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水表信息网!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供水新闻
 
供水新闻

城乡巨变展新姿 绘就幸福新画卷——改革开放40年淮安住房和城乡建设亮点回眸

字体: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01-21  来源:淮安日报  浏览次数:514
        40年前,中国开启了解放思想、改革开放的大门。40年来,伴随着改革的春风,淮安住房和城乡建设演绎了一段又一段改革创新、激扬奋进的动人故事,在淮安这片热土上,无数住建人挥洒着汗水,燃烧着激情;无数建设者不惧艰难险阻,披荆斩棘、勇往直前。

40年,长河流淌,斗转星移。在淮安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住建人坚持示范引领,大胆先行先试,大力推进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发展,创造了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健康快速发展的淮安模式,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城乡统筹发展之路,绘就了淮安改革发展史上浓墨重彩的崭新篇章。

从最初的平房,到后来的低层楼房,再到后来人车分流、带电梯的高层住宅……40年来,赵娟虽然搬了好几次家,但每一次搬家都给她带来全新的居住体验。小区环境越来越舒适,周边配套设施越来越完善,生活也越来越方便了。“现在我住在绿地世纪城,出了小区不远处就有超市、公园、医院、公交站台等。从这么好的居住体验中不难看出,这些年市里下了大力气提升改善基础设施,我们老百姓真是享福了!”赵娟高兴地说。

40年,改革开放的浪潮滚滚向前,既助推了社会经济追赶超越,也见证了城乡巨变。40年来,淮安充分尊重城市发展规律,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不断强化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走出了一条具有淮安特色的城市发展之路。

党的十八大以来,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项目为王,不断优化提升城乡功能品质,加快推进城市建设。2013年至2017年,全市累计投资4469.4亿元,实施了4430个城市重点建设项目,城乡功能品质全面提升。这五年,我市先后打造了生态文旅区、水渡口中央商务区、淮海中心商业区、淮安古城区、白马湖湖滨新区、空港产业园、西游文化旅游区等功能片区,实施了连淮扬镇高铁、徐宿淮盐高铁、盐河“五改三”、万达广场、体育中心、“四馆”、大剧院、有轨电车、金融中心、淮安综合大市场等重大工程,淮安作为苏北核心商圈、江北综合交通枢纽、长三角重要旅游目的地的地位进一步凸显。一个个宏大的工程,争相在淮安大地精彩亮相。

与此同时,我市还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建设新格局,这也是淮安呈现给新时代的优秀答卷。

近年来,围绕“县域副中心、现代小城市”目标定位,市住建局全力推进马坝镇等10个省级重点中心镇建设。截至2016年底,10个重点中心镇基本建成了“十个一”基础设施项目。其中,码头镇入选全国第三批特色景观旅游镇,老子山镇获评全国第三批美丽宜居小镇。目前,布局合理、发展领先、功能完善、生态宜居、特色鲜明的新型美丽小城市初现雏形。

淮安还在苏北首创村庄环境乡镇全域整治模式,全力攻坚,30328个自然村庄环境整治任务提前完成;在全省率先实现农村环境“五位一体”长效管护模式全覆盖;推行农村垃圾清运收费;创建16个长效管护示范乡镇、19个市级“五星”乡镇,《村庄整治规划研究》被列入国家住建部课题。刘老庄村、码头村入选“江苏最美乡村”。

民生工程以人为本居住品质持续改善

住房,在老百姓心中,不仅是一个遮风挡雨的住所,更是承载希望的港湾。2007年,为了让住房困难群体实现“住有所居”,市住建局在全国首创“共有产权”住房保障模式,建立了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保障体系,实现保障体系健全率全省第一,并获评全省住房保障优秀示范市,赢得了百姓的赞誉。今年,“共有产权住房保障模式”还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吸引全国各地前来学习取经。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围绕建设苏北重要中心城市目标定位,聚焦民生改善,建成一批基础性、功能性、生态性城市公共基础设施,促进了市区道路、供水、供气、照明、排水、排污等事业的全面发展,城市的承载力进一步增强,市政基础设施更加齐备,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更加完善,居住环境更加优美,群众获得感进一步增强。

