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水表信息网!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供水新闻
 
供水新闻

改造老旧灌区 洪湖积极探索排涝型灌区水价机制

字体: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10-28  来源:荆州市人民政府网  浏览次数:702

洪湖市地处四湖流域下游,有“水袋子”之称,水资源总量丰富,但时空分布不均,当地灌区排灌设施较为老化。近年来,洪湖以水价改革促进灌区改造升级,探索建立排涝型灌区水价形成机制,全面提升排灌效率。

“借助农业水价改革,灌区灌溉用水保证率提高到85%。”10月中旬,洪湖市隔堤北灌区截流河泵站站长张文明说。

灌区设施老化难以满足灌溉需要

洪湖境内有大小湖泊100多个,洪湖、大沙湖、大同湖等千亩以上水面面积的湖泊就有20多个。从不缺水的洪湖为何要实施农业水价综合改革?

洪湖市水利和湖泊局副局长陈勇兵介绍,洪湖虽然水资源丰富,但排灌工程大都修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因历史机制等原因,一批灌区设施老化,存在渠道破损淤积、闸站功能衰减、信息化水平低等问题。

下内荆河灌区(荆州四湖总干渠末段)是洪湖最大灌区,灌溉面积81.4万亩,由当地群众自筹建设,经过近五十年的运行,出现淤积、滑坡、塌方等问题,造成堵塞多、输水慢。“旱时,灌区大量排灌泵站功能老化,既影响灌溉效益发挥;汛期又达不到排涝要求。”陈勇兵说。

泾西泵站是下内荆河灌区一座以排涝为主的泵站,排灌覆盖面积2万多亩,建于1973年。站在几百米远望去,老旧的泵房与周边环境格格不入。泵站6台机组大多安装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前。“因设备老化,泵房老旧,6台机组最多只敢开4台。”站长曾翔介绍,泵站老化导致灌区排灌效率大幅下降,2020年汛期,大沙湖农场多地被淹,不少村民农田大幅减产,不愿缴纳水费。

磁器湖泵站建于1975年,灌溉面积3万亩,位于洪湖最大降雨带上,6台机组均已老化,去年大汛,泵站超驼峰运行,仍难以满足排涝需要。

以水价改革带动提升排灌效率

为支持革命老区建设,近年来省水利厅积极将洪湖系列灌区纳入农业水价改革,改造灌区设施,提升灌区排灌效益。

洪湖隔堤北灌区因地处洪湖分蓄洪区北边而得名,大小灌渠1000多条,渠系总长1000多公里,洪湖境内灌溉面积62万亩,面积和产值均占洪湖四分之一,但主要设施均建于上世纪七十年代,老化严重。

2016年,隔堤北灌区被纳入农业水价综合改革项目,投资1.4亿元对灌区进行清淤疏浚、节水改造、安装计量设施等,提升灌区排灌效率,改善渠道水生态。当年底,灌区改造完毕,改善灌溉面积28.8万亩,恢复灌溉面2.8万亩。

在隔堤北灌区万全镇段,湖北日报全媒记者看到,改造后的灌区,渠道通畅,岸坡整洁,各种闸站整治一新。改造后的截流河泵站,外墙修葺一新,泵房内4台崭新的机组随时待命开机。站长张文明在此工作了近40年,见证了灌区改造前后的变化。他表示,改造后灌区灌溉用水保证率提高到85%,水利用系数也显著提高,遇到大干旱年份也能保障灌溉用水。以前泵机排涝流量小,功能衰退,改造后4台泵机可连续工作一个星期不停机,操作也实现信息化,泵机的流量、温度等,电脑上一清二楚。

7月1日至2日,当地降雨量达130毫米,过去要排三天三夜,现在只用一天一夜。

探索排涝型灌区水价形成机制

“改革还要探索具有洪湖特色的水价形成机制。”陈勇兵介绍,依照方案,除建设供水计量设施、确定农业用水总量指标、完善协会管水职能等改革任务外,洪湖还要加快建立健全农业水价形成机制。他表示,洪湖水资源总量丰富,境内灌区的泵站、闸站等设施,除个别时段用于灌溉外,最主要的功能是排涝,目前农业水价改革,都以灌溉用水量来收费,但洪湖若照搬此模式,所收水费就会很少,难以满足灌区维修管护需要。因此洪湖要根据实际,建立健全反映供水成本、有利于节水和农田水利体制创新、农业用水价格总体不低于运行维护成本的水价形成机制。

同时,洪湖还将实行分级水价,制定大中型灌区骨干工程、大中型灌区末级渠系及小型灌区用水价格;探索实行分类水价,区别粮食类、经济作物、养殖业等用水类型的用水价格,促进农业节水。

不久的将来,“水袋子”洪湖,农业用水将更加节约,更加精细化。

 
免责声明:
本站所提供的文章资讯、图片、音频、视频来源于互联网及公开渠道,仅供学习参考,版权归原创者所有! 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通知我们,我们会遵循相关法律法规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


 
[ 行业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