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水表信息网!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行业资讯
 
行业资讯

江苏户表工程系列报道之八:南京水司户表工程设计及实施

字体: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5-04-21  来源:中国水星  浏览次数:624


  一、实施概况

  南京水司自1998年下半年起开展抄表到户工作,是全国开展此项工作较早的城市之一。实施按照“新老分开,新房一刀切,老房分步走”的原则。1999年完成5万户,2000年完成10.8万户,2001年完成15万户,2002年完成11万户,2003年完成10万户,2004年前11个月完成5.2万户,累计完成57万户。在抄表到户工作实施过程中,我公司延伸了服务方便了百姓,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抄表到户工程的实施首先是形成的选择,我们曾为用户提供过四种选择:形式一:户内就地改造,70元/户;维持原有管道系统。这就是用户喜欢而我们最不愿接受的方式,由于各种原因这种形式在抄表到户实施早期大量实施,目前已实施近29万户。但这种方式仍使用原有管道系统,这些公共供水管多为镀锌管,容易锈蚀,影响水质、水压,且发生损漏后难以维修;安全性差,管道系统损漏由用户转嫁给我们,同时换表后水表仍装在用户家中,造成抄表工上门抄表吃闭门羹的现象时有发生,居民出于安全及隐私权的考虑,通常也不允许抄表人员入室抄表,只肯自报读数,抄表人员对于水表的使用情况及违章用水的情况无法及时了解,一旦用户拒交水费,很难按照供用水合同停止供水。因此,抄表到户而表不出户,造成损漏量加大,抄表效率低、抄收成本上升,而且我们也丧失了对水表的控制权。目前已极少受理该形式。

  形式二:水表出户改造,250元/户;有条件的全部采用地埋,水箱供水的采用嵌墙。该形式已实施17万多户,是我们目前的主要推广形式。

  形式三:户内就地改造加远传,250元/户;

  形式四:水表出户改造加装远传装置,400元/户。近6万户采用了形式(3)和(4)。远传水表的采用虽然解决了抄表问题,但也存在信号有时不稳定,易产生度数分岐,维护费用较高、线路易被人剪断而造成信号中断、室内远传表系统维护得不到用户配合的问题,远传水表的综合经济效益问题值得研究。目前出现众多的新型远传表、卡式表,其抄收后台管理软件各不相同,慎重选择何种类型的新型水表,既要便于今后的日常维护管理,又要方便老百姓使用,还要充分考虑到与银行联网收费的诸多技术问题还要考虑实施费用不能太高,满足社会多数用户的认可。

  二、抄表到户工程实施采用的设计标准和规范

  在户表工程设计中主要采用的设计规范主要为《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建筑给水排水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2002)《住宅给水管道工程防冻保温技术规程》(GBJ08-33-93,目前已废止)等,这些规范中对户表工程中的管材、附件和水表,管道布置和敷设,系统验收等均有具体的要求;在安装工程中采用和参照的标准图集有《S161管道支架及吊架》、《03S402管道和设备保温》等。

  管材的选用,主要考虑因素是价廉物美,便于安装和维修等,先后试用过镀锌管、U-PVC管、HDPE管、铝塑复合管和PPR管等,经过不断筛选,目前推荐使用的是HDPE管和PPR管,在楼房有大平台,进水主管引到平台上很困难时,则使用钢管将单元进水主管引到平台上,塑料金属复合管因价格因素而放弃。保温材料则就地取材、依据价廉质优、易于安装的原则,选用自熄式发泡聚乙烯,外套管为PVC塑料管。

  为便于实施,依据以上的规范、标准和材料选用原则,我们设计了《自来水户表工程安装标准图》。该标准图中包含地埋式、嵌墙式及其他形的安装平面图、系统图、安装说明及保温大样图。为适应单元不同数量住户及单元不同形式,把表箱分为一箱一表、一箱二表、一箱三表、一箱四表进行组合,一只表箱中水表原则不超过4块。对于保温工程,也是大家关心的问题,在最初的实施阶段,由于大家重视不够,在2003年的寒冬,问题暴露了,许多改造后的管道被冻住,社会反映很大。随即,我们对管道特别是明管的保温做了明确的要求,户表工程立管及横管保温层厚度12-15MM,其中1-3层厚度不中于12MM、3层以上不小于15MM,外套管采用PVC排水管。要求新实施的必须严格执行并逐步对已实施工程进行改造,这样实施后在今年冬天的低温考验下,绝大多数没有出现问题,但在一些细节仍需改进,如原有表箱采用砌砖,在实施中会因支管覆土过少而造成冻管及水表,准备采用定型浇注表箱,进出水支管及水表安装高度一次控制。保温外套管采用圆形管,保温聚乙烯有时会与时户管结合不严实,亦会造成冻管,特别是3楼以上支管数量愈少发生概率愈高,经过调研和讨论,外套管准备使用方形PVC护板,根据支管数量,分为120×90MM、120×70MM、60×60MM等不同规格,发泡聚乙烯亦随之由圆形改为不同规格的方形,要求填满支管与外护板之间的空隙。保温层厚度亦再提高一个档次,分别为1-3层厚度不小于15MM、3层以上不小于20MM。

