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水表信息网!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供水新闻
 
供水新闻

新华社:《瞭望》:三峡后续工作让水清业兴人富

字体: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11-19  来源:水利部  浏览次数:465
               三峡工程是迄今为止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2020年,三峡工程完成整体竣工验收。继续科学安排好各项后续工作,对于确保三峡工程长期安全运行,发挥综合效益意义重大。

  党的十八大以来,水利部围绕三峡后续工作规划目标任务,对接长江经济带发展、乡村振兴等战略,积极推动库区经济社会发展、移民安稳致富。截至目前,中央财政累计安排三峡后续工作转移支付资金939.85亿元、项目6452个,三峡工程综合效益持续释放,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进一步增强。

重庆市云阳县双江街道移民安置小区综合帮扶工程(水利部供图)

  【河湖颜值焕新】

  “我们世世代代都生活在这里,过去这里的水泥厂污染较重,现在生态环境好了,心情也舒畅了。”采访中,重庆市丰都县花园社区一位村民告诉《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村民所说的“过去这里”,是三峡库区长江上游右岸一级支流——龙河丰都段。过去,工厂沿河而建,如今这里成为了美丽的湿地公园。

  丰都县水利局水生态科副科长黄山介绍,龙河丰都段流域人口多、工矿企业多、车流物流多,畜禽养殖量大,生态环境曾受到影响,约23.6公里的河道一度断流22年。

  守护好这条“母亲河”对丰都十分重要。2019年底,龙河丰都段被水利部列为全国首批17条示范河湖建设名录,投入三峡后续资金7997万元。实施了龙河国家湿地公园(龙河口—两汇口)生态修复工程、龙河国家湿地公园(安宁—两汇口)生态修复工程、龙河鱼剑口库周湿地生态修复及植被恢复工程、涂溪湖环湖道路植被恢复工程等11个子项目。

  通过系统治理,如今的龙河丰都段焕然一新,汇入长江水质总体稳定在Ⅱ类标准,野生猕猴、鸳鸯等一批国家级保护动物时隔20年后再现龙河流域。

 

重庆市丰都县龙河示范河湖建设工程(水利部供图)

  龙河丰都段的变化不是孤例。

  近年来,水利部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将三峡库区干流综合治理和支流系统治理作为重点支持方向,共实施各类生态环境保护项目2033个。库区干流水质总体保持在Ⅱ、Ⅲ类,库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全部达到或优于Ⅲ类;消落区岸线环境综合整治长度558.64公里,库区生态屏障区森林覆盖率超过50%;增殖放流各种鱼类6.12亿尾,水生生物群落结构进一步优化。三峡库区自然生态系统趋于稳定,环境质量和生态功能持续改善。

  通过一系列项目的实施,保护了三峡库区生态环境,保障了库区地质安全和库岸稳定,维护了长江中下游干流河势稳定,提升了三峡库区相关管理能力,综合成效显著。

  【特色产业振兴】

  “我们秭归一年四季都产橙子。”湖北省秭归县西陵峡村村民郑胜英说。

  秭归县是三峡工程移民库区之一,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造就了秭归脐橙的独特品质。水利部聚焦库区经济社会发展和移民安稳致富,在秭归,以扶持脐橙产业发展为核心,坚持关联性、精准性、政策连续性,支持发展脐橙产业生态农业,促进文化遗产保护、文化旅游业和农特产品种植跨界融合发展。

  秭归县抓住中央优先建设长江上中游柑橘带和重点支持三峡库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契机,开展三峡库区柑橘种植加工技术推广示范基地建设项目。项目带动下,2021年秭归县种植柑橘达40万亩,年产量70万吨,综合产值超85亿元。

  目前,秭归县已经形成以脐橙为主导的产业融合发展格局。培育市场主体2000多家,发展特色餐饮、酒店民宿、电商物流300余家,产业融合发展增强了全县经济韧性。

 

湖北省秭归县柑橘种植加工技术推广示范基地建设工程(水利部供图)

  秭归县脐橙产业蒸蒸日上只是水利部不断提高库区经济发展水平的一方面。

  近年来,水利部结合各地自然资源特点和农村产业基础,不断改善三峡库区农业基础条件,累计实施生态农业类项目136个、完成建设面积24.46万亩,培育形成夷陵茶叶、秭归和奉节脐橙、丰都肉牛等一批特色农业品牌;支持移民生态工业园相关建设项目128个,加快了特色工业集聚发展,低碳环保型产业集群逐渐形成;扶持了一批重点景区建设,旅游业成长为库区重要支柱产业。库区GDP年均增长率高于同期全国增速水平,库区城镇化率快速提升,已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移民生活安稳】

  “以前种地收入不高,我大部分时间都在城里打工。”重庆市涪陵区二渡村村民周庆勇说:“过去我们家年收入2万~3万元,现在村里精准帮扶政策力度大,收入能达到10万余元。”

  二渡村位于涪陵区长江下游北岸,当初三峡工程移民搬迁,二渡村被淹没土地60余亩,安置移民180余户、650余人。为使安置区移民过上幸福生活,在水利部统筹安排下,地方水利部门实施二渡村农村移民安置区精准帮扶项目,周庆勇就是该项目的受益者之一。

  据二渡村党委书记潘晓江介绍,二渡村农村移民安置区精准帮扶项目投入资金4670万元,改造农户住房外立面约6000平方米,新建公共服务及农产品展销中心,配套相关生产便道、绿化、给水管道、照明、公厕等设施,并对河道、渠堰、排洪沟进行了整修,相关项目现已基本完工,多层次提高了村民生活品质。

 

重庆市涪陵区蔺市移民迁建集镇小区综合帮扶工程(水利部供图)

  党的十八大以来,像周庆勇一样,许许多多库区村民过上了理想中的生活。这离不开水利部始终围绕“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工作目标,累计建设和改善三峡移民安置区各类道路5724公里,帮扶城镇移民安置小区304个,面积超过168平方公里;共安排农村移民安置区精准帮扶、人居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教育培训等项目1363个,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有力支撑。

  此外,水利部持续保障库区地质安全和水安全,确保库区百姓放心生活。

  在地质安全方面,共完成地质灾害隐患治理303 处,妥善安置受蓄水影响人口,开展高切坡监测预警4713处,保障了45万人生命财产安全。地质灾害工程治理、避险搬迁和监测预警等举措成效显著。三峡水库蓄水以来,库区无重大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和人员伤亡。

  在水安全方面,长江中下游供水保障取得新进展,新建和改扩建水厂126座,增加日供水能力200.95万吨,新建或改造涵闸140处,改善灌溉面积491万亩。通过“整疏结合”,完成高滩守护4.36公里、疏挖1296万立方米,长江航运基础设施日臻完善,有力助推了长江经济带发展。

  未来,水利部将持续推进三峡后续工作走深走实。

  一是提高政治站位,发挥项目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移民群众生产生活水平提高上的作用;二是压实各方责任,以务实管用的硬措施督促进度;三是坚持问题导向,以高度负责的态度,采取有针对性的对策措施;四是注重项目效益,确保项目实施取得更好效果;五是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加快推进项目实施。

 
免责声明:
本站所提供的文章资讯、图片、音频、视频来源于互联网及公开渠道,仅供学习参考,版权归原创者所有! 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通知我们,我们会遵循相关法律法规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


 
[ 行业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