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是人口聚集地和区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城市供水作为其最重要的基础设施,支撑和保障着城市可持续发展,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近年来,广州不断加强城市供水建设,立足于高标准建立水量足、水压稳、水质优、管网畅、服务好的供水安全保障体系,朝着提升人民用水幸福感目标不断前行。
水是生命之源,水质安全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广州拥有全国罕有的“3+1”优质水源格局,从源头上保障群众饮用水水质质量。
那么,从源头到龙头,居民用水水质又是如何得到保障的呢?用这些数字告诉你~
106项
广州自来水一直高度重视水质管理和水质检验技术,依靠“科技兴水”,不断提高水处理技术水平,加强水质检测能力。如今,公司拥有5000平方米的水质检验中心实验室,设置在公司的国家城市供水水质监测网广州监测站,是首批加入国家城市供水水质监测网的7间监测站之一。

100%
为确保从源头到龙头的水质安全,广州自来水公司运用无人机、无人船等新科技,加强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的巡查,建立供水全过程水质监控体系,水质监测全面覆盖水源、生产全过程、管网输配水、用户终端等供水全过程,努力保障广州居民饮用水水质100%达标。

838个
为将水安全地输送到千家万户,在总长逾6800多公里的广州供水管网上,全面的传感网络实时分析供水状况,838个监测点能够可靠地监测管网水量及水质变化(其中包括241个远传压力监测点、155个远传流量监测点、40个在线水质监测点、402个人工水质监测点),保障终端用户用水安全。

100万立方米/日
2004年10月,广州市首家采用“臭氧-生物活性炭”深度处理工艺的特大型饮用净水生产厂——南洲水厂运行投产。运行十数载,南洲水厂“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在提升水质和改善口感等方面表现突出,出厂水均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
同时,在历次发生水源突发污染时的应急处理工作中,“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在应对水源突发污染,保障供水水质安全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2012年12月,供水能力40万立方米/日的江村水厂新建以超滤膜为核心的第三代城市饮用水净化工艺,膜处理工艺规模5万立方米/日,成为当时广东省内最大规模的超滤膜处理工艺自来水厂。
2019年,广州北部水厂一期工程全面启用超滤膜处理工艺,规模60万立方米/日,有效提升了广州市供水体系安全性及供水质量,是全亚洲最大规模的单一超滤膜处理车间。

为让用户“放心用水,用放心水”, 2016年,广州自来水公司主动将供水服务延伸到用户的水龙头终端,在全国首推微信预约水质上门检测服务,免费为广州市城区用户上门检测终端水质,目前已为近700户家庭提供免费水质检测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