加快实施“五水共治”。近年来,全市累计投入27亿元,新(扩)建水厂7座,新增供水能力40万吨/日,新增供水管道长度443、2公里,供水普及率达99.5%,并获评省供水安全保障“优秀城市”。我市还以白马湖为第二水源地,启动了市区备用水源工程水,连续多年滚动实施乡镇区域供水工程,提前全面完成115个乡镇区域供水任务。值得一提的是,我市在全国率先引进澳大利亚先进水处理工艺,稳定达到国家106项检测指标的出厂水质标准。除此之外,我市还大力实施低洼易涝片区整治工程,使大治路、丹桂苑等一大批积水点实现雨停路净;全面开工建设主城区控源截污工程,完成四季青和第二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强力推进黑臭水体整治工作;石塔湖等黑臭水体整治工程的完工,赢得周边群众称赞;对办公区、公园等公共场所进行节水改造,让淮安顺利通过节水型城市复检。值得一提的是,今年10月24日,我市申报的《2018年黑臭水体整治示范城市项目》顺利通过国家评审,这意味着淮安成功入选“国家首批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获得三年总计6亿元的资金补助,成为全国首批20个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之一,也是江苏省唯一入选城市。

大力推动“住有宜居”。近年来,我市在全国首创“亮底征收”模式,将被征收群众最关注的分户补偿协议等十个方面内容直接予以公示,得到了住建部“创新和突破”的高度评价,并被省住建厅予以推广。五年来,全市累计完成7.64万户849.26万平方米的棚户区改造任务,棚改新开工77404套、基本建成71573套;累计争取专项资金13.78亿元,争取量位于全省前列;累计对全市593个老旧小区进行分类整治,整治总数全省第一,一大批老旧小区“旧貌换新颜”。与此同时,我市还在全国率先推行物管“重心下移、权随责走、综合治理”的淮安物管模式。如今,主城区的400余个老小区已实现了基本物业服务,社区托底填补物业服务“真空”,在全省率先实现物业服务全覆盖。

加速推进治堵保畅。近五年,我市滚动实施城市通达工程,治理“拥堵点”、打通“断头路”、织密“支路网”、开建“快速路”,打通了道路的拥堵瓶颈,完成了水渡口大道、环宇路等500多处堵点及“断头路”的改造。同时,我市还新改建了黄河东路、淮海南北路等一批城市道路。截至2017年底,市区道路已达2095.8公里,3678.9万平方米,较2012年末分别增长19.9%、30.6%。

除此之外,我市还加强市政道路配套建设,实现路通灯亮。全市共有道路路灯14万盏,路灯亮灯率达99%,照明设施完好率达95%;市区新增各类中低压燃气管网1000公里,全市燃气管网达2816公里,天然气供应能力超过2亿方,发展燃气用户41万户,燃气普及率达99.94%。五年来,一个个关乎城市形象的民心工程先后实施,得到老百姓的交口称赞。

生态优先绿色惠民宜居城市雏形初现

“我家就在翔宇大道附近。前几年,我想锻炼了只能沿着主干道走走,空气不好不说,还不安全。自从里运河文化长廊建好后,我每天晚饭后都会去那儿走走。”市民张明亮提起里运河文化长廊直夸好,优美的环境给他的生活平添几分乐趣。

每一座城市都有它的梦想,每一座城市都有它的坐标。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崛起”城市发展理念,淮安住建人用汗水和实干浇筑出自己的幸福坐标,奏响了生态建设的新乐章。

城市环境和形象不断改善刷新。五年来,淮安住建人精心打造生态园林品牌,努力让淮安百姓在生态建设中获得环境优美的“红利”。道路增绿添彩、公园提档升级、滨河景观美化、居住区绿化提升等,一大批园林项目建设方兴未艾;300到500米之内,必有青枝绿叶、花圃凉亭,基本实现了10分钟开车到市级公园、10分钟骑车到区级公园、10分钟步行到社区公园或城市“绿色小客厅”。

令人骄傲的是,在自然生态保护中,淮安系全国首家颁布施行永久性绿地保护条例的城市。56块1142.5公顷永久性保护绿地像“绿肺”,维系着城市的顺畅呼吸;100多个“城市绿色小客厅”游园,分布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公园绿地免费开放、深度开放成效初显,每年20多项观景赏花、生态民俗、社会公益等园事花事活动“多点开花”,丰富了百姓的生活。淮安还建成了华东地区领先的生态动物园,这也是苏北唯一拥有国宝大熊猫的动物园。除此之外,“淮安自衍花卉”成为与“苏州小桥流水”“扬州杨柳清风”齐名的江苏园林三大品牌之一,两届省园博会均获“造园艺术”最高奖。一项项绿色惠民举措先后实施,不仅让老百姓享受到实实在在的“红利”,也让淮安最终创成国家园林城市并顺利通过复检。

