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水表信息网!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供水新闻
 
供水新闻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我县水务工作实现大跨越!

字体: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01-22  来源:金堂县电视台  浏览次数:437
 改革开放40年来

我县水务工作者也紧跟时代步伐

团结一心 艰苦奋斗

用热血和奉献 用拼搏和汗水

在金堂大地上织出了锦绣篇章

今天,就请跟随TV君一起去看一看,这40年间我县水务的巨大变化。

为了了解改革开放初期时我县水利方面的资料,我台记者来到了档案馆。

改革开放初期的东风水库

上图中的这张照片,是改革开放初期东风水库的样子。当时的东风水库,只能解决仅仅5万人的饮水需求,可以灌溉农田只能达到1.5万亩。而现在的东风水库,可以解决近40万人的一个饮水需求,可以灌溉农田将近12万亩。

在我台记者手中拿着的照片,是当时的九龙滩提灌站,从照片上可以看出,之前的都是土坯瓦房,设施十分简陋。

东风水库和九龙滩提灌站,是我县最具代表性的两项水利工程。刚才通过照片大家了解到了它们以前的样子,经历了这40年的不断提升,它们现在是什么样子呢?为此我们的记者来到了项目现场。

崭新的堤坝、翠绿的山峰

倒映在宁静的水面

这便是东风水库独有的景色

作为东风水库的管理者,蒋光松每天都会来到这里。

蒋光松

东风水库管理处 副站长

我叫蒋光松,从1983年我就到东风水库上班了,已经35年工龄了,我见证了东风水库从改革初期到现在发生的巨大变化。我来上班的时候,东风水库比较落后,特别是这个放水设施,比较落后,放水的时候,人要在水下去作业,要在一米深以下去敲开那个石板,石板下面还有大概30公分厚的房泥,要用钢钎把它敲完过后,下面还有一个水泥轴,那个是要潜水去提。所以说这个很危险,它一旦提开过后,一脚没站稳,就有可能把脚吸到那个洞里去。

由于放水设施落后,只能手动搬开水下石板放水,每一次的水下作业,对于蒋光松他们都是一次巨大的考验。

蒋光松

东风水库管理处 副站长

曾经有一次,我们有个老职工,他就被吸了一只脚进去,当时很危险,我们最后来了几个同事,就用绳子拴在他的腰上来抬,把他抬上来的。抬上来过后,脚就受伤了,皮脱了一大层。

2011年,东风水库实施项目扩建,这不仅改变了蒋光松的生活,更改变了金堂人民的生活。

蒋光松

东风水库管理处 副站长

扩建就是在原来的坝的基础上,增加了15米高,这个大坝长度由原来的160米增加到292米。原来的这个灌面从原来的1.5万亩,扩展到现在的11.62万亩。管理设施,特别是放水设施这块,由原来的比较落后的改为现在的这个电动闸门,根本就不用人再下水去操作了。

东风水库扩建后,除了灌面增加以外,蓄水量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由原来的500万方,增加到现在的2610万方。

现在的东风水库可有效解决赵家、福兴、金龙、三溪、隆盛、竹篙、转龙、广兴等8个乡镇的11.62万亩农田灌溉用水,为龙泉山脉以东16个乡镇的60万城乡居民饮用水提供水源。看到如今的东风水库,蒋光松心中充满了欣慰和自豪。

蒋光松

东风水库管理处 副站长

作为我们水务人来说。确实感到很欣慰,也觉得比较自豪。因为老百姓的用水问题不用发愁了,我们水务人这么多年的奋斗,也有成果了。

伴着余晖

记者来到了九龙滩提灌站

初到这里

引入眼帘的便是高大崭新的厂房

刁先忠

九龙滩提灌站机电科副科长

我叫刁先忠,1982年参加工作以来,就在九龙滩提灌站工作,到现在已经36年了。可以说是见证了提灌站从改革开放之初到现在的巨大变化。我刚来的时候,机房都是石头的瓦房。所有机器设备都是全人工操作。特别是在启动机器的时候。闸门控制全部都是由五六个人一起搬动。有一次,管水员出去放水去了,我们当时只有三个人,三个人根本没有办法搬动,之后只有把管水的喊起来一起,才能一起启动。

刁先忠告诉记者,当时不但设备简陋,提灌站的有效灌溉面积也是很小,仅仅只有17.96万亩,老百姓的用水矛盾十分突出。直到2000年,这一切才有了改变。

刁先忠

九龙滩提灌站机电科副科长

直到2000年,九龙滩的续建配套改造工程之后,九龙滩提灌站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机房值班室全都是框架结构,机器设备全部是自动化控制,现在两个人就可以操控一切。

现在的九龙滩灌区设计灌面达到34.54万亩,控灌淮口、三溪、高板、平桥、竹篙、白果、隆盛、赵家、福兴、金龙等10多个乡镇,极大提高了输水能力,减少了输水损失,保障了九龙滩滩区群众灌溉用水。

刁先忠

九龙滩提灌站机电科副科长

作为水务人,我见证了改革开放40年来,九龙滩提灌站的变化。从最初的土坯瓦房,到如今宽敞明亮的机房。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并且有力的保障了灌区人民的生产生活用水。让我深感欣慰和自豪,我将以水务人特有的不怕苦不怕累精神,一如既往的努力工作,更好地服务于灌区人民,为灌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不懈努力。

治水兴水,安民利民。改革开放40年来,我县水利经历了一个由传统水利向水利现代化的大越跨,为我县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水利保障。同时,我县积极实施的“河长制”等治水模式,也让这座因水而兴的城市 水更清、河更美。

 
免责声明:
本站所提供的文章资讯、图片、音频、视频来源于互联网及公开渠道,仅供学习参考,版权归原创者所有! 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通知我们,我们会遵循相关法律法规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


 
[ 行业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