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水表信息网!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协会风采
 
协会风采

保障市民供水饮水安全,重庆应该如何做?

字体: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04-21  来源:上游新闻  浏览次数:3689

重庆作为山城,老百姓饮两江水长大。事实上,重庆市地表水资源相对贫乏,且时空分布不均。如何保障重庆城市供水饮水安全?4月16日,在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2021年会上,各位专家、院长一起出谋划策。

▲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2021年会在渝举行

全国水务行业年会在重庆别有深意

4月14日至17日,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2021年会暨城镇水务技术与产品交流展示将在重庆(南坪)国际会展中心举行。会议由中国水协主办,重庆市水协、重庆水务集团、重庆会展中心共同承办。来自住房与城乡建设部、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全国39个省级水协以及1000多家城镇供排水企业、厂商的5000余名领导、专家、学者共襄盛会,现场有100多家水务行业企业、厂商进行企业形象和涉水产品展示。

此次全国水务行业年为何会选择在重庆举行?事实上,重庆是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最后一道关口,生态环境质量事关全国35%的淡水资源涵养和长江中下游3亿多人的饮水安全。

据市生态环境局数据,截至2020年底,长江干流重庆段水质为优,长江支流全面消除劣Ⅴ类水质断面,42个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为100%,优于国家考核目标4.8个百分点,较2015年上升14.3个百分点。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比例达100%,消除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比例达100%。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33天,PM2.5浓度33微克/立方米,较5年前下降42.1%。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进一步筑牢,山清水秀美丽之地建设成效显著。

会议期间将重磅发布《城镇水务2035年行业发展规划纲要》和《中国城镇水务行业年度发展报告》。中国水协特地邀请到多位院士、市内外多位知名专家与会,针对如何保障山地城市输水安全、排水设施运行安全、优化污泥处置利用、村镇供水安全等重庆城乡供排水难点焦点问题,专门“把脉问诊”、出谋划策。

会议期间,还举行了《长江经济带水循环与城市群绿色发展》《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对策》《地下基础设施水灾变防控技术与工程应用共享平台建设》等8场特邀报告,并举行“城镇水环境”“建筑给排水”“城镇排水防涝”“海绵城市建设”“智慧水务”“城镇水务发展投融资”“乡镇水务发展路径与技术”等16个分论坛。

院士钮新强:缩小城乡区域间供水差异

“‘十四五’期间是水利工程补短板的集中攻坚期,要以国家水网建设为核心,加快形成系统完备、科学合理的水利基础设施体系。”中国工程院院士钮新强说,建设国家水网是保障城乡供水安全的根本之策,包括重庆在内的省市要立足跨流域水资源空间均衡配置,进而

缩小城乡区域间供水差异。

据相关调查,全国城市饮用水水源地水质总体达标率90%,农村总体达标率74%,城乡差异较大。钮新强介绍说,由于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水资源分布与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格局不匹配,实施国家水网建设战略,必须破解水资源配置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不相适应的矛盾。

钮新强表示,农村与城市供水差异具体包括两方面,一方面农村供水设施小而散,供水量相对不足;另一方面,农村原水水质难以保障,供水站工艺有待提升。为了缩小城乡供水差异,钮新强建议在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前提下,城市管网向农村延伸,形成城市大集中、城郊大集约、山野小分散的供水格局,最终实现城乡供水“同网同质”的目标。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应该构建区域水网,各自就近引水,缓解河流过度开发的问题。”钮新强表示,重庆可以实施长江、嘉陵江提水工程,替代原规划的中小水库建设,减少征地4万亩;成都可以从开发利用率较低的大渡河引水,向都江堰灌区供水。

院士任南琪:打造“海绵城市”缓解城市内涝

去年夏天重庆迎来了特大洪水,洪峰过境后城市的内涝问题也凸显出来。如何缓解城市内涝?中国工程院院士任南琪认为打造“海绵城市”不失为一种解决之道。

任南琪解释,“海绵城市”应该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重点解决城市涝灾与城市水环境恶化等问题,确保社会水循环能够与自然水循环相互贯通。

重庆有特殊的地形地貌,地表水资源相对贫乏,建设“海绵城市”有其必要性。“如果不建设‘海绵城市’,雨水来了和污水一起排放掉,不仅增加污水处理厂的压力,也是对水资源的浪费。”任南琪认为,遇到有降雨时“海绵城市”能够就地或者就近吸收、存蓄、渗透、净化雨水;在干旱缺水时有条件将蓄存的水释放出来,并加以利用;如此循环往复可以缓解重庆等山地城市水资源紧张的问题。

据悉,早在2016年,重庆就成为国家“海绵城市”建设的首批试点城市,而两江新区悦来新城就是我市建设“海绵城市”的先行试点区。“我一直都有参与试点工作,可以说重庆‘海绵城市’建设是走在全国前列的,悦来的成功经验非常值得推广。”任南琪表示,建设“海绵城市”也是一个长期过程,必须保持“海绵城市”的韧性,特别是应对环境变化和自然灾害时发挥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功能,重点解决涝灾和环境恶化。


 
 
免责声明:
本站所提供的文章资讯、图片、音频、视频来源于互联网及公开渠道,仅供学习参考,版权归原创者所有! 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通知我们,我们会遵循相关法律法规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


 
[ 行业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