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水龙头,关乎百姓事。从多年前的“喝水难”到“喝上水”,再到如今喝上安全、甘甜的自来水……多年来,马鞍山市紧扣农村饮水安全脱贫攻坚目标,开展农村饮水“水质提升”行动,全面提升农村供水“硬件”和“软件”设施,有效保障农村饮水安全,筑牢农村饮水“安全线”,初步实现“有水喝”向“喝好水”转变。
截至目前,全市现有农村集中供水工程48处,农村供水受益人口156.7万人,农村自来水入户率达99.7%,规模水厂供水覆盖人口占99.5%,供水水质合格率达95%以上。
水“安”民心
提到农村饮水安全,含山县清溪镇白衣行政村薛大庄自然村村民熊元霞深有感触。她带着两个孩子在老家生活,丈夫一人在外谋生计。“说起水,就觉得腰酸背痛。”熊元霞回忆,以前,家里主要靠一口老井生活,吃、喝、用,一切水源都得从井里获得,“每次挑水上来费力不说,水质还不好,烧开的水布满了老碱。”
后来,熊元霞家里安装了水龙头,水质也变好了。“自从有了自来水,村里买洗衣机的多了,用太阳能热水器的也多了,生活改善了许多。”熊元霞告诉记者。
从多年前的“喝水难”到“喝上水”,再到如今“喝上安全的自来水”,马鞍山市水网越织越密,城乡供水保障能力也发展至较安全水平。
“保障群众饮水安全是最基本的民生工作。”含山县水利工程调度中心主任王胜说,前几年,水利部门努力将供水管网由城市向镇村延伸,逐步实现县域供水管网“一张网”。
为加快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提高农村供水规模,马鞍山市水利部门坚持“以城带乡、以大带小、能关则关、能并则并”的原则,加大水厂关停整合力度。现如今,马鞍山市供水规模化率已提升至99.5%、自来水普及率高达99.7%,初步实现了区域供水规模化目标。
为解决贫困人口用水问题、农村饮水不安全问题,提高供水保证率、水质达标率,近年来,将城乡居民饮用水水质监测纳入市级民生工程,并制定《马鞍山市饮用水水质监测工作方案》,有效指导水质监测工作。同时,严格落实农村饮水安全管理“三个责任”和“三项制度”,建立完善“从源头到龙头”的农村供水工程保障体系,在全市40个规模水厂(即“千吨万人”水厂)设立水源地保护区,其中14个水源地保护区还安装了视频监控,提高供水保证率。
今年更是将农村饮水工程维修养护项目作为“项目攻坚年”的重点内容来抓,重点开展供水工程及配套设施修缮工作,加快对供水设备、水表、供水管材管件、净化消毒滤料、药剂试剂、易耗品、仪器设备配件等物资进行更换,对全市35处农村供水工程实施维修养护,确保村民喝上放心水、用上优质自来水。
水“润”民心
沟槽开挖、安装管道、管身回填……盛夏里,施工人员冒着高温对农村饮水工程末端管网进行改造的繁忙景象,深深烙在了当涂县江心乡江心水厂厂长陶宗水的心里。
原来,江心乡自来水管道前期用的都是上世纪90年代的PVC管,漏水率比较高,导致末端用户水量、水压不足。陶宗水介绍,此次管网改造将PVC管更换成PE管,可以提高水量和水压,减少漏水现象发生。
江心乡是今年当涂县实施农村饮水工程末端管网改造的第一个乡镇,农村饮水工程末端管网改造涉及三联村、新锦村、尚锦村三个村,涉及823户。江心尚锦村村民汤茂林说,“以前水压小,一到夏天太阳能上不了水,洗衣机也用不起来,生活十分不便。”
农村饮水安全事关农村居民身体健康。经过多年努力,当涂县集中供水率已达99%以上。但是由于建设时间早,部分区域管道老化比较严重,破损抢修造成的间断停水,直接影响群众正常生活。今年,当涂县水利局把农村饮水工程列入“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清单,持续解决好群众饮水安全问题,真正把为民办实事落实到群众的心坎上。今年将投入800多万元对农村饮水工程末端管网进行改造更新,切实提高区域内供水可靠性及用水安全,改造完成后将惠及5700多户。目前已完成改造1206户,年底前将全面完成。
市水利局水旱灾害防御科负责人罗俊碧表示,多年来,突出抓好规模水厂改扩建、城镇供水管网延伸、入户管网改造、水源工程建设等,全面提升农村供水保障能力,在百姓“一杯水”上铆足了劲。
据悉,“十三五”期间,全市累计投入资金3.48亿元,新建、改扩建规模水厂6座,铺设供水主管网272公里,关停整合农村水厂35座,更新改造入户管网370余公里等,农村供水总受益人口达到89.2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