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本钢集团一样,眼下辽宁的国有企业纷纷解除了类似烦恼。近年来辽宁省从分离移交国企“三供一业”职能入手,下力气解决国有企业的各项历史遗留问题,目前已在多个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助力企业轻装上阵。
国企“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全面完成
自2016年以来,国家陆续出台多个文件,加快国有企业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步伐。在中央相关政策指导和规范下,辽宁省印发多个文件,并建立沟通协调、督查督办等工作机制,推进此项改革落地显效。
作为新中国最早布局的重化工业基地之一,辽宁不少国企历史悠久,职工众多。建设初期,许多国企既管生产、又管生活,“大而全、小而全”地组建机构承担社会服务职能,从而形成独特的企业办社会现象。此前经过历次改革,辽宁国企的社会职能不断缩小,但是承担职工家属区“三供一业”情况仍较为普遍。
去年年初,辽宁省国资委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快辽宁省国有企业职工家属区“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工作的意见》,对分离移交工作全面部署,并明确“先移交后改造”原则,简化程序、提高效率。省国资委按照省政府要求,将此项工作纳入对各市政府的考核,以及对省属企业负责人经营目标考核,提升企业和各市的压力和干劲。
辽宁省国资委一手抓调度督促,对工作进展较慢、问题突出的地区和企业下发督促函,一手抓指导解困,派员赴各市和一些企业解决困难。电业移交是此次改革的突出难题,省国资委多次与国网辽宁省电力公司沟通,积极争取支持,助力全省供电项目于去年12月初全面完成实质性移交。省国资委积极争取补助资金,及时打通部分项目的移交瓶颈;帮助辽河油田沈阳矿区、鞍钢集团弓长岭矿区等独立工矿区解决分离移交困难,让此项工作不留死角。
到去年年底,辽宁省属企业74个项目、驻辽央企486个项目的“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全面完成,协议签订率、管理权移交率、资产移交率均达到100%,市属企业也全部完成分离移交工作任务。
减轻企业负担保障民生福祉
中石油辽阳石化分公司过去几年将16万户居民的“三供一业”全部移交给地方企业,共支付维修改造资金13.35亿元。公司总会计师陈玉玺说,“长痛不如短痛”,别看一次性付出去巨额资金,远期看帮助企业减轻了负担,让我们专注地发展主业。
“三供一业”分离移交目前已帮助辽宁国企妥善分流安置职工近900人,据测算每年可减轻负担近4亿元。而对“三供一业”的接收单位而言,由于形成了规模效应,也创造了较好经济效益。大连市组建物业接收平台,对大连市域内的国企物业职能集中接收,集中运营,接收了249万平方米的公有住房。葫芦岛市属企业接收中冶葫芦岛有色金属集团的供热项目后,用工业余热代替燃煤锅炉供热,每天节约用水4600吨,每年供暖期可节省燃煤10万吨,降低了成本,提高了利润。
辽宁国企职工家属区供水、供电、供热和物业管理分别涉及80万户、50万户、72万户和104万户居民,是重大的民生工程。随着分离移交的完成,“三供一业”项目将全面启动维修改造。辽宁省国资委规划发展处处长王乔鹤介绍,这些职工家属楼多建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多数小区管网老化陈旧,物业管理不到位,社区服务不完善。这些业务交给专业化企业负责后,有利于职工群众用上安全电、喝上干净水、住上温暖房,民生福祉更好地得到了保障。目前,抚顺市已率先启动“三供一业”项目的维修改造,已完成维修改造房屋1000余栋,惠及居民近6万户。
解除国企历史包袱进行时
随着“三供一业”分离移交的展开和陆续显效,辽宁针对国有企业其他历史遗留问题的分类改革也在大力推进。其中,驻辽央企和地方国有企业对社区的管理职能已全部移交给地方,国有企业兴办和管理的消防机构已全部完成分类处理。地方国有企业的教育医疗机构去年也已完成深化改革,34个省属国企的医疗机构已全部纳入辽宁省新组建的健康产业集团,实现了统一专业化运营。
去年,辽宁积极推动厂办大集体改革,全省14个市的厂办大集体改革方案均已经辽宁省政府审议通过并印发实施,中央补贴资金全部拨付到位,各市正按照省政府要求的时间节点积极推进。辽宁省在大连市开展的国企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试点工作也已取得成效,下一步将按照国家部署在全省推开。
“曾几何时,沉重的历史包袱让国有企业就像穿着‘棉袄’在市场海洋里游泳,怎么游得过别人?”辽宁省社科院副院长梁启东说,分离移交办社会职能将让国有企业不再负重前行,且为下一步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清除了障碍;同时,这也有利于让企业和地方政府“各归其位”,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秩序和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