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灌溉节约水
炎炎夏日,骄阳似火。笔者来到该区现代农业示范园,只见一座座现代蔬果花卉大棚蔚为壮观,一片片庄稼作物绿波荡漾……到处是绿意盎然的景象。
在示范园联大水蜜桃基地,笔者发现这里布满了管子,管子上有很多针孔,每个针孔对准一棵树,“水、肥料、农药,从这里喷出来,均匀地洒在根部,实施精准灌溉。”联大水蜜桃基地负责人告诉笔者,这是水肥一体化技术,与传统灌溉相比,节水节肥还省劳动力,每亩年均增效500元左右。
现代农业示范园实施水肥一体化,只是该区实行精准灌溉的一个生动事例。该区按照统一规划布局、统一建设内容、统一技术标准、统一质量监管的要求,统筹整合水利、农业农村、自然资源、扶贫等涉农部门资金3.25亿元,快速推进高效节水农田建设,铺设管网200多公里,建成微灌、喷灌、滴灌等高效节水面积4.3万亩,全区农业年均节约用水1570万立方米。
改革利好民受益
“现在每亩水费10.24元,比改革前便宜一元多。”“双抢”刚过,白云山工程青原区灌区群众主动到附近点缴纳农业水费。
白云山工程青原区灌区是一座中型灌区,受益农田面积达8万多亩,占据该区“半壁江山”。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以来,该灌区投资150多万元,对干支斗渠道安装计量设施,动态计量农业用水,实现计量到田、收费到亩、受益到户,在彻底扭转大水漫灌、串灌、淹灌等用水乱象的同时扩大有效灌溉面积1.5万亩。
在天玉镇流坊村,笔者看到,昔日的“不毛之地”,如今嬗变为一片绿色海洋,成为群众脱贫致富的“绿色银行”。该村村干部介绍,通过实施管道工程,把山下水引上山,种树育苗,建成景天花卉苗木基地4000多亩,每年吸引游客2万余人,提供就业岗位100多个,户均增收1万多元。
截至目前,该区建立农业水价形成机制,完成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耕地面积10万亩,受益群众达9万多人。(刘茂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