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水表信息网!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供水新闻
 
供水新闻

从“黄泥水”到“优质水”,全县23万人口受益!梅州蕉岭县实现自然村集中供水100%全覆盖

字体: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04-27  来源: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浏览次数:619

碧水绕城美寿乡 涓涓清流润民心

蕉岭县实现自然村集中供水100%全覆盖,全县23万人口受益

每天早晨起床后,蕉岭县三圳镇半山涂村民曾冬珍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烧水泡茶。“多亏了村村通供水、全域自然村集中式供水工程和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解决了饮水难、用水难的问题。”拧开水龙头,望着哗哗流的干净水,曾冬珍满脸笑意。

如今,放眼蕉岭,从县城到边远农村,从时常没水到随时用水,从“黄泥水”到“优质水”,小小一滴水,正悄然改善着百姓的生产生活,犹如涓涓清流滋润着百姓心田。

蕉岭明确了以县城供水管网延伸和规模化供水为主,镇级水厂及小型集中式供水为辅,分散式供水为补充的供水体系。图为三圳

数据彰显民生担当:蕉岭县建成了总规模为日供水8.5万立方米的全县供水工程,建成县级自来水厂1座,镇级自来水供应所5座,日供水工程覆盖8个镇97个行政村453个自然村,受益总人口达23万人,行政村、自然村、省贫困村集中供水覆盖率均达100%。

滴水之力,倾注民生。近年来,蕉岭县将农村饮水安全工作作为县政府的民生实事来抓,加快推进村村通供水工程、全域自然村集中供水覆盖,改变了农村群众世代饮用山水、井水不卫生、无保障的局面,基本实现了农村供水规模化建设、标准化建设、市场化运作、一体化管理、智慧化服务的目标。

从“没水用”到“随时用”

农村供水格局基本形成

“水龙头一拧开,水就哗哗地流,方便又安全,真幸福!”蕉岭县龙安村村民叶宇慧正在准备午饭,谈起自来水,她脸上露出幸福的笑容。笔者在该村走访看到,条条崭新的水管在村中纵横延伸。

蕉岭县龙安村村民叶宇慧正在准备午饭,她谈起自来水,无不露出幸福的笑容。汪敬淼 摄

以往,村民喝水用水要看天、靠挑,“之前遇到用水高峰期,总会出现水压不够、水量小等问题。”叶宇慧说,未通自来水前,停水是家常便饭,但如今,当地“用水难”已成历史。

相距不远的三圳镇半山涂村民曾冬珍的生活,也因为自来水的畅通使用,幸福感大大提升。

“政府帮忙铺好了自来水管网,免费安装了自来水入户,家里用上了干净卫生的自来水。”曾冬珍告诉笔者,告别“饮水难”、喝上“安全水”,在三圳镇半山涂供水项目建设之前,这是她不敢想的事情。

2019年,三圳镇半山涂供水项目纳入了全域自然村集中供水工程建设项目,水源由白田坑山塘引水,设计供水规模为日产52.6立方米,新建1台净水设备、1座50立方米清水池、输供水管网等,建成后由村级自行管理,现水价0.5元/立方米,直接受益人口为380人。

蕉岭县地处山区,地形多为丘陵,难以进行大范围集中供水。过去,受资金不足和群众意愿影响,农村自来水迟迟未能全面覆盖,供水保证率较低,遭遇连续干旱天气时容易出现村民饮水困难问题。

民以食为天,食以水为先。饮用水直接关系到群众的生活质量和饮水安全,一直以来,蕉岭县将村村通供水工程、农村集中供水工程规划建设工作作为重点民生实事和乡村振兴重点工作来抓。

蕉岭县水务局局长徐伟彬介绍,一方面通过科学测算,打破镇与镇、村与村的地域界限,加大水资源统筹力度,择优选取水量充足、水质良好的水源作为取水点;另一方面通过大力推动供水管网互联互通,打通供水管网“最后一米”,坚决杜绝供水水源不足、水质不达标、管网“毛细血管”不通等问题。