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量质齐升。近年来,我市坚持把生态、绿色元素体现到城市规划建设中,推进城市建筑绿色化。五年来,淮安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市高分通过国家级验收;生态文旅区被住建部评为全国首个绿色园区示范工程;废弃混凝土再生应用课题荣获住建部华夏科技进步奖;率先建成了苏北首家建筑能耗监测平台;获得绿色建筑二星及以上标识项目29个,建筑面积达333万平方米;建成苏北首个设计和运行双三星级绿色建筑项目和淮安首个、规模全省第一的超低能耗被动房示范项目。同时,我市认真落实“263”专项行动部署,按照“七个起来”要求,加强执法监管,促进建筑工地、拆除工地等降尘抑尘达标。

产业规模持续扩大支柱地位更加巩固

近日,我市首创并在全国率先实现的“数字化联合审图”模式获得国务院办公厅的通报表扬。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审图时间已由至少85个工作日缩短为初审7个工作日以内,不仅减少了投资主体的制度性交易成本和机会成本,也大大降低了企业因审图时间长而丧失市场的风险。“高铁商务区项目多,涉及的施工图纸多且杂,但把图纸上传至系统后,最后仅用了一周时间便将所有图纸审好,为项目建设节省了宝贵时间。”提起数字化联合审图,淮安高新控股有限公司规划处处长唐睿智连连称赞。据统计,我市自2015年开展数字化联合审图工作以来,已累计审查涵盖公共建筑、居住建筑、工业建筑、岩土工程勘察等项目5545个,审查面积达6463平方米,审查图纸超过151万张,累计为报审单位节约直接成本约3000万元。

近年来,为响应市委、市政府“放管服”工作要求,市住建局着力创新服务模式,进一步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用权力的“减法”、管理服务的“加法”换取建筑市场活力的“乘法”,推动全市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

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建筑业转型升级步伐不断加快,建造能力不断增强,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支柱地位更加巩固。目前,建筑业已与房地产业、物管行业以及自来水等市政公共服务行业组成了住建系统的特色产业,也是富民强市产业。近年来,淮安住建系统紧紧围绕四大产业,打基础、强监管、抓改革,积极培植税源,地税收入占了全市地税收入的近“半壁江山”,带动近50万人就业创业。

建筑产业稳中求进。近年来,我市积极落实“建筑强市20条”,引导企业调整结构、开拓市场、延伸产业链。2013年,我市建筑业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成为全市首个千亿元产业。“十二五”期间,全市累计完成建筑业总产值5483亿元,年均递增22.96%,比全省平均数高2.5个百分点。2018年全市建筑业预计完成总产值、增加值分别达1753亿元、465亿元,分别占年度目标达101%、101.1%,外出施工产值达1177亿元,占年度目标的102.4%,位于全省前列,占全市GDP10%以上,贡献税收近90亿元,带动近30万农民工就业。令人欣喜的是,伴随着淮安住建事业的快速发展,建筑业企业培育实现了新的突破——在创成首家特级资质基础上,2家企业进入江苏省装修类百强,4家企业获评江苏省建筑产业现代化示范基地,淮安区还被省政府命名为“建筑之乡”。

房地产业健康发展。“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为了使全市房地产市场供求基本平衡,供需结构更趋合理,房价保持基本稳定,五年来,淮安住建人抓监控、促开工、稳房价,商品房竣工面积在几年时间里始终保持年均增长12%的速度,使商品房销售处于较稳定的成交状态。同时,房地产开发品质不断提高,成品住房建设规模逐年增加,吸引恒大、碧桂园等全国知名房地产开发企业来淮投资开发。此外,我市还在全省首家建成平台、数据库和服务器“三统一”的个人住房信息系统,实现了全市个人住房信息实时查询。

物管行业和市政公共服务行业也为富民作出了应有的贡献。目前,全市物业服务企业托管住宅小区面积约2000万平方米,带动3万人就业。自来水、燃气、污水处理等几个重点公共服务行业,年税收在1.9亿元左右。

