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是最大的“民心工程”之一,也是国家实施脱贫攻坚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汇川区按照“横向到底、纵向到边”思路,持续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建设,着力提高农村集中供水率、自来水普及率和供水保证率,实现农村安全饮水全覆盖。 “2018年以前,金星社区红河村民组村民生活用水匮乏,尤其是农忙时节,‘喝水难’更为严峻。”董公寺街道党总支委员姚修光说,因红河村民组灌溉用水管道与饮用水管道未分离,村民饮水难,安全饮水更难。

2018年12月,金星社区红河组下沟饮水提质工程改造动工,分离农用输水管道与人饮输水管道,并安装专门的过滤消毒设备,提升水质,不仅为村民引来了“安全水”,更引来了“幸福水”。 笔者采访时走进村民家中,看见厨房水管中流出的水干净清澈。 红河组村民姚少茂在村内开有一家避暑山庄,每至夏秋季节,避暑游客激增,用水需求大。饮水提质工程实施后,不仅饮水安全,还能满足人流高峰时期用水,让他十分满意。

“水质跟矿泉水差不多,可以直接饮用,24小时供水,也不用担心缺水。”姚少茂笑着说。 同样存在饮水难题的,还有董公寺街道田沟村大垭口村民组。该村民组是典型的资源性缺水村落,“经得起十日雨,经不起十日晴”是大垭口村民组严重缺水的形象描述。 2016年,汇川区投入近85万元,从位于团泽镇群兴村的仁江河段取水,建设全长约13公里的输水管道,让涓涓清泉流入了大垭口村民组的大水池中,实现村民、辖区企业、学校用水全覆盖,4000余人安全饮水问题得到解决,村民依靠小水窖度日的情况也不复存在。 “以前吃水困难,家家户户都修了小水窖蓄水,现在在家打开水龙头就能吃到干净的水,真的太好了!”董公寺街道田沟村村民罗正才乐呵呵地说。

董公寺街道金星社区、田沟村安全饮水问题的有效解决,只是汇川区扎实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缩影。 近年来,汇川区持续推进“渴望工程”“解困工程”“机井地面配套工程”,以及“十二五”期间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十三五”期间的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 截至2019年,该区已建成饮水安全工程1195个,农村供水工程受益总人口达36.4579万人,农村自来水普及率、集中供水率均达到96.51%,供水保证率达95%,全区农村饮水不愁、“来回往返1公里,垂直距离100米有水源保障”的目标得以实现。
贵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