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黎明在修剪柿子
“‘爱马柿’今年挂果蛮多,每棵树上都结了七八十个果子,每亩地的产量估摸能到2万元。”9月23日上午,长丰县谷大郢村第一书记张黎明高兴地给两位“前辈”报喜。作为第三任党员扶贫干部,在2022年高温少雨的夏季,他带着老乡们度过了一段艰难的时光,也迎来了丰收的喜悦。
长丰县杨庙镇谷大郢村在附近有个响亮的名字“爱马柿村”。2017年,前任第一书记在村里发展特色种植“爱马柿”,将高经济价值的日本大秋甜柿种在了这片昔日贫困村的土地上。2021年迎来了第一波收成,一斤柿子最高能卖到40元,让村民看到了致富的希望。
俗话说“四年挂果、五年量产、六年丰收”,今年作为“爱马柿”量产的关键年,却在夏天给谷大郢村来了一次大考。
“地里的金疙瘩可不能被旱坏了”
“40.1℃!合肥热到破纪录!安徽高温升至全国第一!”“7月8日-16日和8月2日-14 日,合肥分别出现阶段性持续高温天气。”2022年的夏天,高温、干旱来势汹汹,看着地里正在“膨胀关键期”的柿子,村部紧急召开协商会,研究如何照顾好这百亩金疙瘩。
“膨胀期水源是否充足,决定了柿子以后能够长多大,这跟产量、产值都息息相关。一定要保障柿子的灌溉水!”柿树种植专家的叮嘱言犹在耳,“地里的金疙瘩可不能被旱坏了”成了谷大郢村的重点工作。负责照顾这百亩柿园的村民队长胡维春,带头和老伴开启了高温下的抢补水工作。
“中午热的时候不能浇水,只有清晨和晚上浇水才有用。”担任柿园种植小队长3年多的胡维春,一边介绍着种植秘诀,一边回忆起了那段颠倒时间的生活。凌晨4点半,天刚刚灰亮,他就和老伴出门下地逐一给果树浇水。等到10点气温升起时两人已是浑身汗透。“中午太热了,我们就回家里休息一会,补个觉,傍晚太阳下山接着干,到夜里才能收工。”
这样黑白颠倒的农忙,柿园种植小队坚持了两个多月,而柿园看到他们的辛劳,除了200元/天的工资外,还额外给了一笔降温费,也让大家更有奔头。“看着现在沉甸甸的果实,我们自己心里也有成就感。我们庄稼人不怕脏不怕苦,只要有收成,就是开心的。”老伴抱着满满一筐准备发货的柿子,笑容在脸上格外灿烂。
让每一滴水都精准流入田间
夏天的极端气候对农业造成了巨大挑战,为了缓解灌溉难题,合肥市水务部门5月18日-6月18日、7月16日-8月16日分两次对谷大郢上游的瓦东干渠主渠进行放水,补充灌溉。而此时,八年间谷大郢村坚持的乡村基础建设就发挥了大作用。
“你别小看这个盖子,虽然也就小朋友的手掌大,但却关系着这个村的灌溉用水。”第一书记张黎明指着水渠里一个黑色的小盖子告诉我们,经过八年的建设改造,现在只要打开这个小盖子,上游干渠的水,就能精准地流进每一亩田间。
“乡村振兴需要靠产业,而种植是产业的根本。我们一直在做的事,就是把服务产业根本的基础建设给打扎实。”作为市水务局的定点扶贫村,谷大郢村水利发展得到进一步科学规划。完善村内供水设施,把管道直接引向田地里,优先保障农村饮水安全等一系列措施,提升了全村“水网”建设。2021年度完成魏大郢村民组水渠硬化1100米、新建小型水闸7处,花园组新建13千瓦电站一座,提升了全村灌排标准和抗灾能力。
“今年我又争取申报一个项目,主要清淤河塘50亩,修建硬化渠道5处,新修建1条水泥路,目前已进入挂网招标程序。”张黎明兴奋地说,等这个项目建设完成,不仅村里的环境能变得更美,抵御洪涝灾害的能力也会大大提升。
电商助力高价柿子供不应求
这柿子40元一斤真的会有人买吗?去年“爱马柿”刚挂果时,不少村民都多多少少抱有这样的担忧。而接踵而来的订单,却让大家直呼“打包不过来喽”!因为这款柿子的卖点为“个头大、味道甜、不涩嘴,还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合肥市不少家庭都订来给老人、孩子吃。
今年,柿子还没成熟,“爱马柿”网上微店就已经收到了好几笔预售订单。而这其中,谷大郢村新引入的安徽本土的一家主打农业科技的电商平台,起了不小的作用。
这家电商平台是张黎明到任两个月时,就开始关注和洽谈的项目。“看见这家公司把别的村土鸡蛋销售到了乌鲁木齐,就想这要是能把咱们谷大郢的农产品卖出去,就有稳定出路了。”经过一年多的协商,今年8月这家电商平台终于入驻谷大郢村。
“我们通过流转农村闲置土地,为他们盖了厂房,通了水电,还建了冷库。看见我们全村的热情和诚恳,对方也很积极地帮我们销售农产品。”如今,谷大郢村民们自家的土鸡土鹅、鸡蛋、玉米都在电商平台一一上架,供应淘菜菜、京东、盒马生鲜、美团、东方甄选、苏宁等众多头部平台。伴随物流车一车车发出的,不仅是合肥本土的农家味道,更是谷大郢村乡村振兴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