“百年大计,质量为本,安全第一。”做好质量安全工作是推动产业发展行稳致远的有力保障。五年来,淮安创成“鲁班奖”3项,创国家优质工程43项,创省“扬子杯”(“紫金杯”)优质工程376项,创市“翔宇杯”优质工程498项。全市住建系统未发生较大以上安全生产事故。

改革开放以来,一幢幢拔地而起的高楼,展现着住建人的气概;一组组入库税收的数据,体现着住建人的担当;一项项优质工程,昭示着住建人坚持“精致建设,质量是天”的承诺。

队伍建设全面加强住建精神蓬勃向上

“下水道郭玉凤班”“新奥尹超维修班”“自来水刘军维护队”“劳模创新工作室”“行道树大队”……改革开放以来,淮安住建系统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在建设苏北重要中心城市进程中奋勇前行,涌现出一个又一个先进模范典型。2018年,市政设施养护处下水道“郭玉凤班”成功入选“第四批全国学雷锋活动示范点”,王松林被评为全市“最美党员”。一个个住建人以毅然决然的使命担当,用无悔青春和辛勤汗水,生动诠释了“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的奉献精神,谱写出了一曲曲淮安跨越发展的华彩乐章。

立人铸魂,风光无限。打造一支风清气正、昂扬向上的团队,是新时期党建工作的需要,也是淮安住建人才队伍管理和培养的需要。

为凝聚人心,激发斗志,淮安住建人用先进模范事迹,树立标杆和榜样。走进享誉全省的淮安市住建系统劳模创新工作室,一个个“最美住建人”用朴实的语言讲述着他们的“最美住建故事”,激励着全体住建人向劳模学习、向劳模看齐、争当劳模的工作热情。据介绍,劳模创新工作室以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为方向,积极搭建劳模挂帅、职工参与的创新平台,充分发挥了劳模的引领作用,引导建设系统职工积极投身创新实践中,攻克建筑行业技术方面的疑难杂症,促进科研成果转化,规范住建系统行业技术人才培养、技术创新相关工作,做到资源整合,互利共享。在住建系统,“一个劳模带领一个团队,一个团队引领一个系统,一个系统唱响一座城市”的故事,感动着淮安,也感动着中国。

改革和创新催生出的无穷动力,让淮安住建春风荡漾、活力尽显。81项行政许可和服务事项全部进驻政务中心办理,实现了“一个窗口对外、一个机构履职、一枚印章审批”;数字化联合审图国内领先,全国推介会在淮安召开;研发农民工实名制管理系统,在全国率先解决农民工讨薪难题,其经验做法在全国推广。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团结奋进的领导班子总以好干部标准要求自己,以上率下。五年来,住建系统全面加强思想、组织、作风、反腐倡廉和制度建设,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高标准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等。其中,“百千万工程”“新鲁班讲坛”等多项创新做法被住建部、市委组织部专题推介,市住建局被住建部列为在江苏的唯一联系点。此外,市住建局建成的“廉颂园”被评为廉政文化示范点,廉政宣传微视频《平淡》荣获全省廉政公益广告影视类铜奖。该局还开展以整治“推诿扯皮”为重点的“两为”整治“百日攻坚”专项行动,整治各类问题137个,形成典型案例100个,并在全市率先组建行风监督员队伍。

改革开放以来,全体住建人用勤勉和智慧,在实现“两聚一高”“两大目标”的征程上,不断赢得社会的褒奖,一项项桂冠纷至沓来。据介绍,市住建局连续多年荣获跨越发展目标考核优秀单位、软环境行风建设“十佳单位”“优胜单位”;系统中多个单位获得年度“101%服务流动红旗”“十佳处室”“优秀单位”称号;纪检监察“一体两翼”目标考核连续三年被评为全市先进。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淮安住建人唯有牢牢坚守40年砥砺奋进的初心,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一步一个脚印,用勤劳、勇敢和智慧诠释“实干”精神,才能将党的十九大描绘的发展蓝图逐一变为现实。

40年后再出发,淮安住建人正踏着铿锵的脚步前行,向来往宾客展示美好的城市形象,向市民传递来自幸福生活的温度!

 
免责声明:
本站所提供的文章资讯、图片、音频、视频来源于互联网及公开渠道,仅供学习参考,版权归原创者所有! 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通知我们,我们会遵循相关法律法规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


 
[ 行业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