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因水而名、依水而建、因水而兴。近年来,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千万劳力上河工,开挖了六五河、六六河、七一河等具有时代特征的16条骨干河道,建立了防洪体系,消除了洪水隐患;上世纪七十年代,建成潘庄、李家岸两大引黄干渠,建立了灌溉体系,使全市800万亩粮田用上了黄河水;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先后建成丁东水库等18座平原水库,建立了饮水体系,560万城乡居民告别苦咸氟高地下水,成为全国第一个城乡供水一体化城市。前期,我市“三区三线”划定,为水利建设调出19万亩基本农田,占全省的40%。上述工作,为全市建设现代水网提供了坚实基础。今年6月以来,德州市聘请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山东新汇集团合作编制《“德水新韵”现代水网建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目前已形成征求意见稿,预计今年12月底印发。
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浩提出充分利用德州良好水网基础,解决“有水留不住、无水就买水”、“黄河水不够用、长江水用不好”等问题,打造黄河流域缺水城市水网建设样板。水利部水资源管理司原司长高而坤提出科学调度管理水资源,盘活存量,节约挖潜,提高水资源安全保障能力。水利部规划计划司一级巡视员高敏凤提出加强与国家水网、山东现代水网的衔接融合,建设德州智慧水网等意见。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规划》结构合理、任务明确、重点突出、措施可行、特色显著,是全面推进德州水利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蓝本,可为德州建设“富强、活力、幸福、美丽的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提供强有力支撑。
据悉,我市将认真吸收借鉴专家建议,充实完善规划,进一步提升规划质量水平。同时,创新思路,做好德州特色水文章。以5大干流、1500条支流、20座水库互联互通为重点,以水资源、水安全、水生态、水环境、水文化、水经济六带融合发展为方向,实现水城融合,传统水网向现代水网迭代升级。以河河畅通探索“提闸为河、落闸为库”,河库建设一体化模式,解决“有水留不住、无水就买水”的问题;以河库专通实现洪水走河道、灌溉走渠道、饮用水走管道,各行其道,改变“一河多用、挤兑使用”局面;以库库联通,实现长江水、黄河水两大水源互补互济,解决“黄河水不够用,长江水用不好”问题。实现德州缺水城市不缺水,50年一遇无大灾,“两河”牵手成特色,“三通六带”创新业,现代水利开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