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防汛救灾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那么水文监测预报就是第一个打响的“情报战”。
河湖之上,风急浪卷。作为水旱灾害防御工作的“耳目”“尖兵”,面对较常年“压力山大”的2022年汛期“大考”,山东水文人如何打好这场防汛“主动仗”,守护人民“生命线”?在省水文中心党委有力、高效的安排部署下,山东水文人凭借着顽强毅力、专业精神、超负荷付出,与一场场暴雨洪水进行赛跑、对一组组精准数据进行快速输送……以实际行动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为全省河湖安澜提供坚实支撑。
最快部署——
“七下八上”防汛硬仗,从充分准备开始
入夏以来,大家普遍有个感觉:今年的雨,比往年来得更早了些、更大了些、更急了些。这雨究竟大了多少?截至8月3日,全省年降水量529.1毫米,列1916年有逐月降水统计资料以来历史同期第5位(历史同期首位1964年668.5毫米)。入汛以来全省平均降水量476.2毫米,居1958年(1957年484.9毫米)以来历史同期首位。尤其6月26日到7月13日,不到20天,全省先后有5次强降雨过程,共启动水文应急监测IV级响应2次。降雨区重合度高,间隔时间短,防御难度大,给防汛工作带来巨大压力。
7月12日,济南章丘水文中心北凤水文站测流
防汛抗洪,犹如打仗。常言道,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派多少“将”去挡,拿多少“土”来掩,都离不开科学的决策部署和充分准备。
为全面贯彻全国、全省水利工作和水文工作会议部署要求,夯实水文服务水旱灾害防御的基础支撑能力,省水文中心党委本着“宁可十防九空,不可失防万一,宁可备而无汛,不可汛而无备”的原则,高度重视,及早从严从细部署水文测报准备工作,修订完善各类方案、预案,完成设备养护708台(套),修复水毁设施113处,开展演练186场次,参与人员达1733人次。对标“7·20”,全面查找短板弱项,对10条骨干河流进行了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移植条件下的洪水分析,为全省骨干河道灾害防御准备提供参考。加强管理,筑牢水文测报工作基础,修订多个规章制度,水文测报管理与应急监测体系日臻完备,不断加强水文测验质量管理等等,采取一系列“组合拳”,为打赢防汛这场硬仗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此外,山东还组织水文专家开展大中型水库纳雨能力分析,逐水库分析流域来水,形成“一库一策”调度意见,滚动监测强降雨区主要河道洪水。自去年以来,进一步升级服务,由省中心分管负责同志正式签发,转发至水行政主管部门,为指导地方统筹做好水库预泄及河道拦河闸坝联合调度提供科学支撑。
最美逆行——
别人下雨往家跑,他们却走向大雨滂沱
一场强降雨,伴随着雷鸣声,猛然划破深夜的寂静。行人们匆匆往家赶时,一群“逆行者”却穿梭在暴雨中,行色匆匆赶往汹涌的河边……这其实就是一名水文巡测队员最常态的工作,却也是最不为人知的工作。
青岛李村水文站深夜测流
时不我待,岁不我与。严峻的防汛形势之下,各地市水文中心全体职工全员在岗备战,实时关注卫星云图,及时了解雨情形势变化;各测站负责人对测验装备进行全面检查,对监测站点设施设备进行雨前安全和运行情况巡查,及时通知巡测员做好防汛准备;技术人员提前了解监测断面上游水利工程蓄水情况、下垫面土壤含水量情况等,熟知测站水文特性。
据德州水文中心赵晓天介绍,为顺利抢测到第一手水文数据,站上的巡测员需要带上应急设备立刻驱车前往测验断面进行实时测流。有时候,因受暴雨影响,路上积水严重,道路车辆阻塞阻碍前进,监测队伍只能冒雨绕路“跑步前进”,迅速赶到监测点。
洪水来临,每一次数据的变化,都是科学部署防范洪涝灾害的重要依据。暴雨不停,水位迅猛上涨,流速极快,大量的漂浮物冲向断面,面对复杂多变的水面环境……这种情况下,监测人员更不敢合眼,必须时刻保持高度警惕和专注。组装仪器、布设测点、测流、记录、计算、发报……所有工作都要有条不紊、一气呵成。为了抢测洪峰,无人退缩。就是这样分秒必争,与洪水赛跑,才能保证一组组精准的水文数据从各水文监测站向“指挥部”汇聚,为防汛指挥部门科学决策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
战鼓催奋进,实战淬精兵。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其实每位水文人背后,都埋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感人故事——
菏泽水文站有位监测员感冒发烧,却在暴雨中驻守水文站,实时监测洪水20余小时,洪水过境,家中受灾严重,虽然水文站距家只有半小时路程,但是为了抢测洪峰,多次路过家门始终没有踏入一步……
