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时节,记者来到郏县堂街镇堂东村东,一块块梯田式麦田里,青中泛黄的麦子长势喜人。
“今年夏粮又将是一个丰产年。这山岗丘陵地能年年丰产,多亏了恒压喷灌和水利部门在灌区推行的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该村村民宋明生告诉记者。
宋明生说,他种的5亩小麦地处我国第一座恒压喷灌工程灌区。今年开春干旱浇地时,他拿着镇用水协会发的智能IC卡,到闸阀房的仪器上一刷,灌溉用水就从麦田附近的出水口涌出,接上喷灌带,就可以浇麦了。用这种方式浇麦,不仅节约水,降低了灌溉支出,还实现了粮食丰产,可谓一举三得。
郏县是全国最后一批80个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县之一。近年来,该县以促进农业节水增效为目标,以完善农业水价形成机制为核心,以创新管理体制机制为抓手,因地制宜、综合施策,积极稳妥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工作。通过改革,不仅保障了农民用水权益,还实现了节水灌溉和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促进了农田水利工程良性运行,走出了一条农业水价改革的“郏县模式”。在今年4月4日省政府召开的“全省‘四水同治’暨高标准农田建设推进会”上,郏县县长王景育就此项工作做了典型发言。
明晰农业初始水权。郏县参照正常年份农业用水规律,并根据农户耕地面积及粮食、经济作物用水情况,对农业用水进行测算,将初始水权下达到乡镇用水户协会,由协会分配到各用水户。同时,他们在试点区印制了工程所有权证、使用权证和管护责任书,将“两证一书”发放到用水户协会。水权证发放到用户手中,水权证明确规定了每个用水户的用水总量和粮食、经济作物用水定额等,用水指标定额内的剩余水权,可以通过县农业水权交易中心进行交易。“有了水权证,自家能用多少水,交多少钱,一清二楚,用水有保障,再也不用担心天旱浇地争水了。”堂街镇堂东村33岁的种粮大户王辉说。
科学实施阶梯水价。为充分调动群众节水灌溉积极性,该县经过成本推算,并经县物价部门审核批复后,形成农业终端基准水价:自流灌区粮食作物每立方米0.63元,经济作物每立方米0.73元。在自流灌区水价基础上,加压灌区每立方米分别加价0.1元。同时,他们还实施了超定额用水累进加价制度。定额内用水实行基准水价,超定额用水实行阶梯水价。利用价格杠杆,使定额内用水户感受到节水带来的实惠,体现了“节奖超罚”。堂街镇孟庄村李国正说:“改革后每立方米水价尽管比以前有所提高,但良好的水利设施减少了水源跑冒滴漏,亩均用水少了,浇地方便了,综合下来,亩均浇灌一次比以前少支出十多块钱。”
财政奖补激励节水。该县建立了以县财政补贴为主体,超定额累进加价水费收入、社会参与为补充的多元化用水补贴机制。他们在试点试运行期间,通过分配水权、自动控制系统记录实际用水量,由用户随协会集中汇总用水户节约水量、应补贴水量,经县财政等部门审核后,对定额内种粮用水户按照每立方米0.1元的标准予以补贴,真正让用水户用得起水,切实保障农民的种粮积极性。水价改革推行以来,县财政已累计为320户节水农户补贴种粮用水奖励资金56000元。
创新机制成立管护协会。如何把改革后的良好运行机制持续推行下去?如何确保配合水价改革建设的水利设施长久发挥作用?郏县水利部门通过深入调研、科学论证,他们在水价改革试点乡镇成立了农民用水户协会,制定了协会章程,确定了协会要履行好宣传水利政策法规、推广农业节水灌溉新技术、负责田间灌溉设施的维修养护和用水计量收费等职能。截至目前,全县15个乡镇(街道)已全部成立了农民用水户协会,其中仅堂街镇农民用水户协会,就有会员1.5万余人。堂街镇农民用水户协会会长孔德义说:“协会成立后,县恒压喷灌工程管理处与协会签订了工程管护责任书,将末级渠系、计测量设施、田间自动化监控设施等的所有权、使用权,由县水利局移交给农民用水户协会管护。如今,在我们协会管理的水利设施上,均有协会指派的责任人姓名及联系电话,无论哪里出现问题,只要打个电话,马上就有人来处理解决,真正实现了农业用水设施有人管、有钱管的良性运行机制。”今年2月,堂街镇农民用水户协会被农业农村部、水利部等9部委授予“全国农民用水合作示范组织”。
郏县水利局提供的数据显示,推行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后,改革试点区农业节水效果明显提升。改革前年亩均用水220立方米,改革后用水179立方米,全县每年节水约418万立方米。水利用系数由原来的0.85提高到现在的0.93,节水效果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