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十年,河清水秀,两岸长新
定陶区菏曹运河南起定陶新河,北到店子河,全长7.8公里,每年春末夏初的时候,一幅“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画卷铺展在运河两岸。菏曹运河建设时以修复生态环境、重塑地域文化为设计理念,以曹文化、汉文化、商圣文化、教育文化、民俗文化为元素,规划建设“水绣园、陶锦园、陶风园”三个特色园、多点景观,尽展定陶生态休闲形象,已成为菏定之间一条绿色景观工程和生态纽带。2021年菏曹运河(定陶区刘楼水库至店子河段)完成了美丽示范河湖省级验收工作。
惠民工程不断,谱写水利新篇
定陶区先后完成了刘楼水库、田集水库、陶城水厂、城区雨污管网提升改造、城乡供水一体化、引黄灌区农业节水等多个重点水利工程。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同时,抓好安全生产工作,统筹处理好工程进度和施工质量与安全的关系,多年来从未发生一起重大安全事故。全区水利工程建设不断实现新突破,中小河流治理、涝洼地治理成果显著,赢得了居民的一致好评。
城乡饮水同质化,保障群众饮水安全
饮水安全作为一项重点民生工程,定陶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以“集中供水、城乡一体”为思路,修建刘楼水库和田集水库两座平原水库。同时开展陶城水厂建设和供水管网工程,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城乡一体化供水体系建设,在全市率先实现了“农村供水城市化、城乡供水一体化”的供水目标,让全区人民喝上了“同源、同网、同质”安全可靠的饮用水。定陶区陶城水厂更是被水利部评为“2020年度农村供水规范化水厂”。
创新农田管理机制,助力农民增产增收
农田水利建设事关粮食安全,为解决“重建设、轻管理”这一老大难问题,定陶区积极探索推行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创新运行管护机制,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全区高效节水灌溉农田达22.5万亩,水泵站142座、机井1798万眼、管网5124公里,河灌区配套22个固定式流量计,10个移动式流量计。井灌区、河灌区终端全部配套了射频器、水表等计量设施。打通了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最后一公里”,定陶区先后被评为全国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重点县、国家级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县。定陶区水务局被评为“全省水利系统先进集体”。
探索治水新思路,源头把好节水关
善治国者必治水,善为国者必先治水。中国自古就是治水大国。十八大以来,定陶区以“强化用水总量控制,健全水价形成机制,完善工程建管体制”为抓手,积极探索创新管水治水思路,推动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落地生根。2021年度定陶区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50.92立方米,定陶区规范水资源管理工作,2021年间未出现超计划用水、无证取水、水资源税滞纳现象。凭借科学的规划和努力,定陶区成功入选第二批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区称号,以特色节水实践,做“活”水文章。
黑臭水体标本兼治,水系面貌焕然一新
在污水治理方面,定陶区大力开展城镇污水管网建设,实现了新老城区雨污分流率、污水收集率和处理率大幅提升,基本形成“污水管网全覆盖,雨污分流较彻底,污水处理能力稳步提升”的污水治理体系。按照“一河一策”的治理原则,“河道清洁、河水清澈、河岸美丽”的治理目标,“问题在水里、根源在岸上、核心在管网、关键在排口”的治理思路,对城区内的五条黑臭水体进行治理。
目前,治理工程已全部完工,黑臭水体全部清零,水域环境得到大幅改善,居民生活质量不断提升,基本形成人水和谐共生关系。
河湖长制全面落实,以实际行动守护绿水青山
定陶区持续推进巡河、治河、护河三大行动,对辖区内18条区级河流、58条镇街级河流的《一河一策》和《确权划界》方案进行更新。各级河湖长严格规范使用河长制湖长制管理信息系统及河长APP,对各级河长巡河路线、巡河时间、巡河地点、巡河发现的问题及落实情况进行动态化管理。2021年,区级河长巡河346次,镇(街)级河长巡河10312次,村级河长巡河43051次 。
通过开展河湖“四乱”问题专项整治行动,对河湖巡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予以清理整治,有力推动河湖长制工作落实。完成农村河湖管理保护范围划定工作,为做好农村河湖管理提供依据。
十年春华秋实,十年砥砺前行。这十年,定陶水务人不忘初心,以实际行动践行新时期治水思路,为建设富美大市新区提供坚实水务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