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水表信息网!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供水新闻
 
供水新闻

为有西海活水来——共青城市让22万居民喝上放心水

字体: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04-30  来源:江西日报  浏览次数:635

官塘垅取水泵站图。图片由共青城市融媒体中心提供

  周亚婧 本报记者 刘小荣

  “哗——”还未到共青城市官塘垅水库,就听见了轰鸣的水声,好像“轮台九月风夜吼”,又似“骏马下注千丈坡”。沿着小道继续前行,转过弯,一库碧波映入眼帘。在水库的一角,有一股巨大的水流喷涌,源源不断掀起千层白浪、万朵银花。

  4月8日,共青城市庐山西海引水工程正式通水,来自40多公里外庐山西海的清水奔涌而至,滋养着全市310平方公里的土地,解决了困扰该市多年的生产生活用水难题,22万居民从此喝上了放心水——

  虽处鄱阳湖畔,曾经望水兴叹

  缺水!缺水!共青城市供水告急。

  共青城市政府办公室工作人员接到该市水利部门的电话,立即向上级相关部门申请应急调水。在庐山西海引水工程正式通水前,这样的电话,有时一个月会接到十几次。

  共青城市位于鄱阳湖西岸,境内水域面积达91平方公里,约占全域面积的30%。“别看我们靠近鄱阳湖,水资源却相当紧缺。”共青城市庐山西海引水工程建设指挥部指挥长卫龙炎介绍,每年10月,受持续少雨和长江水位降低的共同影响,鄱阳湖会迎来枯水期,无法为居民生产生活提供稳定水源。

  “过去,共青城市的供水问题,怎一个‘难’字了得。”卫龙炎感叹。他告诉记者,长青水库和官塘垅水库是该市重要蓄水库,容量约200万立方米,每次蓄满水后,最多只能维持全市居民30天的生产生活用水。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共青城市人口激增,现有供水量无法满足发展需求,改善供水问题迫在眉睫。

  “2014年,共青科教城项目启动,越来越多大学生来此求学,那时我们就察觉到共青城市在供水方面存在短板。经过几年筹备,共青城市庐山西海引水工程应运而生。”卫龙炎说。作为事关该市饮水安全和农业生产安全的民生工程,2020年6月,共青城市庐山西海引水工程正式启动,总投资4.65亿元,历时10个月顺利完工,造福全市万千人家。

  一渠清水东流,一城用水无忧

  庐山西海与共青城市相距甚远,如何确保一渠清水安全、有效输送?

  共青城市庐山西海引水工程建设项目部施工及技术负责人熊明明介绍,庐山西海的水质常年达到国家一类饮用水标准,该工程从庐山西海三副坝处取水,全程采用直径1.6米的球墨铸铁管和钢管结合铺设,利用地势高度落差,引导水体自流,直通共青城市官塘垅水库,能够有效规避水污染隐患,日供水量可达20万吨。

  该工程全线经过永修县三溪桥镇、白槎镇、虬津镇、八角岭垦殖场、燕坊镇和共青城市高新园区,全长约42.37公里,穿过昌九城际铁路、京九铁路、西气东输天然气管道等重要工程,施工任务重,协调难度大。

  在项目开展之初,共青城市组建了建设指挥部统筹规划项目,建设项目部负责具体实施,项目协调组协调现场工作。同时,连续13周召开会议统筹部署和调度落实,各部门克服新冠肺炎疫情不利影响,通力合作,有序推进项目落实。

  为保证工程质量,工作人员加班加点奋战施工一线。“方案设计出来后,必须全程进行实地勘测,优化调整管线路径,确保路径更合理、施工更便利。”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熊明明背上行囊,顶着烈日,从进水口三副坝到共青城市官塘垅水库,一边测算一边前行,足足走了半个月。

  “饿了就吃方便面,累了就眯一会儿。每到一处节点,插一杆旗进行标记,一路走下来,总共插了2万多杆旗。”那段艰苦的经历,熊明明记忆犹新。“在正式通水的那一刻,我觉得所有的辛苦都是值得的。”

  项目建设过程中,还有许多像熊明明一样默默付出的工作人员,大部分都是90后,他们继承了共青城垦荒创业者“坚韧不拔、艰苦创业、崇尚科学、开拓奋进”的品格,携手奋战200多个日夜,将项目建设时长从预期的2年缩短至10个月,高质高效完成了这一民生工程,在这座“青春之城”上铺就了一条运输水资源的“生命线”,未来可满足50万人的用水需求。

  保障饮水安全,“远水”可解“近渴”

  西海之水来之不易,应当倍加珍惜。如何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是当前共青城市需要直面的问题。该市以此引水工程为契机,出台《共青城市城乡供水一体化实施方案》,计划投资3.5亿元,实施扩建第二水源水库、新建第二水厂、新(改)建城区管网和各乡镇管网延伸等项目,对全市水资源进行宏观调控,使各个乡镇、村、水厂等形成供水闭环,搭建布局合理的现代水利基础设施网络,不断推进用水方式转变,在节水的同时,为群众生产生活提供便利。

  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大,水资源也成了一座城市不可替代的战略资源。满足人民群众用水需求,保障饮水安全,是一座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共青城市庐山西海引水工程的成功建设,也为周边有相似情况的县市打开了思路:“远水”可以解“近渴”。

  “提高应急供水能力,搭建多源供水格局,为城市长远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是建设这项工程的目的。”卫龙炎说。共青城市始终以问题为导向,秉持“为人民办实事”的宗旨,借西海之水,解饮水之困,随后推动城乡供水“同质、同价、同网、同服务”,真正让全市人喝上安全水、放心水、幸福水。

 
免责声明:
本站所提供的文章资讯、图片、音频、视频来源于互联网及公开渠道,仅供学习参考,版权归原创者所有! 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通知我们,我们会遵循相关法律法规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


 
[ 行业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