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农村集中供水实现全覆盖
让老百姓都喝上安全放心水
本报记者郑媛
小小一滴水,窥见大民生。农村饮水安全,关系着千家万户。“十三五”期间,我市把农村饮水工程作为一项重大民生工程,抓实抓细,加大投入力度,补齐工程短板。6月30日,我市实现农村集中供水全覆盖,共有925个行政村、2440个自然村完成集中供水,供水总户数达到511558户。
提前半年实现农村集中供水全覆盖目标
“十三五”期间,我市推进农村集中供水工程建设,先后开展了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建设、全域自然村集中供水全覆盖等工作。对潮安区、饶平县、湘桥区辖内的农村供水管网进行全面升级,因地制宜实施供水设施,合计总投资5.91亿元,全市925个行政村全面实现集中供水到村。
从今年初开始,市水务局结合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统筹安排,相关县区水务局积极争取地方党政领导支持,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安排,全力推进工作。至4月底,尚余6551人未实现集中供水,涉及饶平县大埕镇程南村、联饶镇洋东村、上饶镇上善村等13个行政村25个自然村。
针对复杂的供水情况,饶平县通过采取科学统筹、分类实施的方式进行解决。实施全域自然村集中供水,对县城周边村镇和沿海6镇,以县城供水官网延伸和规模式供水为主的方式实施;在中、北部地区,对具备条件的,主要通过规模化镇级水厂供水的村庄,优先选择自来水管网延伸和扩网解决供水问题;对条件不允许的偏僻农村,采用选取水量充足、水质良好的水源点作为取水点,建设小型集中供水设施供水的方式解决。
在此基础上,饶平县进一步用好中央维修养护资金,对89宗农村饮水工程配套或更换消毒过滤设施措施等,服务人口约50.7万人,解决小型饮水工程设施比较简陋、建设标准低、水质存在隐患的问题,确保达标。经多方努力,饶平县有建设任务的12个镇、84个自然村已全面完成集中供水全覆盖。至6月30日,我市提前半年实现农村集中供水全覆盖目标,打通群众饮水安全“最后一公里”,让百姓喝上安全水、放心水、幸福水。
从“饮水难”到喝上“放心水”
“以前,大家几乎都是靠打井吃水,天气干旱时,根本满足不了大家的正常用水需求。如今用上了自来水,再也不用担心没水喝了。”看着清澈的自来水从水龙头哗啦啦的流出,联饶镇大陂村村民林姨的脸上溢满喜悦。
据大陂村党支部委员林火芝介绍,村里饮水工程的取水点分别采用挖水井、山坑砌筑水陂或泉室取水引至村里清水池,引水经净化处理后,再铺设供水管道到各用水户。但由于饮水工程水源引自山泉水,去年受气候因素影响,出现供水水源不足的情况。今年饶平县及联饶镇共投入资金约30万元,为联饶镇大陂村建设引水工程,接入了县城供水管网,解决了该村因气候干旱致群众生产生活用水困难问题,村民都用上自来水,水质量更优质,用水更稳定了。
建立开源节流长效监督机制
在实现农村集中供水全覆盖的同时,我市还进一步建立健全了农村饮水安全“三个责任,三项制度”,明确全域自然村集中供水项目建设标准和落实农村饮水安全“三项制度”的要求,健全完善农村供水工作责任机制,强化制度保障。为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探索农村供水工程长效良性运行新思路,饶平县出台了《2021年饶平县“解决农村饮水难攻坚难”工作方案》,积极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和农村供水规模化发展,实施一批小型工程标准化建设,更新改造一批老旧供水管网和设施,稳步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向农村供水保障转变。
为进一步实现稳固的饮水有保障目标,既要开源也要节流。我市坚持“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以制度创新为动力,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以建立政府调控、市场引导、公众参与的节水机制为重点,转变用水观念和用水方式;做好饮水安全宣传引导,增强群众安全饮水的意识,培养群众爱喝干净水、自愿缴费的用水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