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水表信息网!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行业资讯
 
行业资讯

北京农业用水量退居第二位

字体: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6-06-09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浏览次数:525

  以前,农业用水一直处于总用水量的“霸主”地位,大水漫灌式的灌溉方式是农民祖祖辈辈传承的习惯,农业节水成了“老大难”。令人欣喜的是,2005年,北京农业用水总量首次由全市排名第一降到排名第二。据统计,农业用水从五年前的16.5亿立方米下降到去年的13.2亿立方米。

  北京农业节水的秘诀在哪里?记者在大兴区庞各庄镇南李渠村实地采访时看到了答案:当地村民们采用了不同的微灌系统和技术,如大棚西瓜实行膜下滴灌,温室小菜实行微喷灌。在每个温室、大棚内都安装了水表、过滤器等设备,以实现用水逐棚计量,定额管理。南李渠村用水协会会长肖善军告诉记者:自从成立了用水协会,群众的节水意识提高了。现在全村家家都装上了水表,无论是生活用水还是农业用水,全部实行了用水凭卡,谁也舍不得浪费一滴水。

  实行最严格的节水制度

  北京是世界上严重缺水的特大城市之一。水资源紧缺,已经成为制约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瓶颈。北京的人均水资源拥有量还不及以缺水而闻名世界的以色列。按照常理,人口增加,经济快速发展,用水量必然会随之增长。然而,在北京却出现了“反常”现象——人口数量和经济总量大幅增长,而用水量却年年下降。北京市水务局副局长毕小刚给记者列举了一组数据:“十五”期间,北京市总用水量从2000年的40.6亿立方米下降到2005年34.5亿立方米,平均每年下降1亿多立方米。而此间北京市的GDP从2000年的2460.5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6814.5亿元,人口增加了470万。

  近几年,北京市实行了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向观念要水、向机制要水、向科技要水,采取了立体式推进的节水建设。以推动农业灌溉方式的革命为切入点,积极推进农用水定额管理,以落实《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为重点,推进农用水总量控制、定额管理、计量收费,实现了“一井、一表、一号、一卡、一数”。大力建设农业高效实用节水体系,到2005年,设施农业节水灌溉累计达到了464万亩,节水灌溉面积占84%,比全国平均水平高一倍。

  在抓好农业节水的同时,管住用水大户、特殊行业用水和增加中水用量及提高节水用具的普及,仍是北京今年节水的重点。毕小刚告诉记者,今年北京市的节水措施力度比去年更强,首先是对社会单位用水进行计划限制,管住用水大户。去年,全市社会单位定额用水指标为25亿吨左右,今年将继续压缩近2亿吨的用水量。其次,将盯紧特殊行业的用水。一是增加中水洗车点,全市要达到300个;二是洗浴中心必须全部配备冷热混水的节水装置。同时,在全市增建23个中水利用项目,以及18个雨洪利用项目。另外,继续在全市家庭中普及节水器具。

  “三道防线”保护水源

  除了节水,北京人也更加注重保护水源。记者在位于北京市“上风上水”的怀柔区神堂峪小流域看到,一处处村民宅院和民俗旅游景点旁建起了许多采用微生物降解和生物膜过滤技术的小型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经过处理排入河道后的水基本已达到地表水三类水质。毕小刚告诉记者,如果没有这些污水处理设施,大量的生活污水将直接排入怀柔水库,就会直接威胁北京的饮用水源。

  针对这种情况,北京水务部门从防止人对水的侵害入手,以水源保护为中心,构筑‘生态修复、生态治理、生态保护’三道防线,建设清洁小流域,把好水源地上游防线。

  按照这种思路,北京市已在北部山区先后建立20余条生态清洁小流域。这些水土保持措施的实施,使密云水库在蓄水10亿多立方米的情况下,水质仍保持在地表水二类水质标准;官厅水库由超五类水质改善到五类,其中门头沟三家店闸由四类改善到三类。与此同时,治理区60%以上流域发展了生态旅游、休闲观光、果品采摘等项目,带动了当地农村经济发展,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20%以上。(陈弘仁)

 
免责声明:
本站所提供的文章资讯、图片、音频、视频来源于互联网及公开渠道,仅供学习参考,版权归原创者所有! 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通知我们,我们会遵循相关法律法规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


 
[ 行业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