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江水进入首渠陶岔渠,意味着进入南水北调的总阀门,如调配进京,看似15天的路程,每一滴水都承载着光环,像一首传奇的音乐昼夜欢唱。”2019年11月12日,记者在丹江采访时,南水北调中线建管局分局王朝朋如此表达心中的自豪。
据悉,南水北调被誉为跨流域的世纪“命脉”工程,不仅创造了世界水利移民、输水隧洞、输水渡槽奇迹,也开创了多项国内水利事业之最。丹江水出门就跃出“千里干渠第一跨”、“世界第一渡”,除“癌”、“倒吸”霞光奔涌。
站在陶岔渠首,看千里长渠,南水北去。宛若少女,偎依“圣地”婀娜多姿,被大地拥抱,画廊环绕,万宠呵护。
陶岔渠首枢纽工程位于河南省淅川县九重镇陶岔村,是南水北调中线输水的“总阀门”、“水龙头”。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已累计调水超255亿立方米。
“从这输出的水,一天要4次要检测金属重金属、有毒有机物、生物综合毒性等项目。自动取样、连续监测、数据传输的在线监测共89项指标,涵盖了地表水109项检测指标中的83项指标,确保水质安全。”渠首分局陶岔管理处工作人员井菲如是告诉记者。
“为保障供水安全,渠首分局对辖区的水质除绿化工程外,实施24小时跟踪定位系统巡察制度。无论哪一个环节出现问题,20分钟内,安保人员都能第一时间到达现场。”渠首分局综合处王朝朋表示。
记者在渠首分局南阳管理处中控室观察到,该中控室是现地管理处的“神经中枢”,24小时对辖区工情、水情进行全天候监控,无论何处出现突发情况,系统就会自动报警,锁定位置,并显示现场画面。
渠首分局局长尹延飞告诉记者,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从河南淅川县陶岔到北京团城湖和天津外环河,全长1432公里。其中,渠首分局辖区工程全长187.545公里,自2014年12月12日正式通水,近五年向北方调水量超255亿立方米,向沿线供水量近240亿立方米,其中生态补水达21亿立方米。直接受益人口超过5859万,为沿线20多个大中城市、100多个县(县级市)供水,已成为沿线的生命线工程,同时,已累计发电超1.61亿kW·h。
据业内人士透露,长江水进京达到一类标准82%,大气下沉与环境因素是影响水质变差的主要因素,加强千里长渠封闭安全运行,形势一刻也不能放松,尤其是在渠道周边恶意排放、处理废弃污染物,教训深刻。
在白河倒虹吸跨河输水工程,记者了解到,渠首分局为保障通向京、津、冀、豫供水安全,流动检测车辆和工作人员在不停连轴运转,时时掌控水质状况。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不仅正从水资源战略储备向高质量民生供水转变,而且在改善、修复沿线水生态已发挥出积极作用,如刁河、湍河、严陵河、潦河、白河、清河、贾河等河流的生态改善,给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赋予了更多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