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0日,内江市威远县新场镇卡房村11组,一片竹林尽头,一股清澈的泉水从石缝中涌出来,顺着细小的水沟,缓缓地流入水井。村党总支书记曹莉红蹲下身,直接用手接起水管中流出的泉水,连饮三口,直呼:“解渴”。
卡房村党总支书记曹莉红直接饮用泉水
竹林边这处清泉是2022年旱季时,村干部带领村民开辟的新水源。
2022年12月下旬以来,内江市各县(市、区)降水量异常偏少。截至2023年2月9日8时,全市148个监测站中,有139站持续冬干,为较重等级。其中,新场监测站从1月1日8时至2月9日8时,降水量为0。
持续干旱天气,造成水库、堰塘蓄水锐减,部分水源枯竭,其他村小组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饮水不足,村干部又开启了新一轮“找水之路”。
缺水
油菜长势不佳
水井枯竭 村民挑堰塘水饮用
卡房村地处山区,幅员面积17.8平方公里,是威远县新场镇最偏远的乡村,与观音滩镇和山王镇交界。乡村道路大多蜿蜒曲折,两边是裸露的山石和松林,有的坡度接近40度。
“我们这个村就是靠天吃饭,遇到天干就恼火。”曹莉红指着地里的油菜忧心忡忡。往年这个时节,油菜应该有1米以上,鲜花盛开,郁郁葱葱。而如今,干涸的土地里,油菜矮小稀疏,开着零星的花朵。水位下降了两米的堰塘,灌溉能力有限,很难“护它们周全”。
天气干旱油菜受影响
灌溉用水暂可搁置,饮用水却刻不容缓。
春年前夕,返乡游子增多,用水压力日益加大。卡房村18组,不断有村民向小组长李道友反映,吃水困难。有几户相邻的村民,原本都依靠一口老水井生存,可是近期断水了。无奈之下,大家只有去山上的堰塘挑水来吃。水里有些杂质,村民便挑回来沉淀一下,然后循环利用。
挖水
岩石下有滴水
铁锤凿出水凼 连接到村民家
今年1月,李道友带领村民寻找新的水源时,想到了一块挨着岩石的荒地,以前那里还种庄稼。老百姓记得,挨着岩石的庄稼更茂盛、叶子更绿,由此判断岩石下方的水源更加充足。
可是怎么凿开坚硬的岩石?“正好村里的老百姓在用挖掘机作业,于是我们就请他帮忙凿了一个水坑,可是半个月后,发现水量并不大,我们又换了一个地方。”曹莉红所站的位置下方,水坑里只蓄了一点水,连底层的石头都不能完全浸湿。
而几十米外,另一块岩石下的水流就大得多。几天前,挖掘机也帮忙在这里挖了个大坑。等不及的村民,已经放了两根水管,从岩石下方的水凼连接到家中。
卡房村18组在岩石下发现水源
绕着挖掘机挖出的大坑边缘,记者小心翼翼地靠近岩石。只见岩石下方,有小水滴落入水凼。曹莉红解释说:“这叫岩线水,从石头缝里沁出来,我们先挖一个小坑观察水量,看着水量大才挖的大坑。接下来会修建蓄水池,解决20多户村民的饮水问题。”
大坑倒是简单,挖掘机几个小时就搞定。在凿小坑时,可是费了一番功夫。一旁的李道友吸了一口叶子烟,缓缓地说道,别看坑小,三四个人交替,弯着腰,用铁锤和钻子一点点地凿,打了好几天。
找水
山谷发现源泉
肩挑背扛十多天 打出一口井
卡房村18组的水源找到了,还有两个组仍在找。漫山遍野如何寻找新的水源?村干部有一套自己的方法。他们先向村里的老人求教,获得水源的大概位置,然后一行人扛着锄头,去老人们指的地方找。“一锄头下去,看挖出的泥巴是干的还是湿的,湿润就有戏。”曹莉红总结说。
卡房村11组的水源就是这么寻来的。组长唐树友还记得,2022年6月,新老村支书带领他和村民一共七八个人,到处找水,挖了好多地方都没水,最终在一个叫水井湾的地方,发现有点水从山谷渗出来。
唐树友领着记者来到水源地,小水滴接连不断地从石缝滴下来,形成了一个小水坑。这里刚被发现时,水向四周外流,水量不大。村民们便用黄泥将多余的水洞堵住,只留一股水,顺着沟渠流出来。水流下方,鹅卵石清晰可见。
卡房村11组去年寻得新水源
最困难的便是打蓄水井。因为交通不便,从马路到水源地有几百米的距离。水泥、河沙、砖块,全靠人肩挑背扛。四五个壮汉,花了十多天时间,完成了水井打造,惠及附近7户村民。
2023年2月10日上午10点,杨万仙打开水龙头,水管里放出的泉水不一会儿就将水桶装满。她高兴地说:“以前水质不好,有虫、青苔、泥巴,现在这个水就卫生多了,烧开喝都没有味道。”
接水
扩大原有水井
17户村民再也不用争水
缺水的问题不仅仅出现在新场镇卡房村,还有坐落在威连路旁的红豆村。2月10日中午,红豆村党总支书记曹禄燮领着记者来到他家后山。记者看到,有水管从山崖上落下来,或连接山下的水塔,或两股汇成一股,连接到老百姓家中。
曹禄燮称,缺水从去年就开始了,到今年1月愈加严重。1月28日,农历正月初七,村干部开始带领老百姓集中找水。无论是废弃的水井,还是曾经有泉水冒出的水池,水都太少。最终,他们选择了这处山崖。
山上有个山沟,老百姓找了一个稍微平坦的位置,用砖砌成天然的水池,安装好水管后,就可以直接用。
在红豆村9组,记者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好几户村民房屋侧面都绑着3根不同颜色的水管。“水管来自不同的水源。”曹禄燮说,一缺水就得寻找新的水源,黑色是新安装的水管。
第三根水管连接的源头是2月6日才完工的一口蓄水池。原来这个地方是一口水井,可是水量太小,根本不够周围17户村民用。于是,大家伙一合计,便将水井扩大加深,修了蓄水池。
红豆村村民新修的蓄水池
看着蓄水池里日渐上升的水位,曹禄燮总算松了一口气。以前为了争井水,村民经常吵架,现在水够用了,矛盾也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