哗哗流出的自来水,润泽着五一村村民的心。今年6月初,历时9个多月的五一村供水管网改造工程顺利完成,1000多户村民、50多家单位用上了“新鲜”的自来水。
早在上世纪80年代,五一村就在村里自建小水厂,将河水消毒后通到村民家中。五一村委副主任金民回忆,上世纪90年代初,“老书记梅鹤康在经营江南实业,还没到村里工作,说了一句‘希望大家喝好一点的水’,联合兰陵集团共同出资,支持村里从当时的郑陆东青自来水厂引水。”
那次改水,金民负责到市里一家塑料管厂买塑料增强管,“光增强管就花了30多万元”。改水投入200多万元,成了当年村里单体投入最大的民生工程。到2001年,村里成功引入了以长江水为源水的自来水。但20多年过去,村里的自来水管道破损,出现了漏水、停水情况,且管道老化导致“二次污染”,影响了村民用水安全。实施供水管网改造提升,再次成为五一村党委班子心头牵挂的“大民生”。
经前期筹备、多方协调,去年9月,五一村供水管网改造工程正式启动。为了减少施工对村民出行的影响,负责工程施工的常州通用自来水有限公司,每天分段施工,早上村民上班高峰后开挖,村民下班前必须恢复路面。

“五一村是我们今年完成的一项‘农改水’工程,其实我市的‘农改水’工作从2002年起就逐步开展了。我们在2002年到2012年的10年时间里,基本解决了村镇管网陈旧、漏损严重、水压不稳定、水质不达标等问题,现在我们的供水面积达到620平方公里,供水管网铺设了超9000公里,服务106万户居民,让原本以井水、河水为主要生活用水的农村家庭都用上‘好水’。”指着挂在办公室里的常州市域图,常州通用水司管网部经理周韧向记者细细讲述着常州通用水司近20年在“农改水”上所做的努力。
“‘农改水’工程改善了农村地区长期以来无自来水、水压低、水质差等用水问题,解决了困扰村民多年的用水难点、痛点。”周韧告诉记者,近年来,常州通用水司对“农改水”工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今年,对零星存在的农改水工程,公司又全力细化。“自来水管网建设是一项惠及民生的工程,为了确保‘农改水’项目的可持续性,我们现在确定173个点,监测‘农改水’管线运行的稳定性。”
小小一滴水,窥见大民生。到今年为止,常州通用水司已对横山桥镇、西夏墅镇等18个乡镇的自来水管网实施改造。周韧表示,我市改水步伐的加快,改善了农村生态环境,提高了农村居民生活质量,使潺潺清水滋润农村居民的心田,同时也为我市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高标准建设城乡融合示范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