧抢抓《国务院关于支持云南加快建设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意见》这一重大历史机遇,出台支持海公铁联运链主企业发展壮大25条措施,对每个标准集装箱的货物运输给予物流补助,加快推进经临沧清水河口岸出境,经缅甸进入印度洋的国际物流新通道建设。
据悉,中缅印度洋新通道自2021年8月试通首发以来,已成功运行“重庆—临沧—缅甸”“四川德阳—临沧—缅甸”“深圳—临沧—仰光—印度”等海公铁联运国际线路,实现海公铁、公铁多式联运近1000个标准集装箱,2023年有望实现双向运输1万个标准集装箱。
“在中缅印度洋新通道的引领带动下,临沧正从‘开放末梢’变为‘开放前沿’。”杜建辉表示,2022年临沧与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昆明片区共同联动创新发展,当年4月22日,云南省首单跨境电商“9810”模式出口货物从孟定清水河口岸顺利通关;4月28日,孟定清水河口岸边民互市首单跨境人民币业务结算成功;5月25日,市场采购贸易首单货物顺利从孟定清水河口岸通关。
同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2724个新型经营主体与有条件的92260户脱贫户建立利益联结关系,3个农民合作社入选《2022中国农民合作社500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不断增强。大力实施兴边富民工程,聘请44个博士团队组成科技特派队到边境村开展科技特派服务,一批基础牢、产业兴、环境美、生活好、边疆稳、党建强的现代化边境幸福村正在加快形成,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实现全覆盖,巩固发展了边民富、边疆稳、边防固的良好局面。
杜建辉表示,临沧市将紧扣创新驱动可持续发展这一主线,深入开展资源大调研,深入实施区域开放合作提升、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民族文化保护传承、生态文明先行区建设和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五大行动,着力发展壮大资源经济、口岸经济、园区经济,推进市场化、产业化、法治化、生态化、国际化进程,全面推进可持续发展、高质量发展,为国际国内同类型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议程目标提供可操作、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