  此外,由于“水表出户”改造施工中采用的水表的精度较高,对压力和水流的变化十分敏感,细小的水流和水压波动,都会引起指针的走动。为了避免进水管内压力的微小变化对水表计量准确的影响,水表均装设外阀(进水装闸阀)和内阀(出水装球阀),同时在水表前后加装登高,并在水表安装后,缓慢开启阀门,让水流缓慢地进入上水支管,打开放所口放气,排除上水支管内夹杂的空气,尽量避免引起水表空转。

  三、抄表到户实施后存在的几点问题及对策

  1、产权界定

  1998年9月2日发布的《江苏省城市住宅物业管理办法》第二十八条(二)规定:“房屋的外墙面、楼梯间、通道、屋面、上下水管道、公用水箱、加压水泵、机电设备、公用天线、消防设施等房屋本体公用部分、设施、设备,由住宅区受聘的物业管理企业组织定期养护维修”。在房改售房时,房改部门向住户收取了“住宅公用部分及公用设施维护基金”。根据上述界定,内部设施归物业管理维修,而供水企业无需改造、维护小区和房屋内部公用设施。但是这样做对供水企业存在潜在的危害,因为业主没有关心供水设施好坏的内在动机,业主关心的是供水企业是否保障安全供水。而且供水企业与业主的结算点已经迁移,供水企业使用了更多的供水设施,但这种扩大不会增大收益,只会造成漏失量、维护量的增大,因而增加供水成本。  

 有关政府部门应尽快对抄表到户后出现的新的产权界定问题做出规定或立法,这样才能做到社会效益最大化。  

 2、维护管理问题  

 抄表到户实施后,地埋式每户单根上水立管明装于建筑外墙。这种模式产权界定明确,上水立管为表后管线,水司只应管理至用户水表,表后上水立管归用户使用并管理。对于需设置屋顶水箱供水的用户,我公司采用上水立管明装于用户楼梯间、水表嵌墙安装于用户进水点墙面的方式。这种方式产权界定模糊,上水立管成为表前管线,理应由供水企业管理并维护,但上水主管又属于住房公用设施,尚没有政策支持供水企业使用这部分住房的公共设施维护基金。目前上水主管被损坏而造成用户损失赔偿等问题已引起供水企业的重视。

  就地更换水表的方法存在的隐患最多,产权界定不清、抄表难、维护管理难等。如何解决不彻底改造的这部分用户的潜在问题,正是我公司所面临的问题。在条件许可时,有必要对以上工程实施二次改造,真正做到既方便百姓,又利于水司维修管理,减少漏损。

  3、屋顶水箱供水方式问题

  从整个供水管网经济运行、合理调度角度分析考虑,屋顶水箱供水无疑是经济合理的。但屋顶水箱是开放式建筑,且管理制度不严,使得水箱水质劣于管网水质。此外,屋顶水箱还存在进出水管道及阀门损坏无人管、漏水发生费用由用户补贴的现象。从我市近年来老百姓主动申请改造的原因看,总分表相差大是主要原因。为尽可能避免抄表到户后水箱漏失造成管网漏失率上升,我公司在一些水压能满足供水的地区(六楼水压达0.28Mpa,七楼达0.32Mpa),取消了屋顶水箱。

  随着水箱取消数量的增大,屋顶水箱的调节作用逐年减小,自1996年以来,我市的最高日供水时变化系数逐年增加,已由1996年的1.06上升至今年的1.20以上,昼夜供水量差距越来越大,这不利于水厂生产控制和调度管理,需对水厂、管网进行扩建,或者扩建调节水池,否则会酿成高峰时段水量不能满足供应的新一轮危机。

  在优化城市供水管网的同时,合理建设调蓄站库,以减轻高峰供水时,水厂及管网的压力。

  4、后期管理问题  

 我市在抄表到户前原有结算水表7万余只,自1998年实施抄表到户至今,结算水表已增至近60万户。对于这样巨大的变化,在抄收的管理模式和人员配备上亦应跟上,用户申请后不能及时勘察设计、施工后又不能及时建卡、抄收,这些问题在一段时间里成为用户投诉的热点。许多老户就地换表改造工程,虽明知存在着用户管材质差、锈蚀严重、水箱使用时间长、水质难以保证 等诸多问题,但鉴于时间紧迫、资金有限及用户装修等原因,这些问题改造时未能解决,存在着明显的安全隐患。

  在后期的抄收管理中,后继人才的培养也是刻不容缓的问题。着手接着和造就一支能够有效、科学地管理好户内水表抄见、质检的队伍,并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使用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对用户申请、勘察、设计、安装、抄收、投诉等供水业务流程进行现代化的管理,保证抄收及服务工作的科学、高效。

  以上是笔者对南京自来水总公司1998年开展抄表到户工作以来的初步分析总结及几点思考。笔者认为,有必要全面深入地分析、总结几年来的工作经验和教训,有必要对抄表到户新增加的维修成本、漏损量进行统计分析,将以上费用列入成本,作为水价调整的因素之一。有必要共同研究探讨在新的供水形势下,供水企业如何调整内部管理模式,促进企业发展,满足社会需求。
 
免责声明:
本站所提供的文章资讯、图片、音频、视频来源于互联网及公开渠道,仅供学习参考,版权归原创者所有! 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通知我们,我们会遵循相关法律法规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


 
[ 行业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