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水表信息网!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供水新闻
 
供水新闻

武水集团30亿元翻新自来水管网

字体: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8-02-20  来源:武汉晨报  浏览次数:545
  2月18日,记者从武汉市水务集团计划部了解到,该单位目前正在拟订武汉市供水基础设施建设的相关方案,并向上级部门申报,预计花5年左右的时间,投资20~30亿元用于武汉市供水主干网和二次供水设施的全面改造维护。

  自1月12日武汉市进入雨雪冰冻天气以来,武汉市供水设施经历了一次严峻的考验。武汉市供水热线平均每天接到2000多起“水患”电话,超过平时4倍以上,武汉市水务集团抢修人员日夜奔赴武汉三镇,仍然无法满足成千上万的供水诉求。

  城市主干水管大面积爆裂,居民家水管、水表、水箱冻裂,三镇几十万居民供水受影响。2月3日,武汉市政府联合水务、建委、房管、城管、交管、消防等多个部门紧急成立供水抢修指挥部,“确保市民年夜饭前用上自来水”。春节期间,武汉市出动3000多名抢修人员,保障供水畅通。紧急设置了514个临时公共取水点,缓解居民供水问题。

  记者2月18日从武汉市供水抢修指挥部了解到,从2月3日大雪过后到前天,武汉市已经抢修各类供水故障31300余起,还有1800余起有待处理,这些供水故障主要分布在硚口、江汉等老城区。

  据介绍,近年来,水务部门主要致力于一户一表工程,每年也在加大城市供水管网的投入,但是由于受到管网和道路建设同步影响和资金相对缺乏的制约,管网改造一直比较缓慢。在正在召开的武汉市“两会”上,多名代表和委员也呼吁,政府部门应该建立一次长效的供水管理机制,成片改造老化落后的管网。

  城市主干网一半趋于老化

  据水务部门介绍,目前,武汉市供水管网约5000多公里,其中有2000多公里管道是30年前铺设的,其使用年限有的已经到期。

  武汉市水务集团管网管理部副部长桂建强介绍,武汉市自1906年有自来水管网以来,经历上世纪50年代初期、70年代中后期、90年代中期三次大的扩建改造。其中70年代中后期一大批管网建设受资金制约,多采用柔韧性较差的水泥管和铸铁管,掩埋的深度为3米左右,使用周期为15年左右,年久后易老化破损。遇到冰冻天气很容易出现爆破。而90年代中期扩建的管网主要采用球墨管和钢管,掩埋得较深,很少出现问题。

  九成水箱“裸体”缺防冻保暖衣

  记者从武汉市供水抢修指挥部了解,居民反映最多的集中在水箱和立管冻裂的情况,占供水设施问题的一半以上。武汉市水务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不但如此,供水的转压设备,水泵机组、水表、消防管道等二次供水设施也存在安装设计不合理的地方。

  武汉市水务部门对全市25000多个楼顶水箱检测发现,九成以上的水箱都裸露在外,且缺少防护保暖措施,一旦遇到低温雨雪天,极易形成冻结情况,而维修人员到达现场恢复供水后,水箱里还有可能再次出现冻结。而北方一般把这些立管、水表、水箱等入墙安装,再加上大多城市有集中供暖的设施,遇低温冰冻就很少出现这种大面积的停水故障。

  多部门管一块水表

  很多居民在遇到水管破裂情况拨打报修电话时,往往会听到这样的询问:水管破裂是小区内的还是小区外的?原来,小区外的水管是水务集团的“辖区”,小区内的水管不属水务报修范围。

  武汉水务集团党委书记黄明星说,按照《物权法》和《物业管理条例》的相关规定,在居民报修的供水故障中,真正属于水务部门职责范围内的只有12%~13%左右,包括地表主干管道、消防栓、闸门等,而楼道立管、水表、水管、水箱等都属于相关产权单位管辖。而一些房屋的产权单位又存在责任不明确的问题,这给水管的维修造成众多不便。

 
免责声明:
本站所提供的文章资讯、图片、音频、视频来源于互联网及公开渠道,仅供学习参考,版权归原创者所有! 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通知我们,我们会遵循相关法律法规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


 
[ 行业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