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水表信息网!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供水新闻
 
供水新闻

深读深圳 | 问渠那得清如许!探寻深圳东江水源工程来龙去脉

字体: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7-25  来源:羊城晚报·羊城派  浏览次数:387
 

由20条大坝围起来的松子坑水库,如同一个“大水缸”,横亘在深圳东部。从惠州引过来的东江水,一部分进入水库,另一部分自东向西流向深圳各区,形成“长藤结瓜”覆盖全市的供水网络。

这条全长达106公里的输水主干线——东江水源工程,是深圳这座城市的“大动脉”,被深圳人称为“生命线工程”,满足深圳近一半人口的用水需求,直接或间接支撑了深圳市三分之一以上的生产总值。自建成通水以来,东江水源工程已累计安全运行7500多天,累计为深圳供水超100亿立方米。

近日,羊城晚报专访东江水源工程管理处原党总支书记、主任田安建,请他讲述老一辈水务人如何艰苦卓绝破解重重难关,规划、建设东江水源工程,有效解决深圳缺水问题的故事。

结缘:使命召唤投身特区水务建设

在松子坑水库见到田安建时,70多岁的他步履稳健,思路清晰。作为东江水源工程规划建设的主要参与者之一,田安建曾被授予“广东省劳动模范”称号。他认为,自己只是国家水务事业中一名平凡的“水务人”。

深圳境内无大江大河,降雨时空分布不均,雨源性河流多,各类水库库容有限,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是全国缺水严重城市之一。上世纪90年代初,深圳缺水问题日益突出,一度出现严重“水荒”。1991年10月干旱期,深圳市区不少地方断水近一周,工厂停产,连医院、消防用水都受影响。

1992年,深圳制定全国第一个完整的城市供水水源规划——《深圳市城市供水水源规划》,明确提出解决深圳供水水源短缺的根本出路在于境外引水。1993年,深圳在全国率先进行体制改革,成立全国第一个城市水务局,实施水资源统一开发、利用、管理的新举措。

1994年3月,水利部举办的特区经济研讨班到深圳考察,时任四川省乐山地区水电局副局长的田安建,作为研讨班成员也来到了深圳。“当晚,主办方在深圳国贸大厦顶楼旋转餐厅安排我们就餐,走进国贸大厦49层旋转餐厅,俯看下面,正是华灯初放,灯光璀璨耀眼。”从深圳这个窗口,田安建憧憬着中国水利事业的光辉前景。

当时深圳市水务局领导班子求贤若渴,大胆突破选人用人的机制,在全国范围内遴选优秀人才。年近50岁的田安建走进当时深圳市水务局首任局长梁明的办公室,双方对于深圳市水务规划建设的思路一拍即合。1994年4月28日,田安建再次进入深圳市水务局,东江水源工程又迎来一位开拓者。

寻水:披荆斩棘踏出最优输水线

当田安建到工地报到时,松子坑水库正在兴建之中,水库一期工程由16条大坝围成一个“水缸”,而指挥部除了几名刚从大学毕业分配来的大学生,和几名勤杂人员外,就是正副指挥长两位“光杆司令”。“我们每天奔波于近5平方公里范围的水库建设工地上,眼看着‘水缸’逐渐成形。当地镇领导带着有意开办工厂的外商来到大坝上,指着水库让外商放心,说在这里办厂,水源有绝对的保证。”

可是水在哪里?谁也说不清楚。松子坑水库如同一个等待装水的大水缸,水源无着落,水缸只能空着。深圳缺水形势严峻,不得不考虑尽快解决水源问题,寻找水源的重任,落在了田安建等人的肩上。

1994年8月起,田安建与深圳市水利规划设计院设计人员,沿淡水河10公里范围踏勘、规划取水口和引水线路,1995年初完成由深圳市从淡水河牛郎径取水的“应急取水工程规划报告”,省水利厅随后同意深圳从淡水河抽取1立方米/秒应急用水的报告。不过,由于淡水河自然流量小,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水源问题,只好另寻水源。第二方案,则瞄准更远一些的西枝江。