目前,蕉岭县建成了总规模为日供水3.5万立方米的农村供水工程,建成一座日供水5万立方米的县级自来水厂,5座镇级自来水供应所,67座行政村级自来水供应站。图为县级自来水厂。王祥洪 摄

按照以城镇供水带动乡村供水的城乡供水一体化发展思路,蕉岭明确了以县城供水管网延伸和规模化供水为主,镇级水厂及小型集中式供水为辅,分散式供水为补充的供水体系。

目前,蕉岭县建成了总规模为日供水3.5万立方米的农村供水工程,建成1座日供水5万立方米的县级自来水厂、5座镇级自来水供应所、67座行政村级自来水供应站。

“日供水工程覆盖8个镇97个行政村453个自然村,受益总人口达23万人。截至目前,行政村通自来水覆盖率、自然村集中供水覆盖率、全县19个省贫困村集中供水覆盖率都达100%。”徐伟彬说,以大带小、以城带乡的农村供水格局基本形成。

与此同时,在立足完成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建设基础上,蕉岭县按照以大水厂带动小水厂、以城镇供水带动乡村供水的城乡供水一体化发展思路,全面启动全域自然村集中供水工程的建设任务,分两年完成总投资5536万元的项目建设任务。

据悉,蕉岭力争到2022年底,全县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9%,城乡供水一体化和规模化人口达85%,农村供水工程水费收缴率达98%,农村供水水质达标率达95%。

从“黄泥水”到“优质水”

实现“互联网+人饮”模式

“自来水不仅口感好,而且烧出来的开水茶垢也少。”笔者走访蕉岭乡村的过程中,不少村民高兴地表示,他们的日子越来越“甜”了。

水流潺潺,幸福不断。从“有水喝”到“喝好水”,蕉岭县将农村饮水安全工作作为全县的民生实事来抓,使农村群众逐步实现从“喝上水”到“喝方便水”、再到“喝放心水”的转变,破解了长期以来村民的饮水安全问题,滋润了村民的心田,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注入源源动力。

蕉岭县积极创新信息化管理,加快农村饮水工程信息化平台建设,建成后将全面提升水务信息化监督管理水平,实现工程管理信息数据动态传送,促进水务资源信息共享,增加公众服务透明度,增强饮水安全保障能力,全区域实现“互联网+人饮”供水管理服务模式,从水源到用户全覆盖,为受益群众改善生活生产环境创造有利条件。

三圳镇供水服务所技术人员正在对水质进行检测。汪敬淼 摄

“视频中的是我们龙潭水库和黄竹坪水库,是蕉岭县重要的水源地。当前的数据就是从这两个水源地实时传输过来的。”在蕉岭县生态环境局水质监测办公室里,技术人员指着汇总表介绍说。

不出门便可实时获得水源地水质的监测数据,是蕉岭县聚焦广大人民群众关注的饮用水源安全问题的生动实践。

据介绍,蕉岭县高度重视农村供水保障能力提升和城乡供水一体化打造,在三圳镇、蕉华园区率先实施供水信息化建设,全面保证了供水工作的科学性。“信息化建设能让信息收集更高效,我们通过智能硬件、远传水表、水质监测器、流量监测器等设备的信息采集,实现了在系统平台上对水表用量、水压、水质浑浊度、酸碱度、余氯浓度、信号强度和管道流量等具体情况进行监管。”三圳镇供水服务所技术人员邓崇建介绍,供水信息化建设还有多个优势。

设计供水规模为日产52.6m3三圳镇半山涂供水项目,可直接惠及当地380多位群众。汪敬淼 摄

例如,数据更新更及时,通过设备可以直观看到每个村和每个用户精确情况,同时对用水量、水质超标、水压过低等异常自动告警,及时解决。数据同步于手机APP,用户可以自助手机缴费查询,管理人员可以手机定位故障设备。

