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记者走进东华理工学院的办公楼,发现每个办公室都安装了一个跳动着红色数字的电表,鲜红的数字不时提醒人们剩余的电量,当余额为20度时,室内自动短暂断电,提醒人们:“电快用完了!”
2004年年底,学校进行水电管理的技术改革,使用新型IC卡数字电子表,实现了“双重效益”:一是水电使用减量化,今年1至6月减少水电支出100万元,人均减少水电费近100元;二是增强了师生的节俭意识,全校上下形成了一股浓郁的“节俭之风”。
水电技改之前,学校使用的是旧式机械电表,这种电表本身比较耗电,计量也不准,其相对隐蔽的数字显示方式不利于引起用户对用电量的关注,容易造成电的随意使用,形成浪费。
为此,学校拨出40万元专款用于节能改造,购买了IC卡数字电子计量表,在办公场所、教室和学生宿舍进行安装,对水电使用实现量化管理。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将各单位的用水用电量进行科学预算后,一次性下达一年的指标数,办公场所超额部分由用户单位部门经费中补交;学生用水用电超额部分由学生承担;学校还在公共场所安装声控式感应节能灯,对路灯、楼道灯等实行定时开关,不再是整夜开灯。
同时,为鼓励师生节约水电,学校规定,各单位的用水用电指标如果年终有节余,学校提取其中的10%作为节约奖,余下部分可转为下一年使用。
在东华理工学院使用新型技术对水电管理进行改革时,学校领导欣喜地发现,使用新技术在产生巨大效益的同时,带来了一个更大的变化,那就是——师生观念的改变。
以前,办公室开着门窗开空调、中午下班回家不关空调、教室在自然光充足时也把灯全打开、用水时不关水龙头等浪费现象非常普遍。现在,听到更多的是师生之间相互的善意叮嘱:“走的时候要记得关灯”、“用洗手液时要关水龙头”。学生中人走不关电脑的情况也大大减少,“别用热得快烧水了,我们这个月用电好多呀”这类话语经常在学生宿舍听到。
东华理工学院校长刘庆成对记者说:“人管不如制度管,制度管不如技术管。水电技改不仅促成了节俭意识的形成,事实上,大家更把节俭当成了一种生活方式,这就是——技术创造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