田安建介绍,西枝江不仅水质优良,而且水源保证率高,流量稳定。“1995年3-6月,我们提出了西枝江-松子坑-东西部水网的方案,深圳市委市政府支持,并指示联合惠阳向省水利厅报告。惠阳大力支持,开始规划设计。”田安建说,1996年3月,省水利厅同意两市单独取水,深圳取水流量4立方米/秒,由省水利厅设计。设计过程中惠州建议深圳引水工程主要在东江取水,并共同上报省水利厅,开始东江水源规划。

东江水资源丰富,上游有新丰江、枫树坝、白盆珠、天堂山等大型水库调节,而且水量、水质都是最佳选项。新规划,新线路,意味着重新踏勘。近四个月的时间,田安建等水务党员干部与山为伴,吃住在现场,足迹踏遍50多平方公里山川土地。“我带着几个大学毕业不久的年轻人,每天拿着地图在野外跑,硬是要在无人走过的地方走出一条路,要在东江与深圳之间划上一条距离又短、占农田又少、又有实际施工可能的输水线。”

有时,田安建等人在山上迷失了方向,加之语言不通,只能按村民指的方向走,多次闹出南辕北辙的笑话。在非常艰苦的条件下,田安建等人收集了大量水文、水资源利用、水环境保护、地形地貌等原始资料,并和勘测设计单位一起,对四条引水线路进行了比较,从中筛选出最佳方案。

1996年6月,“东江—西枝江—深圳引水工程水资源可行性规划设计报告”出炉。一个月后,省水利厅正式批复东江水源工程,从西枝江取水流量4立方米/秒,东江取水流量7立方米/秒,总计取水流量11立方米/秒。当年8月1日,深惠两市正式签订互相支持协议,建设工程正式拉开序幕。

建设:实战练兵锻造水务铁军

按照规划,东江水源工程从惠州市水口街道办上游6公里处的东江左岸和马安镇老二山的西枝江左岸两个取水口取水,经惠州市永湖镇永湖泵站加压提升,全程自流至深圳西丽水库,西丽水库连通铁岗水库,最终形成一个横跨深惠、长达106公里的供水线路——东江水源工程。

1996年11月30日,在引水工程1号隧洞进口处,深惠两市举行工程开工仪式。为了让深圳人民早日喝上东江水,摆脱缺水困境,深圳市水务局举全局之力兴建东江水源工程,工程指挥部办公室设在松子坑水库,指挥长是时任局长梁明,副指挥长由副局长担任。指挥部下设5个指挥分部:东江、永湖、松子坑、布吉、西丽分部,选派机关处室优秀的党员干部下沉到一线,担任各分部部长、副部长,其中大都是年富力强的处级干部。

“台风暴雨多次袭击施工现场,当台风正面登陆时,水务人迎着台风在工地上一处处查看,检查安全。钻隧洞、爬峭壁、白天黑夜连续干是常事,开山凿渠、艰苦奋战,有的同志受伤还坚持工作。”田安建回忆,当时条件相当艰苦,全线有50多个施工标段,为了保证工程进度、质量、安全,尽快引来东江水,水务局的党员干部们冲锋在前,发扬不怕苦不怕累、舍小家为大家的奉献精神,在五年多的时间里,与工人同吃同住在工地,不分昼夜战斗在第一线。

“全线上万名水务工人投身建设,工程干得有条不紊,通过这个项目的锤炼,也为深圳水务事业锻造了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水务铁军,很多当年在工地摸爬滚打的年轻人现在都成了深圳水务系统的中流砥柱,从这个层面上说,东江水源工程可以说是一项党建引领攻坚项目的人才培育工程。”田安建说。

供水:党建引领坚守为民初心

2001年12月28日,在松子坑水库进水口的獭湖泵站,东江水源工程通水仪式在这里举行。“当我看着滔滔的东江水从隧洞中涌出,一部分进入水库,另一部分沿供水网络干线工程流向西部宝安等地时,真是心潮澎湃。几十名同事,一大批年轻人,近八年跟我长期奋战在荒郊野岭。他们尽管长期沐风栉雨,经历千难万苦,却总是朝气蓬勃,仍披荆斩棘,迎着困难前行。他们常常自嘲自己是‘一群有深圳户口却生活在农村的深圳人’。”

二十多年来,深圳市水务局基层站所党员干部默默无闻地坚守,常年远离城市繁华,与家人聚少离多,精心呵护“深圳生命线工程”。东江水源工程自建成通水以来,总体运行良好,已连续安全运行7500多天,累计为深圳供水超100亿立方米,为保障深圳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对话 倾力守护一泓碧水

田安建讲述东江引水故事

对话:羊城晚报:东江水源工程建设期间,遇到了哪些困难?

