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台河几任市委市政府班子立足发展、顺应民意,一任接着一任干,带领七台河人民协同作战,直至打通城市供水工程“最后一公里”、“最后一米”,实现正式通水。这项工程的建成,将在50年内彻底解决市民的供水保障和饮水安全问题,是七台河建设百姓美好生活实践的一份厚重的答卷。
通水通心通未来。这是民生水,也是幸福水,广大七台河市民翘首以盼多年的“好水”喝起来很甜,感觉很美。
为有源头活水来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可是,七台河的水,一直被当地群众诟病。
七台河市是一座缺水的城市,供需矛盾突出。七台河市区多年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有466立方米,约占全国全省人均水平的1/ 5。
资源性缺水、工程性缺水、水质性缺水曾成为制约七台河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为保证居民用水,挤占工农业用水,影响了城市发展与经济建设,安全合理用水变得脆弱,有些招商项目也因为缺水无法落地,缺水成为影响民生、制约发展的首要问题。
七台河市区内的桃山水库作为水源地,承担市区生活供水任务。虽然,七台河市每年都对桃山水库周边环境进行专项整治,对水源地实行最严格的保护,但由于水库源头天然环境无法改变,农药、化肥等农业生产残留物质难以根绝,桃山水库水质一直有不断下降的危险。
水安则民安、水兴则城兴。城市供水问题成为七台河市委市政府下定决心要解决的“头等大事”。
2011年初,七台河市委托省水利厅及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对该市缺水情况进行评价,并就解决居民供水问题提出多套解决方案,经多方论证,最终确定选择优质水源地建设供水工程,成为解决该市水资源短缺,改善生活用水水质的最优方案。
2013年11月,“七台河市供水工程”被省政府列入2014年“十大民生工程”之一。
经过不懈努力,2014年10月18日,七台河城市供水工程正式开工。从那天起,七台河广大市民的心就和这项“一号民生工程”紧紧连在一起。
水为什么这样“甜”
作为市民代表,王邦勤出席了9月16日的通水仪式,直接饮用了新制备的自来水。“很清澈,感觉特别甘甜,我对新水源更加放心,家里的净水机可以撤了。”
原来桃山水库的水经过水厂处理后的出厂自来水虽然可以达到合格标准供市民使用,可是市民都说这水“口感不好”,新水源的水接入到水厂后经过同样的工艺流程处理,水为什么就这样“甜”了呢?
9月19日,在七台河市供排水总公司,记者找到了答案。
七台河市供排水总公司水厂水质监测中心副主任刘艳向记者提供了新旧水源地的水源水检测报告和出厂水检测报告。记者发现,桃山水库水源水的色度为368,浑浊度为103,高锰酸盐指数为11.68;新水源地的水源水色度为134,浑浊度为63.7,高锰酸盐指数为5.17。新水源地的水几项指标均明显低于桃山水库的水。
来自新旧两个水源地的出厂水检测结果也差异明显:桃山水库的出厂水色度为7,浑浊度为0.63,耗氧量为2.78;新水源的出厂水色度为<5,浑浊度为0.15,耗氧量为1.97。
刘艳说:“这几项指标低,说明新水源的水更加清澈,更优质。检测报告上新水源的出厂水色度为<5,其实实际色度能达到2、3左右。”
“现在我们进行水处理时,投入的净水剂剂量明显减少,水与药的反应更加迅速。”水厂厂长张继纯说。
桃山区花园社区的居民耿桃很激动:“以后再也不用为水质好坏而担忧,想到这就很开心。”
七台河城市供水工程正式通水后,该市的一名干部在微信朋友圈发了这样一条信息:“喝水有甜头,生活有奔头,工作有劲头。”
打通“最后一公里”
好水要用好,好事要办实。
接过七台河城市供水工程指挥棒的本届领导班子在“用好办实”上大下功夫。
七台河市区内的供水管线老化严重,漏点遍布。据七台河市供排水总公司总工程师姜允福介绍,市区内供水管网的漏失率高达60%。“大量失水不仅造成巨大浪费,失水后管线内形成负压,一些杂质从漏点进入管线,这也是市民用水时觉得水里有异物的原因。”
