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7日,市民在玉树市巴塘河国家湿地公园散步。新华社记者 吴刚 摄
连日来,省委十三届十次全体会议精神,如秋日里的第一缕阳光照耀在三江源头的每一片土地上。全会提出的“深入开展‘中华水塔’保护行动,统筹源头流域综合治理,全面增强保水、增水、净水等核心生态功能”,引起了玉树藏族自治州42万干部群众的强烈共鸣。
玉树州地处三江源的核心区,具有“中华水塔”这独一无二的生态战略地位,是国家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境内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1137条,常年积水面积1平方公里以上的湖泊有108个,长江、黄河、澜沧江从这里奔涌而出,每年向下游输送297亿立方米的源头活水,三江源甘冽的清流,润泽了玉树这一方土地,惠及中下游亿万中华儿女。
2017年,玉树州开始推行河湖长制,全州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生态保护优先,积极践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形成了“党政牵头、部门协调、社会联动、群众参与”的群防群治的河湖保护责任体系。设立双总河湖长,完成了州、县(市)、乡(镇)、村(寺)四级“河湖长”体系建设,全州共有758名河长、343名湖长、2187名河湖保洁员,实现了全州1134条5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和108座湖泊、6座水库的全覆盖监管。
初秋的清晨,巴塘草原上飘起了小雨,玉树市扎西大同村三社的才哇早早就出门了,带着他的队伍,走在市区外的巴塘河边,巡林、护河、清理河道垃圾……不一会,大家伙儿就被淋了个湿透。“下雨了也不影响我们去巡河、捡垃圾,保护好巴塘河就是我们的责任。”
才哇是扎西大同村的村级河长,也是最早一批参与到河湖长制工作中的普通牧民。才哇对巴塘草原有着深厚的感情,巴塘河更是陪伴他长大的一条河,他说这条河就像是形影不离的玩伴,他对这条河有着别样的情怀。
小时候在才哇的印象里,这条河是清澈的,但是随着玉树市发展的脚步越来越快,乱扔垃圾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巴塘河开始变得浑浊起来,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 才哇就有一个梦想,希望可以让巴塘河重新清澈起来。
2017年,才哇第一次参与巡河捡垃圾的工作。才哇回忆说:“第一次巡河我们沿着巴塘河走了一天,但是仅仅只走了3公里路,因为沿途的垃圾太多了,我们捡了几十袋子。”
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才哇在心中暗下决心,一定要把自己负责的巴塘河两岸的垃圾捡干净。除了日常工作,才哇只要一有时间就带上吃的,沿着巴塘河两岸捡垃圾,就这样一捡就是几年。
在才哇的影响带动下,2019年开始,村里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巡河捡垃圾的行列中,才哇的队伍也从几人变到了十几人。
随之改变的还有巴塘河的河水,过去市民们不愿意在河边停留半步,现在大家还会在河边喂喂鱼。不仅如此,美丽的巴塘河更是吸引着无数外地游客拍照留念,成为玉树市发展旅游的一张新名片。
“玉树的老百姓知道,只有生态赢了,经济才能赢。比起牺牲的经济利益,老百姓更看重这片草原这条河的长远利益。”玉树州水利局局长才多杰说,许多生态保护员、牧民群众不为报酬,自愿巡山巡湖,每天他们都会在自己的区域巡逻,在草地、林间仔细检查,及时清理垃圾。
几年下来,生态环保理念早已深入每个牧民心中。才哇说:“现在大家都爱护环境,我们巡河工作就变得轻松多了,一早上就可以走5公里,连一袋子垃圾都装不满。”
为了让三江源头水更绿天更蓝,玉树州树立“山水林田湖草沙冰”治理一盘棋思想,打破部门和地域界限,推动水利、生态环境、自然资源、住建、林草、交通运输、公安、检察院等部门开展联合执法,严厉打击涉水违法行为,充分发挥了三江源生态法庭这把利剑职能作用,强化了司法保障机制。
不仅如此,站在“十四五”开局的新起点上,玉树州水利局本着“团结协作、齐抓共管、携手共治、信息互通、优势互补”的原则,主动和西藏自治区那曲市水利局、昌都市水利局,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水利局,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水利局、果洛藏族自治州水利局对接,建立“三江源流域河湖长制联席会议机制和联防联控机制”,从而推动长江、黄河、澜沧江流域的水资源保护、水域岸线管控、河道采砂管理等工作深入开展。
玉树州水利局的主动出击也正好与省委十三届十次全会提出的“健全地区和部门协同保护机制和重大环境突发事件联动处置机制。搭建流域、区域合作平台,建立联保联治协作机制,推动建立三江流域省份共建共享机制”不谋而合。
才多杰说:“探索建立地区联防联控机制,就是全力解决三江流域河湖治理与保护工作中存在的机制不完善、责任不明确、配合不紧密等突出问题。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对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统筹谋划,搭建跨区域河湖联防联控桥梁,构建跨界河湖联防联控机制。通过联防联控机制推进流域治理保护以及地区合作,防止出现‘两不管’地段,共同维护河湖健康生态和良好秩序,齐心协力保护好‘中华水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