同时对用户的管理会更精细,通过数据自动分析,形成对农民用户和服务人员的信息化管理,既提高水费收缴率又降低成本,还能有助于促进节能降耗、优化水利资源、提高管理水平,增强用户对服务的良好感受,以科技带来的便民惠农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

当前,蕉岭县水务部门正不断强化日常监管工作,与财政、卫健、生态环境、物价、审计等部门保持密切联系和沟通,做到一手抓好工程建设、一手监督落实各项制度,保障农村供水各项工作高效运作,而供水管理单位则以保障供水为出发点,确保农村居民可持续地获得安全饮用水,完成“互联网+人饮”的农村供水管理模式,不断提升供水服务水平。下一步,蕉岭县将逐步推进供水信息化建设,计划至2025年实现全县供水信息化管理目标。

从“水源头”到“水龙头”

创立长效安全管护机制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蕉岭县深刻意识到,治水兴水、管水护水,缺一不可。做好“水”工作,制度建设和管理实施极为重要,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全县供水工程建好、管好、用好。

在管理模式上,蕉岭坚持一体化管理,创立长效安全管护机制,当地因地制宜,全县农村供水工程由蕉岭县供水服务中心统一管理。根据工程的规模不同,采取多种管理模式,成立相应机构(供水服务站、点等)进行管理,相继出台《蕉岭县城乡供水一体化管理工作实施方案》《蕉岭县农村饮水工程供水价格管理办法(试行)》《蕉岭县农村饮水工程维修基金管理使用办法(试行)》等管理文件。

蕉岭县积极创新信息化管理,加快农村饮水工程信息化平台建设,建成后将全面提升水务信息化监督管理水平。汪敬淼 摄

目前,全县已实施完成蕉城镇、长潭镇、三圳镇(蕉华)的城乡供水一体化交接管理工作,逐步健全和完善镇村供水的规范化运营管理。蕉岭县水务局相关工作人员表示,预计到2021年底,将全面完成全县其余乡镇的城乡供水一体化管理的交接、管理、运营工作。

全面推行河长制是蕉岭县创立长效安全管护机制的重要体现。每周巡河,对三圳镇九岭村党总支部书记徐建文来说,早已成为习惯。作为村级河长,流经九岭村的河道,只有看过了,他心里才能踏实。

“河长,就是一条河的家长。”谈起河长制,徐建文颇有感触,“河长制是治水兴水的重要举措,村里的河道干净了,村民意识提高了,现在村里发展乡村旅游,可谓红红火火。”

河流治理非一日之功,蕉岭县重在建立水清岸绿的长效机制,让河流有人管、管得好,从“河长制”走向“河长治”。

在蓝坊镇污水厂,运营维护人员汤亚尼正在一体化电控柜前仔细查看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营情况。“设备出现异常时,污水处理装置控制系统会提示报警信息,我们就立即处理。”汤亚尼说,目前县里正在建设中央控制室,建成后将通过监控信号实时反馈、远程控制等方式实现无人值守。

“现在污水厂采用一体化处理设施,将预处理、生化处理、二沉及污泥处理等工艺环节浓缩于绿色罐体内,具有处理效果较稳定、设备结构紧凑、建设时间短、建设成本较低等优势。”汤亚尼表示,污水厂已铺设覆盖镇区的污水收集管网约6.5公里,同时配备了污水检查井183座,一体化处理设备2台,日处理污水量最高可达400吨,出水水质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量标准》一级A标。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为了让越来越多的农民群众告别肩挑手提、挑水生活的日子,足不出户就能用上自来水、喝上放心水,蕉岭县统筹城乡供水,实现供水全面覆盖,逐步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符合农村供水工程特点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基本实现了农村供水规模化建设、标准化建设、市场化运作、一体化管理、智慧化服务的目标。


 
免责声明:
本站所提供的文章资讯、图片、音频、视频来源于互联网及公开渠道,仅供学习参考,版权归原创者所有! 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通知我们,我们会遵循相关法律法规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


 
[ 行业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