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水表信息网!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行业资讯
 
行业资讯

青岛:我市实行农村自来水化工程 清凌凌的水流进农家

字体: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5-06-13  来源:青岛日报  作者:记者宋学智  浏览次数:576
????本报记者宋学智

  村村通自来水,这是农民兄弟盼了多少年的事!从今年开始,我市正式启动农村自来水普及化工程,决定用两年时间,全面实现我市农村自来水化,使近100个镇(办事处),2000多个村庄,138万农民饮用安全洁净的自来水,此项工程已被列入政府今年要办好的12件实事。这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情系“三农”、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

  “哗哗”喷涌的自来水,让市郊农民喜笑颜开,心花怒放。“过去,乡下人羡慕城里人拧开水龙头,清凌凌的水就流淌到家中,如今农民也可以像城里人一样用上自来水了。”来到刚刚通上自来水的平度市崔家集镇,村民说起自来水,大家都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他们打心眼里高兴,纷纷称赞党和政府为农民办了一件实实在在的大好事。

  祖祖辈辈喝“懒水”

  传统的“自来水”,在农民的眼中,就是不用到井边挑水,拧开水龙头就可以流淌到家中的水。

  如今用上自来水的农民对自来水的含义有了新的认识,原来自来水关键是将地下水输送到水厂,经过沉淀、处理、消毒后,水厂通过加大压力,通过管道,将水送到农民的家中。

  走进平度市白埠镇和平村老农民孙希俊的庭院,说起自来水,这位饱经沧桑的庄稼汉脸上立即绽开了笑容:“过去祖祖辈辈吃水都是到井里挑水,再后来日子过好了,村民们都在庭院里打眼地下井,用一个压力泵,通过压水把水提上来。当时许多村民认为,这就算‘自来水’。现在听村干部一说才明白,过去喝的水为什么发‘懒’,原来是没有经过水厂层层处理。”

  平度市水利局局长王存贵说,平度市许多乡镇的农民祖祖辈辈牙齿发黄,原因就是当地农民吃的是含氟量较高的地下水。更令人担心的是一些村庄的地下水因为水源地周围已经被污染,农民喝不到安全洁净的水。这直接影响了农民的身体健康。就是这样,遇到干旱季节,农民仍旧连水都吃不上,有的村只好人抬肩抗到邻村取水。在一些严重缺水的村庄,可以看到一些专门贩水的商贩,一桶水最贵的时候可以卖到十多元。“饮水难”是制约农民奔小康的“拦路虎”,是直接影响农民身体健康的一大难点。

  解决农村“饮水难”刻不容缓

  虽然我市每年都着力解决市郊一些村庄农民人畜吃水难的问题,但由于市郊农村村庄众多,点多面广,受资金等困难的制约,难以在短时间内彻底解决好这一难题。

  许多农村干部一谈起农民吃水难问题,心中就有内疚感:“想想都解放这么多年了,一些村庄的农民连吃水的问题至今还没有解决,真是太惭愧了。”

  实施村庄集中供水如果不彻底解决农民的吃水问题,那么实现市郊农民的小康生活就无从谈起,因为水在农民的生活中真是太重要了。此外,农民家中自家打的水井,水资源环境得不到保证,特别是传统的“一家四间房,外套院落墙,内有猪圈和茅房”的住宅布局,水资源很容易受到污染。

  让农民早日用上安全、卫生的自来水,这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重要内容。

  “政府下这么大的决心,要求在两年内全部解决农民吃水问题,我们必须把好质量关,从长效管理机制入手,把这项民心工程好事办好,实事办实。”负责实施农村自来水化工程建设的市水利局局长于睿表示,他们将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确保保质保量完成这一艰巨的任务。莱西、平度和即墨等市的水利部门抽调专业技术人员分片包干,负责工程的质量、进度。市水利局还实行例会制度,并分别在胶州市、平度市和胶南市召开调度会议,观摩了胶南市部分农村自来水化工程,做到供水工程有人抓、工程实施有人管、具体事宜有人办。市水利局还树立二个标准:一是通过全年的农村自来水化工程建设,为明年的农村自来水化建设树立良好的形象标准;二是通过落实建管同步的工作措施,为已建的农村自来水化工程树立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管理机制标准。

  倾注全力攻克“三难”

  要在两年内完成2000多个村庄的自来水问题,绝非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由于该项工程涉及的点多,面又广,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很多,概括起来有“三难”:一、面广、量大、布局分散等工程建设难以管理的困难;二、经济底子薄、自然条件差、工程投资大、配套资金等筹措困难;三、部分领导和工作人员对全面完成工程建设任务信心不足的困难。

  围绕解决“三难”问题,市水利局认真总结过去农村自来水工程中的经验教训,从严把好四关:一是充分论证,把好水质、水量关;二是专业队伍施工关;三是把好设备材料关;四是尽可能使符合条件的村庄实施集中供水。