田安建:工程从开工到建成,可以说是困难重重。如果没有各方的共同努力,基本上是不可能完成的。

第一是征地、拆迁、补偿报批难。工程惠州段50多公里,永久征用地3500多亩,临时用地1300多亩。另外,工程立项、用地审批难,每个环节都困难重重,但我们的同志是以钉钉子的精神,咬定青山不放松,保证了工作的顺利完成。

第二是施工条件困难。1998年“十一”期间,年丰隧洞突然涌水、涌沙、塌方,涌出四五千方水加泥。钻探报告说这里是二类围岩(较坚固的岩石),施工了才知道,其实是五类围岩(质地疏松的岩石)。不良地质导致塌方频频出现:永湖隧洞曾塌过四五百方,白石隧洞塌方塌得见了天。

遇到一些实在无法解决的施工难题,也只能将工程绕道而行了。正是这些过程中的困难,才造就了东江水源工程“水流弯弯向鹏城”的景象。

羊城晚报:东江水源工程发挥了什么作用,对深圳有何意义?

田安建:我觉得有三个层面:第一,东江水源工程建成以来,满足了深圳市民用足水、喝好水的愿望,深圳市民不用再为喝水的问题烦恼焦虑了。包括近两年深圳出现连续干旱的极端天气,因为我们的水源保障有力,整个社会都没有因为缺水而出现不稳定的情况,我认为这是工程最大的意义所在。工程也因此获评深圳市30年30个特色建设项目之一。

第二,工程建成通水以来,每年的供水量满足深圳近一半人口的用水需求,直接或间接支撑了深圳市三分之一以上的生产总值,为深圳的腾飞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被深圳市民誉为“生命线工程”。

第三,作为水源供水单位,东江水源工程引调的原水,差不多覆盖了深圳各区,串联各大水库,不仅是饮用水,也滋养着沿线的生态环境,极大地改善了深圳水生态,为促进全市水环境的修复、改善、提升作出了贡献。

羊城晚报:7500多天不间断供水,工程背后“黑科技”是什么?

田安建:我想“黑科技”主要有4个方面:一是成本优,工程80%的引水线路为自流输水,生产运行成本低。为保障未来供水需求,深圳市水务局在规划建设一期工程时,就预测了多年以后的供水形势,提前预留了二期工程的输水管道;二是线路优,按山脉走势布局,沿线联通水库、水厂,供水调度高效便捷;三是模式优,全程封闭输水,全线没有污染,水质安全可靠;四是技术优,工程设备先进,实施远程监控, 生产运行高效。

【链接 挖掘东江水源工程综合效益

羊城晚报记者从深圳市水务局了解到,近年来,东江水源工程管理处抢抓“双区”驱动、“双区”叠加、“双改”示范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大力构建“安全东江、生态东江、智慧东江、人文东江、美丽东江”五位一体新格局,推动新阶段水务高质量发展,持续为深圳双区建设提供更加稳定优质的水源保障 。

一方面是守好工程安全底线,着力构建覆盖工程全线物联感知体系,全方位监测工程运行状态,努力建设引调水工程管理标杆单位。另一方面,挖掘深惠合作效益,不断拓展合作领域,为惠阳提供应急供水,开展沿线社区群众互助共建,将工程打造为深惠两地互惠合作的“排头兵”。

此外,着力于挖掘水旅融合效益,通过对工程沿线景观的打造与开发利用,深耕“水旅”文化资源,创建东江水源工程水利风景区,传承水文化,助力沿线经济发展,激发深圳市民饮水思源情怀和护水节水理念。

 
免责声明:
本站所提供的文章资讯、图片、音频、视频来源于互联网及公开渠道,仅供学习参考,版权归原创者所有! 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通知我们,我们会遵循相关法律法规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


 
[ 行业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