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爱读书的小编在课外读物中发现了“大服务”这个概念。概念最早由华为在2013年提出,服务是华为ICT(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解决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大服务”则是涵盖了规划、设计、实施、运营和提升等ICT全生命周期中的各个阶段。
近几年“大服务”的概念在水务行业也有渗透,小编举一反三来理解,服务最初的狭义定义应该是水务企业供水、抄表等一系列对用水用户提供的服务,而物联网信息化的爆发式增长似乎给供水企业加了buff,“大服务”的概念也随之演变为先做客户,后做服务,水务公司建立服务体系平台,平台的范围和标准在整个供水行业共享。假设一个平台的用户从一万户增长为一百万户,再增长到一亿户,其中蕴含的价值不言而喻(小编想,也必然能够带动资本的进入呢~~)。
多方需求倒逼 -“大服务”孕育的土壤
近些年,供水企业服务越来越高频地出现,背后的原因并不难解读。作为民生企业,社会对供水行业的关注度本来就高,政府层面希望公共服务不断提升,自来水用户希望服务更精细化,供水企业自身管理需求的提升,诸此种种,形成了多方需求倒逼“大服务”概念的落地,这样的环境也成为了这一概念孕育的土壤。
这篇微信,小编希望从技术和信息化资源整合来谈谈对于“大服务”概念的思考。
“大服务”概念实现的关键技术
物联网技术
毋庸置疑,物联网是水务行业发展的一项关键技术,包括传感器技术、RFID 技术( 射频识别技术) 、智能嵌入技术、数据融合技术。在智慧水务领域,物联网技术主要用于水资源管理、水务信息管理以及制水过程管理。通过物联网实现水务信息的实时监控和动态采集、调度以及远程管理方面,并利用水务专网、无线网实现完成相关设备标定、管理以及监控,提高效率,实现供水、用水以及决策制定的智能化。
大数据
大数据(big data),指无法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用常规软件工具进行捕捉、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集合,是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大数据技术大大解放了人们的分析能力。可以分析更多的数据,甚至是相关的所有数据,而不再依赖于随机抽样;研究数据如此之多,以至于不再热衷于追求精确度;不必拘泥于对因果关系的探究,而可以在相关关系中发现大数据的潜在价值。
云技术
云技术是在广域网或局域网当中将硬件、软件、网络等资源集成起来,实现数据的计算、储存、处理和共享的一种托管技术,是网络、信息、整合、管理平台、应用等技术的总称,其关键即云计算。
-
虚拟化技术,计算元件运行于虚拟环境中,扩大硬件容量,简化软件的配置过程,减少投资成本,并实现更广泛的OS 支持。
-
分布式海量数据存储,只需要大量的服务器,并同时服务于大量的用户,采用分布式储存和冗余储存,提高数据储存的可靠性。
-
海量数据管理技术,主要包括Big Table 和HBase。这是为大数据提供数据源的关键。
-
平台管理技术,主要实现云端运行的应用软件的管理,协调大量服务器,使其协调工作。
移动互联
移动互联技术就是将移动通信和互联网结合起来,成为一体。这是互联网技术、平台、商业模式和应用与移动通信技术结合并实践的活动的总称。基于移动互联的移动APP,可以将移动通信和互联网的优势结合起来,提高厂站运作效率和管理服务水平;可以结合智能手机的OS 特性,开发出操作简单、高效便捷,专注于水务行业的移动管理系统,并连接PC 端实现信息的共享,使水务企业的成本管理、KPI 展示、过程监控、关键数据录入进行数字化。而移动互联将作为网络通信的补充,打通信息孤岛和业务隔阂,实现信息之间的无缝衔接,既有利于企业掌握经营全貌,也利于市民方便快捷地接受信息。
水务信息化资源整合存在的问题
水务信息化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已具有相当规模,但由于任务来源、建设时间、建设环境、建设目标以及体制机制等因素还存在着目标单一、资源割据、共享困难、效能低下、重复建设等问题。
信息孤岛是水务信息资源整合的最大难点,水务企业的职能部门分管了企业的各项业务,也无意中分隔了企业内原本应该统一的信息数据。由于未能在整个企业层面跨部门、跨业务、跨地域地整合系统和流程数据,这样就催生出一个个“信息孤岛”,同时也由于信息化管理需求的不同,需求提出者关心的重点缺乏全局观时,水务企业的业务流就不能统一反映到全部的信息系统上。“信息孤岛”不单纯指系统间功能上的不关联相助、信息不共享,还有信息与业务流程和应用的相互脱节;信息孤岛也可以说是部门利益链条分割的产物,有的信息孤岛可以用技术来解决,有的则必须通过利益来协调。