  市水利局农水处处长于佳明说,实施农村集中供水不但具有水源足、水质优、收费易、好管理的特点,而且更利于向城乡一体化的供水目标发展。今年,全市将通过城乡管网延伸,乡镇集中供水工程增容联网,联村供水工程等模式,实施自来水化村庄近500个,占供水村庄的近50%。

  在崂山区王哥庄的施工现场,崂山区水利局副局长赵思科介绍,崂山区139个村的吃水工程多数建于上世纪80年代,由于当时受经济条件、材料技术和施工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工程的建设标准较低,同时吃水水源多数为单村为战,以截山沟、打小井等小型水源为吃水水源。此外,由于当时管道的管材质量参差不齐,施工质量不高,加上运行多年,不仅造成各村供水管网跑冒渗漏严重,而且造成水质二次污染。由于供水无水表等计量设施,管理水平低,农村吃水基本呈现“自流水、福利水”的无序管理状态,用水浪费严重。

  按照“用水保障,饮水安全,有偿用水,节约用水”的目标,崂山区开始更新供水管道及村内管网,实行一户一表的有序管理。平度市则实施一户一线一表一闸直接到户,单户计量的办法,力求节约用水,减少损耗,最大限度降低群众吃水费用。在资金筹措上,采取“上级拨一点,政府补一点,群众筹一点”的办法,确保工程的顺利实施。

  在希望的田野上

  过去一谈到水,在一些水源紧缺,特别是水质较差的地区,农民总有切肤之痛。

  采访中,许多农民诉说过去吃水给他们带来的痛苦,因为水质差,许多农民张口可见满口的大黄牙。这都是水中含氟造成的;因为缺水,许多村庄人畜争水,更谈不上农业用水……农民吃尽了缺水的苦头,更吃尽了水质差的苦头。

  农村自来水化工程,是提高执政能力,保持共产党先进性的具体体现,是推进农村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村经济建设的前提。自今春这一工程在市郊陆续开工后,市郊一些村庄农民饮水难问题,在今明两年内有望得到彻底解决。

  市政府确定,今年将解决1000个村庄74.59万人吃水难问题,并将这一工程列入2005年市政府要为群众办好的12件实事之中,目前施工单位正紧锣密鼓进行施工,争取让缺水的农民早日告别吃水难。青岛市水利局介绍,实施农村自来水化工程,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内容之一,需开工760处工程,完成土石方520.4万立方米,铺设主、支管道长度4916.6公里,总投资18041.8万元。该工程涉及胶南、胶州、平度、莱西、即墨五市及黄岛、城阳、崂山三区的96个镇(街道办事处),1050个村庄。工程完成后可增加日供水能力6.53万立方米,解决我市农村1050个村庄、74.59万人的饮水问题。

  说了算,定了干,按时完。为确保该项工程按期完成,我市各级党委、政府和水利部门统一了思想,认识到实施农村自来水化工程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内容,是真正体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受农民欢迎的民心工程,这也是促进我市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为此,市政府与各市(区)政府签订了责任书,明确了目标任务,落实了工作措施,并列入今年的年度目标考核,同时将农村自来水化列为市政府在城乡建设和改善人民生活方面重点办好的实事之一。为确保按期实现全市农村自来水化的目标,各市、区根据各自的实际,委托有关乡镇政府或行政主管部门,组建了项目法人,明确了任务、落实了责任,并按建设程序要求组织专业施工队伍。有关专家介绍,我市农村自来水化工程规划设计科学合理,工程建设中突出做好水源的可靠性论证和中长期的需水量论证;在有条件的地方,还将积极推行城乡一体化供水模式,通过延伸管网、乡镇集中供水、联村集中供水等,实现投资省、标准高、水质优、易管理、优化配置水资源的目标。据悉,我市农村自来水化建设的资金,由青岛市财政每年安排4000万元(两年8000万元),其他资金每年安排2000万元(两年4000万元),专项用于补助农村自来水化建设。对五市每个村庄平均补助5至6万元左右,对城阳、崂山、黄岛三区给予适当补助。五市与青岛市按1:1的比例足额配套,城阳、崂山、黄岛三区将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其余部分由有关受益乡镇、村及农民自筹解决。

  据悉,为充分考虑受益农民的承受能力,我市要求要把好事办好。各市、区要加强资金管理,项目法人单位要建立农村自来水化专户,确保专款专用。有关部门我市还将加强对资金拨付使用全过程的监督和审计,完善各项监管制度,确保资金使用安全。

  一条条自来水管道正在向市郊村庄延伸,一股股清洌的水流正涌向农民的心田……

 
免责声明:
本站所提供的文章资讯、图片、音频、视频来源于互联网及公开渠道,仅供学习参考,版权归原创者所有! 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通知我们,我们会遵循相关法律法规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


 
[ 行业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