七台河市委市政府打出“组织拳”,坚决打通这“最后一公里”和“最后一米”,加强二次供水水质管理,进行供水管网升级改造;对二次水池、水箱喷涂钛纳米涂料,保证二次供水水质无污染。
今年2月开始,七台河市供排水总公司对供水管网展开拉网式的排查漏点和维修堵漏工作,在处理大小各类管漏的同时,进行市区内供水管网升级改造。至9月中旬,市区内管网干线已改造完成,支线和小区内管网改造正在进行中,居民楼内供水管路也将进行全部改造,明年全部完成。
七台河市区内共有97个二次加压水箱和蓄水池,今年起,七台河市对这些水箱全部进行钛纳米聚合物涂层改造。
由七台河鑫科纳米新材料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研发的钛纳米聚合物涂料固化后稳定性强,不引起水质变化,不污染水质;该产品已通过无毒性试验,抗渗透能力强,耐水性强,能长期保持水质卫生指标合格;耐蚀性强,还有良好的防垢、防粘附性以及杀菌作用,可有效防止垢和微生物的粘附,涂层自洁易清洗,可长期免清洗。
目前,行业最先进的钛纳米聚合物涂料在全国范围内只有上海市闵行区在供水水箱改造上使用,而七台河将在全国首次实现全城应用。
政府出资1.2亿,为全市20万户居民更换无线远传阀控水表任务已完成过半;水厂升级改造也已提上日程……
七台河市长贾君说:“我们坚持保证水质,实施水厂升级改造、供水管网升级改造,运用食品级防腐涂料技术进行水箱改造,推进建设‘智慧水务’,实时监测管网运行和水质安全,成为自来水可直饮全覆盖的城市。坚持普惠全民,加快跟进老旧城区供水设施改造进度,确保年底前城区24小时供水覆盖率由45%提升到80%,明年实现全覆盖。坚持让利百姓,加大财政补贴力度,保证基础水价不变,探索实行阶梯水价,让这一方好水成为滋养煤城、造福人民的幸福之水。”
吃水不忘“挖井人”
吃水,不能忘“挖井人”。
供水工程的顺利贯通,离不开供水一线广大建设者的心血和汗水。
七台河城市供水工程历时4年多建设,克服了涉及林地耕地征迁难、地质环境复杂施工难、跨区域跨地市协调难、新旧系统并网改造难等诸多困难。
地质环境复杂,隧洞和管线工程施工尤其难。
该工程全长55.34公里,有取水泵站1座、隧洞8.21公里、管线47.13公里。隧洞围岩属于5类围岩,施工始终面临围岩破碎、塌方、涌水等诸多困难,易造成涌水、塌方,施工时必须强支护辅以喷浆作业以防止塌方,这就加大了施工量、难度,也严重影响了施工进度。
据中铁五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七台河供水工程项目副经理申大帅统计,在830天施工过程中共经历了20次塌方,塌方迹象一旦出现,立即采取及时加强支护、封闭掌子面等紧急措施,同时与监理、建设、设计单位共同制定施工方案,全力遏制险情扩大,尽快恢复生产。
申大帅回忆说,隧洞穿越富水地带时形成涌水危情,在七次穿越富水地带过程中,曾有三次每小时出水量达300立方米,在500口径大水管和30千瓦水泵不停运转下,仍在两个半小时之内就将隧洞淹没1.5米。施工队通过加大出水设备功率,增加抽水设备解决险情。施工队施工中采取超前管棚、超前小导管注浆的措施,遵循短进尺、弱爆破、强支护、早封闭、勤测量的原则进行谨慎进尺。
“整个隧洞施工过程中,我们未出现一起人员安全事故,因为我们视安全为天,严把安全关。”申大帅说。
那丹哈达岭南端供水工程隧洞工程一标段工程项目经理勇晶东说:“那丹哈达岭地质复杂,围岩情况极差。1号支洞在280米左右开始出现了100多米的泥岩段,正常情况下钻孔、装药、爆破的一个循环进尺是2到2.5米,为确保安全,在泥岩段只能减少到0.3米,严重时一天都不能进尺。经过全体工作人员3个多月的努力,终于渡过了难关。“这是民生工程,也是德政工程,关系到七台河市人民的饮水问题,一辈子能赶上这样的工程,再苦再累也值得。”勇晶东如是说。
工程监理部总监李志国从事隧洞工程40余年,有着丰富的工作经验。“难度这么大的工程,我还是第一次经历。我今年64岁了,总监证到66岁就到期了,两年后可以退休了,退休前能参与这么巨大的供水工程,非常荣幸,职业生涯也圆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