济宁市水文中心的焦庆是一名优秀的专业技术骨干,一场洪水他就能有效施测到8次流量,为防汛决策提供及时可靠的水文数据支撑。他与职工们一起并肩作战,虽然升高的血压和怦怦的心跳在提醒他终究是有些力不从心,但他说“我就是要当一颗望河石,坚守在这里”。
流速仪在波涛上起伏、浮标在浪尖上跳动……无数个他,就这样不分昼夜,“逆行”而上,追“峰”逐浪,出没风波里。
最强大脑——
装备今非昔比,最新雨情五分钟直达
7月13日凌晨,各监测站点不停地忙碌着。在一个个精确到分秒的时间点,一组组精准数据不间断传出。这里有水文工作人员的细致缜密,也有山东水文不断向现代化、信息化发展的气魄雄心。
今年全省水文工作会议上,省中心党委提出:牢固树立“一盘棋”的思维,强化全省水文工作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持续推进水文现代化建设取得新突破,重点抓好“六个强化”,其中一项就是“强化数字赋能,驱动水文现代化建设‘智慧引擎’”。
山东水文中心打破陈规,勇于改革,通过创新测报方法、推行先进设备、做好新技术分析研究,充分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模型云、风险评估等新技术,不断推动信息化整合提升,初步形成了“数据管理一个库、网络安全一张网、应用展示一平台”的系统构架,建立了人机结合的洪水预报及防洪调度一体化系统,实现了由人工预报向自动化预报的重大转变。
在山东省水文中心的水情信息服务系统界面上,丰富的水文信息、流域水系、水文站点分布、各站当前水文情势以及流域当前总体态势都能在界面中得到显示,各级水旱灾害防御及防汛部门可以一目了然地将流域水系特征、当前水文情势以及未来水情趋势尽收眼底。目前,这个水情服务系统已经成为水旱灾害防御各级领导掌握防汛信息的“有利神器”。
省内地方水文测站的装备也在逐步实现更新换代。据了解,处于小清河中游的岔河水文站是国家级重要水文站,目前监测站降水、蒸发、水位、流量、地下水、水质均实现在线监测,并采用ADCP测流系统,配备无人机、无人船测流设备等,可实现水文信息“一张图”,为应战汛情提供着准确及时有效的数据支撑。
“ADCP这台设备,目前测一份流量只需要15-20分钟,而原先带铅鱼的那种流速仪,可能需要一个到一个半小时才能出一份流速,大大提高了时效性和准确性。我们现在还有实时在线雷达流量测验系统,可以实现5分钟采集一个流量数据,可以说更实时、更方便、更快捷了。”水情部陈翠英一边介绍一边向记者展示可视化平台和山东水情信息服务平台,上面的水文数据曲线图和河流坝口实时情况一目了然,所有降水数据都是各地5分钟之内雨情的最新反馈。
精准预报、精细服务,永远没有止境。随着信息科技的发展,山东水文也在不断奋进,努力赶上科技快车道,向着更全面、更高效、更智能进发。
最刚团队——
严阵以待,值班室里不眠之夜
雨一直下,预警尚未解除、洪水还未退去、防汛责任尚在肩上……山东水文干部职工,一直坚守岗位、严阵以待,汛“令”而动,向“水”而行。
7月22日深夜,省水文中心水情部会商雨情
对于7月22日那场降雨,很多人记忆犹新,因为“那场雨实在是太大了”。然而,与普通人“雨很大”的感受相比,有一群人的内心是“很紧张”“很煎熬”。当晚,位于省水利厅主楼3层的山东水文水情部会商室,灯火通明。一群人紧盯着水情信息服务系统和水利防汛气象服务平台,现场紧张到“呼吸可闻”,大家在会商防汛测报工作,分析水库纳雨能力的同时,桌上值班电话不时会响起急促的铃声……
水文数据,监测只是第一步。随后,还需要严谨的数据整编和分析,从而生成对防汛抗旱决策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水文信息。在这个环节上,一般是水文中心技术负责人和水情人员一直坚守在水情会商室,盯着一行行雨情数据,展开一遍遍分析研判,与历史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各水文站上报的洪水信息,水情人员都要及时点绘水位、流量过程线及水位流量关系曲线,确保监测数据的科学性、准确性,最终形成数据全面、分析合理的水文信息。经过严谨分析后的水文信息成果,最终通过电报、传真、网络平台等方式,及时向各级党委政府、各级防汛指挥部门报送。
“作为水文人,一进入雨季就很容易紧张,这么多年已经习惯了,水情预警预报工作就是吹哨人的角色,防汛抗旱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职责和使命,累点苦点不算什么。”揉揉双眼、搓搓脸颊,负责水情工作的孟令杰打起精神又投入到预报分析工作中。
临沂市水文中心水情预报员杜静,被称为“脚下生风的人”,她总是不停地接打电话、翻阅资料、点击鼠标。“加班加点?那太正常了。困了就眯一会,有闹钟。记着责任就浑身有劲!”她这么说,也这么做了。
任凭波涛滚滚来,更显水文拳拳心。汛期未过,思想不懈。相信此时此刻,每一名山东水文人仍在以高昂的斗志、务实的作风,能打胜仗的决心坚守在岗位上,用责任和担当筑牢防汛减灾的堤防,用智慧和汗水书写水文人在防汛一线的精彩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